古巴華僑華人檔案

關於「古巴華僑華人檔案」

中國人在古巴的歷史相當悠久,一度是美洲大陸最龐大的中國人群體,各大城市都有華僑聚居的區域,在雜貨、餐廳、洗衣等行業經營得很成功。1959年古巴革命之後,華僑社會萎縮,人數下降,2010年筆者第一次訪問古巴時,得知已剩下只約三百位,如今(2021年)估計已不足一百。由於歷史悠久,古巴的華裔人士頗不少,約佔總人口的百份之一即大概十餘萬,但這些有華人血統的古巴人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已經和中國非常疏遠,他們當中還能保留一些中國淵源的為數不多。換言之,古巴華僑社群正面臨消失,而華裔則被當地社會同化。

歷史雖然悠久,但有關古巴華僑和華人的記載相對稀少,主要原因,是從前出洋的華僑一般來自社會下層,文化知識水平較低,缺乏能力將自身的經歷記錄,也欠缺這方面的自覺。但畢竟由於社群曾經相當繁榮,現在仍然存在的華僑團體保留了不少文獻、檔案和相關資料。得到利希慎基金的贊助,筆者在2019年初前往古巴,逗留兩個月,將一些華僑團體所藏的文獻、檔案掃描,筆者認識的部份華僑也提供了他們家藏的材料,經整理後建立這個「古巴華僑華人檔案」。

檔案細節

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常用的掃描儀器無法帶往古巴,掃描主要用手機操作,加上當地的工作環境往往不理想,故此本檔案庫中部份的影像質素欠佳。同時,一些華僑團體也由於諸種原因,沒有向筆者提供方便,本檔案庫的涵蓋面因而受到限制。

在檔案庫五百多個檔案中,依類型分文件及手稿358項,圖像相片91項,印刷品61項及錄像7項。涵蓋時期由1918至2019。 除了從古巴掃描所得的資料外,檔案庫還包括以下來自香港的文獻:東華三院所藏有關古巴華僑骨殖遷葬回鄉的信札、黃家焯、吳玉華兩位先生在港的後人提供的材料。

檔案庫中有小部份文獻包含1970年之後的個人資料,按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規定,暫時不上載,等待禁制期結束方能公開。這主要涉及華僑社團的會員名冊,以及一些華僑的個人證件。

鳴謝

本檔案庫得以完成,有賴以下機構、人士的支持和協助:香港的利希慎基金、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黃家焯先生的在港後人、吳玉華先生的在港後人、余炳均先生,Vicente Gonzalez Vallejo 先生、羅卡先生、傅慧儀女士;古巴的傳統藝術館(Casa des artes y tradiciones chinas)、郭昕江先生、Oscar Amador先生、朱婉君女士,筆者謹此致謝。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在檔案庫的籌備直至上載到數碼館藏的過程中,給予各方面的支援,筆者不勝感激。

對於保存古巴華僑華人的歷史記錄,希望本檔案庫能有所貢獻。

雷競璇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研究員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