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喊「光復香港」的校園走過,沉默的內地生怎麼想?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每晚十時,支持反修例運動的口號在大學宿舍間此起彼落,一唱一和似的口號每每都要持續好十幾分鐘才漸漸消散。這些吶喊聲,每晚都聽在來自陝西的陳同學(化名)耳中。「好吵啊,真的吵。我覺得都十點了,為什麼還吵啊?我的天啊!」 在她看來,大叫口號對運動沒有實際用途,而且騷擾到其他人作息,她更因此主動向宿生會投訴。反修例運動自六月開展至今,抗爭的場所由街頭延伸至校園。口號、文宣、塗鴉⋯⋯種種符號令來港唸書的內地同學亦無可避免地被牽扯進這場激盪的運動,支持運動的李同學(化名)說,無論如何,運動令內地生「不能再只做你的事情了,你現在要開始思考政治這個事情」。

記者│何珮瑚 王朗媛 編輯|梁敏琪 攝影|梁敏琪 美術|黃雅詩

今年九月,陳同學來港讀大學,主修商科。她一直看好香港的金融發展,因此希望來港升學,甚至想過留港就業。今年七月,反修例運動持續發展,仍在家鄉的陳同學也留意到香港的情況,但她認為當時的衝突還不算太嚴重,家人亦覺得只是來港讀書應該問題不大,她便依自己的志願報讀了香港的院校。怎料兩個月以後,當陳同學真真切切地踏足香港時,事情已遠遠超出了她的想像。

「在直播看到打人、砸大學站,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很奇怪。覺得不是很合適,不是一個正常城市會出現的事情。」隨著運動漸趨激烈,陳同學著實被示威者的衝擊行為嚇怕,開學以來她幾乎沒有離開過校園,擔心街上不知何時會發生的示威會傷害到自己。九月中旬起,她也開始聽說有內地同學打算退學,自己的家人亦愈來愈擔心,更為她準備了萬不得已要退學時的後路。陳同學則判斷,目前留在學校仍然是安全的,暫未有退學的必要,但就不會再想在香港工作。

陳同學坦言,若非來港讀書,也不會如此留意香港所發生的事。可是,她認為示威者的訴求與自己沒有關係,沒有資格判斷他們的對錯。至於校園內鋪天蓋地文宣海報和噴漆標語,陳同學就非常反感,「理論上貼了那麼多,應該每個人都去看,但我們就覺得很煩,不想看,適得其反,如果用其他方式表達的話,可能也會有興趣去看。」她指出,校園內有民主牆供同學自由張貼海報和告示,在校園其他非指定的地方大規模張貼文宣,沒有遵守應有的秩序,「讓人覺得很野蠻。」但在校園生活,陳同學對所接觸的香港同學印象還是相當不錯:「我們不討論這場運動,平時都是聊聊日常,沒有異樣或惡意,香港同學都挺友善的。」

自認「潛在的黃絲」 期望運動的完整論述

大四的內地生姜同學(化名)同樣認為本地同學表達訴求的方式不恰當,尤其把人的肖像貼在地上,更是對人不尊重。例如之前本港大專院校舉行罷課集會,有一位內地生持國旗走到台上,撕毀台上標語及推倒音響設備,後來學校的牆上便出現了這位內地同學的大頭照,「這是一種人身攻擊吧。」姜同學不諱言,自己曾經把貼在地上和椅子上,印有大學校長面孔的文宣拆下來,再疊得整整齊齊地扔掉;看到有鬆脫的海報,也會偷偷地撕下來丟進垃圾桶,「你(香港同學)在行使不該行使的權利,我也可以行使不該行使的權利,所以就亂套了。」姜同學認為,無論是到處張貼文宣的香港同學,抑或是撕文宣的內地生,雙方行為其實都越界了,不符合大學的規矩。

姜同學表示,他理解同學行為的背後,是源於香港現時缺乏的途徑予人們表達訴求。然而校園內貼得隨處可見的文宣,令他覺得眼花瞭亂外,內容令他存有許多疑問,「『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甚麼叫光復?光復到甚麼時候?革命是甚麼意思?我覺得這句話就有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在裡面,只是喊一喊,我覺得太傻了。」

姜同學自認是「藍絲」,可也是「潛在的黃絲」,若示威者能有完整的論述讓他能夠了解,他也可能會轉向支持或同情示威者,但目前的口號式叫喊就只是令他反感,對本地生的行為,特別是針對美心集團營運的大學飯堂或對港鐵的衝擊無法理解。他補充說,「如果在海報上有更好的論述,我不能說他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也不是說沒有人會去撕,但起碼會引起更多的人的思考和同情理解,然後加入,而不是現在這樣(兩極分化)。」

姜同學認為反修例運動中不少口號空洞,只帶有煽動性和宣洩情緒。(梁敏琪攝)

