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 環保生活大受衝擊

即使是素來實行減廢的家庭,面對人生新階段,卻無可避免要讓步。土地正義聯盟執委劉海龍,自中大地理系碩士畢業後,便投身香港農業發展,與妻子居於上水的村屋。屋旁有屬於自己的農田,家中主要的廚餘垃圾可直接用作堆肥。夫婦倆很少購買包裝食物,家居垃圾不多,約一星期才倒一次垃圾。
然而隨着女兒出生,為方便長輩照顧妻子和女兒,他們惟有搬回城市。劉海龍坦言,女兒出生後無可避免使用很多消耗品,例如清潔用的棉花,一天更需消耗七至八條用完即棄的尿片,佔其家居廢物量一大半。
「我們也有考慮過可重複使用的尿布,但每天若要洗很多尿布,家中沒有乾衣機,也沒有足夠的地方晾曬,只能繼續用尿片。」他希望當女兒長大不用再頻密更換尿片時,可以搬回村屋,屆時可轉用尿布,連清洗尿布的污水也可灌溉農田,不會浪費。
劉海龍身處城市,無法把廚餘即時放到農田堆肥,屋苑又沒有廚餘回收計劃,只能丟到堆填區。他認為城市發展限制了家庭減廢的可能性:「你在家中做廚餘堆肥,製成肥料也不知道能在哪裡用。住在粉嶺聯和墟的居民,有些會收集廚餘,運到附近的馬寶寶農場堆肥,但我住在沙田,便很難做到。」
劉海龍相信,環保減廢需從整個屋苑和社區出發,才能有效地解決廢物問題。例如薄扶林置富花園推行的節能減廢計劃,管理公司收集居民的廚餘並製成環保酵素,並利用這些酵素代替化學清潔劑清潔整個屋苑,環保成效更大。
綠色媽媽 「戒買不戒食」

環保策略往往要多花心思、用心推動。人稱「綠色媽媽」的林麗珊,有一子一女。從前她是極端減廢分子,強硬執行環保措施,家人不合作,便時常引起爭執,令她明白到要以溫和態度,讓家人接納減廢行為:「過往有很多麻煩的事要家人承受,其實不要走到那麼極端,大家舒服一點,便不會嚇怕家人。」
林麗珊相信,最重要是堅持:「我曾光顧一間日本餐廳,我三、四次要求店員給我一雙可再用的筷子後,那間餐廳便不再用即棄筷子了。」只要有心做,即使是微小的行為,也能影響他人。
環保新產品
市面上有不少環保產品,當中的環保麵包袋(Eco wrap)是一塊能接觸食物的安全塑膠,縫在布上便可直接包裹食物。由於外型輕巧,方便攜帶,不少人把其代替食物盒使用。環保麵包袋除了盛載麵包,也有人利用它包裹炒飯、豬肉等。有人更在網上開設社交群組,供用戶分享使用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