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奪回倡導權:「誰都不代表我」

圖中為周德雄和他繪製的簡易圖文版。(艾博瑜攝)

對大眾而言,智障人士大多被視為受保護的一群。有人認為他們智力比常人低,不能表達意見,甚至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去年10月「康橋之家」事件,前院長涉嫌性侵智障女院友,觸發大眾對智障人士的關注,不少組織紛紛為智障人士發聲。可是,有些智障人士卻不甘經常被代表,多年來努力為自己爭取權益,盼重掌命運自主的生活。

記者│麥浚豪 編輯│陳海欣 攝影│麥浚豪 陳海欣 艾博瑜

 

從殘奧走到社會關注 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自我倡導這概念在70年代的美國興起,80年代末傳入香港,意旨智障人士應為自己發言。香港現有兩個智障人士自我倡導組織——「輕度智障權益關注組(下稱關注組)」和「卓新力量」。

2007年,一群智障人士在社工和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下稱信義會)的協助下,成立輕度智障權益關注組,鼓勵他們為權益發聲。身為退役運動員32歲的譚偉業是關注組文書,但在加入關注組前,他早已活躍於運動界的自我倡導工作。

譚偉業(紅衣者)參加有關「康橋之家」的遊行。(輕度智障權益關注組提供)
譚偉業(紅衣者)參加有關「康橋之家」的遊行。(輕度智障權益關注組提供)

譚偉業說話條理分明,與你我無異,他也笑言:「正常與智障(的分別)真的那麼重要嗎?」他一歲時被診斷有輕度智障和自閉症,之後入讀沙田公立學校。十歲時,學校發現他有游泳天分,送他到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練水,後來更成為香港智障游泳代表,出戰國際賽事,曾在1999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兩金兩銀一銅的成績。

2004年,他獲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推薦到北京參加運動員領袖計劃,他從中所學到的演說技巧,讓他有機會成為活動講者和司儀,並出任香港特殊奧運會(下稱香港特奧會)執行委員。智障人士勝任司儀,不少人也感到訝異,更對他說:「沒想過智障人士可擔任司儀。」兩年後,他更開始經營名為「全球使者部落」的部落格,希望更多人認識本地智障運動員付出的努力。

加入香港特奧會執行委員會後,他於2009年向執委會建議將運動員領袖計劃引入香港,冀望更多的智障朋友得到培訓,從而訓練說話技巧和學習特奧會籌備活動所需的知識。執委會支持發展計劃並落實,現有一班固定導師,參加人數由最初約五個升至十多個。他期望計劃規模不斷擴大,讓更多智障運動員成為殘奧宣傳大使,發揮潛能。首批參與特奧運動員訓練計劃之一的智障籃球運動員文偉成,更於去年接替譚偉業擔任運動員領袖計劃委員。

卸任特奧會公職後,譚偉業由專注智障運動員的參與,擴大至關心智障人士的整體權益。他經朋友介紹,於去年3月加入輕度智障關注組,關注與智障人士相關的社會事件。「康橋事件」後,為了表達對殘疾人士院舍的訴求,譚偉業不但會見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更在同年11月的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公聽會上發言。此事使他感受非常深,特別是事件能在短時間內,團結所有關心殘疾院舍及智障人士權益的組織,共同為智障人士發聲。期間,不少智障人士走出來參加示威集會,但譚偉業希望他們除了參加集會,更要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

繼續閱讀:

舉步維艱 仍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