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Department of History
Contact Us

HIST2103 History of Ming China

Semester 1 (2022-2023)

Lecture TimeMonday, 08:30 - 10:15

VenueRoom 302, Lee Shau Kee Building (LSK 302)

LanguageCantonese

Lecturer PUK Wing Kin (39437062 / wkpuk@cuhk.edu.hk)

Teaching Assistant TAM Hiu Man (1155108534@link.cuhk.edu.hk)

Course Description

目標

*根據具體史料,寫作學術論文,讓同學們掌握歷史研究的技藝及明代歷史。

 

成果

*     以明代歷史為中心,掌握社會文化史、書籍史、法制史、歷史人類學、經濟史、軍事史、全球史等各種歷史學流派及研究方法的知識。

*     對於史料之建構、文本之編纂及流變,產生批判意識及解構能力,掌握版本校勘之技藝。

*     強化中文能力,了解中國歷史,思考中國。

*     強化表達能力。

*     改善學術論文寫作能力。

*     增加對於人文學術的認識與認同。

 

Two Important Websites

*   CUHK Blackboard in which all course materials are uploaded:
 https://blackboard.cuhk.edu.hk

*   CUHK History Department Course Website:
 https://www.history.cuhk.edu.hk/course/2022231_hist2103/

Syllabus

(有可能隨時修改更新)

 

1(2022.09.05):消費明朝:清朝到當代中國的明朝記憶

(1)  王士性,《廣志繹》(1546-1598),《廣志繹》(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據嘉慶22年[1817]台州叢書本排印),頁1-13。

(2)   張廷玉等奉敕修,《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排印)。

(3)   王秀楚,《揚州十日記》

(4)   廖肇亨,〈希望.絕望.虛妄—試論臺靜農《亡明講史》與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人物圖像與文化詮釋〉,《明代研究》,第11期(2008年12月),頁95-118。

(5)   卜永堅,〈錢海岳及其《南明史》:中國現代史學界的幽光〉,《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49期(2009),頁385-411。https://www.cuhk.edu.hk/ics/journal/articles/v49p385.pdf

(6)   潘星輝,〈導讀:吳晗的朱元璋像〉,收入吳晗,《朱元璋傳》(香港:中華書局,2010), 頁1-20。

 

2022年 9月 12日為公眾假日:中秋節後第二天,不用上課!

 

2(2022.09.19):賦役、漕運、一條鞭法I

3(2022.09.26):賦役、漕運、一條鞭法II

(1)  張廷玉等奉敕修,《明史》(乾隆四年[1739]刊,北京:中華書局,1974排印),卷77-82〈食貨志〉。

(2)   明洪武四年(1371)徽州府祁門縣汪寄佛戶帖,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轉引自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圖版一。

(3)   永樂至宣德間徽州府祁門縣李務本戶黃冊抄底之一頁,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轉引自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圖版二。

(4)   洪武四年(1371)林榮一戶帖,載羅炌修,黃承昊纂,《嘉興縣志》,崇禎十年(1637)刻本,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卷9〈食貨志‧土田〉,頁3a-3b,總頁351。

(5)   海瑞著,陳義鍾編校,《海瑞集》(北京:中華書局,1969),頁40-43。

(6)  王士性,《廣志繹》(1546-1598),《廣志繹》(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據嘉慶22年[1817]台州叢書本排印),頁3、26-27、32。

(7)   梁方仲,〈一條鞭法〉,原載《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年第4卷第1期(1936),收入《梁方仲經濟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頁38-41。

(8)   劉志偉,〈從「納糧當差」到「完納錢糧」—明清王朝國家轉型之一大關鍵〉,《史學月刊》2014年第7期,頁14-19。

(9)   卜永堅,〈明代慈谿縣賦役制度之演變:以四本地方志為中心〉,《田野與文獻: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98期(2020年4月15日),頁16-31。https://schina-publication.hkust.edu.hk/zh/node/2892

 

4(2022.10.03)哲學、宗教

(1)  王士性,《廣志繹》(1546-1598),《廣志繹》(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據嘉慶22年[1817]台州叢書本排印),頁79-80。

(2)  朱鴻林,《《明儒學案》研究及論學雜著》(北京:三聯,2016)。

(3)  卜永堅,〈「自古叢社中興,必借王臣外護」—晚明天台宗僧人無盡傳燈的文化網絡〉,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6月),頁262-273。

