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請讓孩子 好好當一個孩子

升小一 學童 面試影片
小孩的快樂成長,比一個學額來得更為重要。圖為受訪者兒子Cyrus。(蕭彥寧攝)

記者|蕭彥寧

在接觸稿題前,我對幼稚園學童的印象還停留在玩玩泥沙、打打鬧鬧的畫面,直到編委會時,聽到老師提及報小學的家長朋友談及:「現在幫孩子報直資小學的話,八間已經算太少,更會被問『你想女兒沒書讀嗎?』」這句話徹底顛覆我對升小一面試的想像。在僅報讀一所小學平均也須經歷兩三輪面試的情況下,一群只有五、六歲的小孩,真的能應付如此龐大的活動量嗎?

蒐集資料時,我才得知,小學面試模式已逐漸數碼化。與老師和考官面談前,家長還要呈交面試影片。小孩事前要參與各種面試技巧班和背好講稿,拍攝時,家長又要留意燈光和角度,甚至細心講究表情動作,不禁聯想到我們拍攝《大學線》多媒體專題時也是這副模樣。聽到家長指兒子在連番重拍下,哭訴太累、記不住台詞,甚至會夜半驚醒說要溫習,我的心情已經由擔憂轉為震驚,或許是沒想到學童面試壓力之大,或是因同是學生而感同身受,只是我們是在中學、甚至大學時才經歷這一切。

我們在黃太的住所樓下採訪時,兒子Cyrus正好在旁和爸爸追逐玩耍。在黃太訴說著他們拍攝面試影片至深夜,Cyrus眼泛淚光時,他剛好蹦蹦跳跳地走了過來,問媽媽:「我們不是去公園做訪問嗎?」。那一刻,我赫然抽離採訪狀態,對一個五、六歲的小孩來說,名校學位再珍貴,也不及在遊樂場的一個下午來得吸引。到底小學學位的意義是為給予子女快樂成長的學習空間,還是只滿足家長「望子成龍」的期望?

不期望報道能改變香港教育制度,只盼能適時提醒家長們:
請讓孩子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