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過動兒 吃藥與不吃藥之間
患上的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的孩子,吃藥可以令這些孩子暫時安靜、聽話,但卻會出現厭食、失眠等副作用。行為治療、言語治療等無須吃藥的療法,效果又難以即時顯現,且投入時間、精力也未必有回報。不少ADHD兒童的家長就這樣年復一年地在給孩子吃藥與不吃藥之間徘徊。 繼續閱讀
患上的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的孩子,吃藥可以令這些孩子暫時安靜、聽話,但卻會出現厭食、失眠等副作用。行為治療、言語治療等無須吃藥的療法,效果又難以即時顯現,且投入時間、精力也未必有回報。不少ADHD兒童的家長就這樣年復一年地在給孩子吃藥與不吃藥之間徘徊。 繼續閱讀
馬凡氏綜合症又稱蜘蛛人症,它是一種罕見疾病,目前已知可因人體第十五對基因的異常造成。由於患者身體結締組織脆弱,引致他們的眼睛、心臟、血管、骨骼等容易有病變。然而病症的變異很大,嚴重者可能一出生便夭折,有些則到成年後才被發現。 繼續閱讀
在香港,器官捐贈仍在逐步普及。除了被傳統「死留全屍」的觀念所影響,要成功移植器官亦並不簡單:手術時有賴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在捐贈前後原來一直靠一群無名英雄默默耕耘。十二年前,手術室護士張德芝(Queenie)的母親突然中風昏迷,留院數天後不幸離世。喪親之痛下,Queenie本來拒絕捐贈器官以免騷擾母親,徒添疤痕;最終令她改變主意的,竟然是一篇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帶來的報道…… 繼續閱讀
每年均有不少學童,在衛生署提供的學童健康服務(俗稱學童保健)中,檢查出懷疑患有脊柱側彎。有醫學教授指出,脊柱側彎的成因與遺傳因子有關,不一定是姿勢不良引起。因此家長了解子女患上此症的真正成因,才可「對症下藥」。 繼續閱讀
提起末期癌症病人,想起的可能是無數次的化療、藥物、痛苦和折磨。然而,生命的最後階段是否只餘下絕望?有人受惡疾所困,在痛苦的治療中等待死亡;有人卻可以帶病遊玩、開派對、去郊遊、參加手工班;他們或許也曾因為病情恐懼過、失望過;但從寧養服務中,他們學會抓緊流逝的生命,讓餘下的生命更有意義。
死亡,其實可以坦然面對。 繼續閱讀
© COPYRIGHT 2016 — 大學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