(4)  卜永堅,〈世傳袁煒「洛水岐山」青詞續考〉,《明清論叢》,第19輯(2020年8月),頁330-343。

 

5(2022.10.10)外交、朝貢

(1)   張廷玉等奉敕修,《明史》(乾隆四年[1739]刊,北京:中華書局,1974排印),卷320〈朝鮮傳〉,頁8291-8299。

(2)  王士性,《廣志繹》(1546-1598),《廣志繹》(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1據嘉慶22年[1817]台州叢書本排印),頁52-53、64-66、75-77。

(3)  崔溥(1454-1504),《錦南先生漂海錄》(1489年刊),載成均館大學校大東文化硏究院編,《燕行錄選集》(首爾:民族文化促進會,1976-1982),第1冊,頁1-84。

(4)  卜永堅,〈16世紀朝鮮戰爭所反映的明朝政治生態—以柳思瑗《文興君控于錄》為中心〉,《山大史學》,第1輯(2020年12月),頁157-169。

 

6(2022.10.17):黨爭1

7(2022.10.24):黨爭2

(1)  唐立宗,〈從《廷鞫實錄》看明嘉靖年間的政爭與詔獄〉,收入《通識教育與歷史專業:東亞研究的微觀與宏觀論文集》(中壢:萬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頁155-184。

(2)  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收入《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縮印文淵閣本),第452冊。

(3)  沈德符(1578-1642),《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1997),卷8〈內閣.兩給事攻時相〉,頁217-218。

(4)  萬明,〈萬曆援朝之戰與明後期政治態勢〉,《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2期,頁119-134

(5)  城地孝,《長城と北京の朝政 : 明代内閣政治の展開と変容》(京都 : 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12)。

(6)  卜永堅,〈十六世紀朝鮮戰爭與明朝中央政治〉,《明代研究》第28期(2017年6月),頁39-6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6075994-201706-201708240013-201708240013-39-64

 

8(2022.10.31):認同、記憶

(1)  唐立宗,〈晚明清初李開先《盤餐錄》筆下的亂世經歷〉,《明史研究》,第15輯(2017),頁140-151。

(2)  陳永明,《從逆寇到民族英雄—清代張煌言形象的轉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7)。

(3)  孫衛國,《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之嬗變(1627-191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4)  卜永堅,〈周茂蘭血疏貼黃藁題跋的遺民心曲與遞藏流轉〉,《東吳歷史學報》,第19輯(2020年12月31日 ),頁1-4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50689-202012-202102010010-202102010010-1-43

 

9(2022.11.07):學期論文工作坊I:王元翰生平事略

 

10(2022.11.14):學期論文工作坊II:王元翰《未焚草》與明代京師廠庫商役制度

 

11(2022.11.21):學期論文工作坊III:王元翰《未焚草》與萬曆時期的中央政治

 

12(2022.11.28):學期論文工作坊IV、總結

 

Assessment & Assignments

導修打字任務:10分

導修(出席率及口頭報告表現):10分

學期論文:80分

*     題目:王元翰(1565-1633)之研究

*     字數要求:不得少於一萬字,注釋計算在內,參考書目不計算在內,須符合學術論文之基本格式

*     必須包括附錄〈王元翰年譜簡編〉,但附錄字數不得超過全文總字數10%;年譜字數超過全文總字數10%,必然扣分。

*     字數不達標,必然扣分,但不意味著字數越多分數必然越高。

*     遞交方式:不必遞交列印本,將word檔上載維誠系統,將維誠證書電郵予助教。

*     遞交日期: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即最後一課後三天)23時59分59秒前,將學期論文word檔上載Veriguide。每逾期一天,論文成績減20分,如是類推。

*     本課程嚴格執行學術誠信制度,一經查出論文剽竊,除本課程成績零分之外,還將交由文學院展開紀律聆訊,並有可能在成績表內留下紀錄。

Tutorials

* 導修材料:王元翰,《未焚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第2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據萬曆39年[1611]刻本影印),總頁313-388。

