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露宿 壯年基層無容身之地
「鈴——鈴——」電話的來電鈴聲劃破客廳的寧靜,阿輝連忙關機,不知如何應對這星期第三次追收欠租的房東。四十歲不到的他,已欠租三個月,沒想過會失去穩定的地盤工作,沒想過會重蹈被追債的覆轍,更沒想過往後會再 繼續閱讀
「鈴——鈴——」電話的來電鈴聲劃破客廳的寧靜,阿輝連忙關機,不知如何應對這星期第三次追收欠租的房東。四十歲不到的他,已欠租三個月,沒想過會失去穩定的地盤工作,沒想過會重蹈被追債的覆轍,更沒想過往後會再 繼續閱讀
記者|鄺浩然 負責「當年今日」一欄,原先只是想趁移民潮回看居英權計劃,訪問計劃的受益者,講述它們的個人經歷。後來見社會上忽然掀起「禁止雙重國籍」的討論,才決定以較宏觀的角度重溫居英權計劃的發展脈絡、中 繼續閱讀
記者|陳紀宜 要令報道變得完整,記者必須透過問問題,以明瞭受訪者的想法。然而,是次報道以在囚支援作主題,採訪時難免會觸及受訪者一些較沉重的經歷,例如釋囚、支援者的過去。猶記得與一位受訪者訪談時,我和搭 繼續閱讀
記者|張翠珩 「現在的人都甚少把他們的情緒宣之於口」。許麗明在訪問中談及自己處理壓力的方法時,也為現時社會面對精神健康的態度慨嘆。聞言,我的心底也不禁一沉——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下,我們大概都忘記要好好處 繼續閱讀
記者|陳衍諾 素來深信,新聞人的悲歌,是某天成為新聞的主角,近年卻很諷刺地,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主角。到底是誰人的恐懼,要急不及待將他們「一針拔起」?猶記得「有線大地震」那天,一打開手機,連續彈出多篇相關 繼續閱讀
提筆之時是大年初七,人日。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故初七是「人的生日」。既是生日,便應開開心心度過。正巧,部分防疫措施這天開始放寬,市民終可放鬆一番。但疫情未止,政權打壓仍陸續有來,辛丑 繼續閱讀
何謂敏感書籍?何謂「高危」字眼?任何與政治、反修例運動相關的書籍又會否觸犯法例?這些問題,作為把關人的出版社卻不懂如何回答。在《港區國安法》標準未明下,出版社,乃至整個香港出版業對政治書的處理越發步步 繼續閱讀
「抵死啦,出去玩,出去攪事!傷口還痛不痛啊?我幫你檢查檢查?」懲教人員一邊冷語嘲諷因反修例運動而被還押壁屋懲教所的Dickson(化名),一邊暗暗用力按壓Dickson在被捕時留下的傷痕和腫瘀。 儘管 繼續閱讀
大學生Qoo追看韓國綜藝《新西遊記》逾兩年,她這天如常到內地影視網站,愉快地收看節目。這一集,藝人正走訪香港各區景點,Qoo看得入神時,發現藝人每提起「香港」,字幕總寫着「中國香港」,但明明他們沒說中 繼續閱讀
正值上班、上學的高峰時間,楊俊賢(鹽叔)在逼滿人的車廂中單手捧著電腦,另一隻手指飛快地在鍵盤移動,努力完成稍後上課使用的筆記。「叮咚——」鹽叔抬頭,赫然發現已到達九龍塘站。快要遲到的他,尚未顧得及收起 繼續閱讀
「我們的稿子被抄襲了。」2020年10月,四川大學校園媒體《常識》發現在兩年前發布的,關於同志浴室的調查報道——《成都同志浴室:自由與自由的背面》被微信公眾號「赫茲實驗室」抄襲並竄改,更在一天內取得十 繼續閱讀
© COPYRIGHT 2016 — 大學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