在運動中,內地生與香港學生發生衝突的情況屢見不鮮,曾有中文大學的本地生用激光筆照射掛中國國旗的內地生宿舍,亦有內地學生推倒城市大學的民主女神像。姜同學認為,導致兩個群體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身分認同,內地同學在這場運動中才意識到,原來有不少香港人會把「香港人」的身分排在「中國人」前。他又指出,強烈的本土意識會形成「排外」的風氣,在沒有先了解內地同學的政治立場下,就因身分而敵視他們。一次,他的朋友乘地鐵時,就有香港人拿著顯示「大陸蝗蟲,滾出香港」字句的手機屏幕對著他。面對日漸升級的衝突,姜同學擔心被港人發現他是內地人的身分會被攻擊,因此會盡量避開示威現場,在十月一日,衝突在香港各區「遍地開花」,姜同學更特意回了深圳一趟「避難」。

成為少數內地生黃絲 「痛苦並清醒著」

對於在港內地生而言,恐懼不只源於動盪的社會氛圍,還有在內地生群體中持有相反政見的矛盾與不安。來自廣西的大四學生李同學認為自己是內地生圈子裡屬少數的「黃絲」,除了對撤銷所有抗爭者控罪有所保留外,她十分支持其餘的四大訴求。

李同學回憶,自己當初僅是因為香港院校的國際排名較高而選擇來港學習。本來她對香港並不了解,也認為香港的事與自己沒有關係。但因為實習的緣故,李同學從六月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一直都在香港,了解到運動的起源是由於政府漠視民意,亦從媒體上目睹警方過度使用武力,因而被觸動。除了接觸到另一方的資訊,李同學在7月1日那天更和朋友走上香港街頭,成為55萬遊行人士的一份子。她記得那是個陽光猛烈的下午,遊行人士開傘遮太陽,也為李同學打傘,這讓她覺得香港人很溫暖。一路上,李同學亦有與遊行者聊天,她笑說,對方普通話一般,但令她感覺到大家就是很單純覺得民主自由是好事,所以就走出來爭取,而且「看到那麼多人走在一起,大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讓我覺得這個城市有希望」。

李同學支持香港示威者爭取民主與自由。(梁敏琪攝)

為了讓更多內地朋友全面地了解香港正發生的事,李同學不時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發表支持運動的言論,鼓勵內地同學跟香港學生交流,又指出內地媒體對於運動報道偏頗。這些言論令李同學遭朋友激烈抨擊,反問她為何不批評香港新聞「美化暴徒」。她更從相近立場的朋友口中得知,高中同學瞞著她重新開了一個微信群組,並在群組內放出她支持運動的言論截圖指責她,種種在背後非議的行為都讓她覺得額外心寒。運動開始至今,內地生間瀰漫的白色恐怖越發嚴重,甚至有人在內地生的群組裡揚言要將支持「香港廢青暴徒」的人舉報至內地公安和中聯辦。

李同學與父母在八月曾收到所在省市公安局的短訊,提醒她不要參與違法行為,並與「中聯辦教科部」多聯繫。據李同學了解,與她來自同一省份的內地生均有收到這個短訊,未必與自己的取態有關。到了九月,父母收到邀請到公安局「談話」的電話。雖後來對方未有提供詳細時地,事情不了了之,但亦令李同學擔心影響家人的工作。李同學直言,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被舉報有何後果,「大的小的都可能,但正正這種害怕未知才容易令人噤聲,我很不喜歡我的未來要因為我覺得正確的事情受到影響」。

李同學在八月收到內地公安局的短訊提醒。(受訪者提供)

面對白色恐怖,加上父母反對她參與這場運動,李同學笑言她每次都會告誡自己不要再多說了:「我每次都會對自己說不能再發朋友圈,但看見這些消息就忍不住,於是我會把爸媽屏蔽然後發言。」但是,李同學說自己並不後悔來到香港,也不後悔成為反修例運動的一分子:「比起不知道這些事情,然後比較快樂地生活,我覺得還是痛苦並清醒著比較好。」

反修例風波持續燃燒,各大學院校的校長均曾與學生公開會面,了解學生的意見,當中不乏內地生的聲音。綜合數場對話內容,內地同學普遍關注有內地生在校內被欺凌攻擊,以及文宣海報張貼範圍及內容的問題,亦希望增設內地生和校方的溝通渠道。隨著運動發展,部分院校曾在十月初取消下午課堂,有內地生亦提出有關課業安排,甚至就業前路的關注。對於同學的困擾,目前中大、港大、城大及浸大均設應變小組,直接處理與運動相關的問題。其中,中大的應變小組明確設立文化共融分組,協助現有單位處理校園欺凌,而學生支援及心理健康分組則會聘用不同文化背景的輔導員,回應同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