*    導修所指定的史料,也就是學期論文題目之關鍵史料,這樣,導修與學期論文之寫作就能互相配合。

*     本課程導修分為AB兩組,每組以25人為限。每位同學須加入其中一組,出席6次導修課。

*     根據明朝賦役黃冊制度之僉派差役之原則,編戶齊民,僉派差役。每次導修課,安排大約4-6名同學報告,每名同學須把《未焚草》指定頁數內容,打成文字,最遲在報告前兩天電郵給導師卜永堅博士wkpuk@cuhk.edu.hk;並須做大約10-15分鐘的口頭報告。每人打字任務視修讀人數多寡而定,大抵丁少則役重,丁多則役輕。

 

*HIST2103導修A組地點、日期、時間:

聯合書院鄭楝材樓[UCC]111室

A1:2022.09.26星期一10:30-12:15

A2:2022.10.03星期一10:30-12:15

A3:2022.10.10星期一10:30-12:15

A4:2022.10.17星期一10:30-12:15

A5:2022.10.24星期一10:30-12:15

A6:2022.10.31星期一10:30-12:15

序號

姓名

報告日期

打字及報告頁數

1

劉明慧

A1

314-316

2

李諾霖

A1

318-319

3

李子薇

A1

320-321

4

劉靜林

A1

322-323

5

凌啟綸

A2

324-325

6

麥嘉雯

A2

326-327

7

楊浚浩

A2

328-329

8

劉芷彥

A2

330-331

9

蔡至賢

A2

332-333

10

劉炫聰

A3

334-335

11

陳政壹

A3

336-338

12

蘇曉揚

A3

339-341

13

何熙朗

A3

342-344

14

楊逸軒

A3

345-347

15

何兆添

A4

348-350

16

符維真

A4

351-353

17

林耀庭

A4

354-356

18

陳劍榮

A4

357-359

19

蔡文偉

A4

360-362

20

林逸軒

A5

363-365

21

李其燁

A5

366-367

22

陳穎思

A5

368-370

23

朱健恒

A5

371-373

24

劉芷晴

A5

374-376

25

陳洋

A6

377-379

26

蔡欣怡

A6

380-382

27

唐一通

A6

383-385

28

馬溢晉

A6

386-388

 

 

*HIST2103導修B組地點、日期、時間:

聯合書院鄭楝材樓[UCC]111室

B1:2022.09.26星期一12:30-14:15

B2:2022.10.03星期一12:30-14:15

B3:2022.10.10星期一12:30-14:15

B4:2022.10.17星期一12:30-14:15

B5:2022.10.24星期一12:30-14:15

B6:2022.10.31星期一12:30-14:15

序號

姓名

報告日期

報告

1

何倩儀

B1

318-320

2

林希賢

B1

321-323

3

林愷昇

B1

324-326

4

曾可恩

B2

327-329

5

黃堅朗

B2

330-332

6

黃俊軒

B2

333-335

7

張卓蓉

B2

336-338

8

黎恩兒

B3

339-341

9

朱敏宜

B3

342-344

10

陳泳浩

B3

345-347

11

何天行

B3

348-350

12

莊祖明

B4

351-353

13

馮皓陽

B4

354-356

14

林佩汶

B4

357-359

15

陳詩琦

B4

360-362

16

鄭家行

B5

363-364

17

劉志欽

B5

365-367

18

岑睿哲

B5

368-370

19

余埕僖

B5

371-373

20

楊偉成

B5

374-376

21

陸鉦濤

B6

377-379

22

李樂詩

B6

380-382

23

馮詠榆

B6

383-385

24

 

B6

386-388

25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ttention is drawn to University policy and regulations on honesty in academic work, and to the disciplinary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applicable to breaches of such policy and regulations. Details may be found at 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With each assignment, stud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ubmit a signed declaration that they are aware of these policies,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procedures.

  • In the case of group projects, all members of the group should be asked to sign the declaration, each of whom is responsible and liable to disciplinary actions,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he/she has signed the declaration and whether he/she has contribut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the problematic contents.
  • For assignments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generated document that is principally text-based and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tatement, in the form of a receipt, will be issued by the system upon students’ uploading of the soft copy of the assignment.

Assignments without the properly signed declaration will not be graded by teachers.

Only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ssignment should be submitted via VeriGuide.

The submission of a piece of work, or a part of a piece of work, for more than one purpose (e.g.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wo different courses) without declaration to this effect sha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committed undeclared multiple submissions. It is common and acceptable to reuse a turn of phrase or a sentence or two from one’s own work; but wholesale reuse is problematic. In any case, agreement from the course teacher(s) concerned should be obtained prior to the submission of the piece of wor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