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連結與諷刺 用meme「港嘢」

港式meme成為了港人宣洩情緒的渠道、社群連結的載體,也以委婉介入公共議題的傳播和討論

「I Know That Feel Bro」、「好難捉摸呀」,以上meme對白有否勾起你聯想起某張在某時某地見過的網絡圖片?近年,只要點開Instagram,五花八門的meme往往神不知、鬼不覺地浮現出來。題材小至日常生活、大至社會時事,meme專頁的版主都會施展渾身解數,在圖像加入粗糙的畫工、顯眼誇張的字體,務求把個人情緒及見解轉化成諷刺幽默的meme。

港式meme帶來的,是搞笑,亦是一種網絡新語言。它不僅成為了港人宣洩情緒的渠道、社群連結的載體,也以委婉諷刺的形式介入公共議題的傳播和討論。

記者 │ 劉妍 編輯 │ 曾穎怡 攝影 │ 劉妍

21歲的Aarrgh(化名)自2019年起在Instagram經營meme專頁「@aarrghhhhhhhhhhh」,創作題材主要圍繞大學生活軼聞、個人情感宣洩,以及對社會時事的諷刺。原先只為打發沉悶的溫習時間而設的專頁,現時已有近四萬人追蹤。

迷因(meme)一詞,最早由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他將文化創作類比為生物學中基因繁殖的過程,透過不斷模仿的方式,將訊息傳遞下去。如今網絡上盛行的meme,多數是容易複製、被廣泛轉載,且具有幽默性質的圖片或影片。

那我們經常看到的影視劇照及對白截圖呢?研究社交媒介的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視內容豐富,且通俗淺白,這些截圖有網民參與,符合情景表達,又不涉及二次創作,廣義上同屬meme的一種。

從懷舊劇集衍生出的港式meme

Aarrgh的專頁加入了不少香港千禧年代電視劇集的截圖及主題曲元素,例如2007年的《溏心風暴》《十兄弟》《學警出更》。自幼喜愛「電視撈飯」的他,對千禧年代的無綫劇集有著懷舊情懷,劇集亦成為他一個創作主題。最近他與大學友人重拾小學常玩的卡牌遊戲「三國殺」,萌生創作兒時卡牌遊戲meme的念頭。之後在一次重溫無綫劇集主題曲時,便忽發奇想,選用劇集《賭場風雲》大結局的影片,再聯想出UNO的激烈對戰,用meme去介紹成語「自食其果」

Aarrgh現時為香港大學文學院四年級生。因專頁而揚名,今年初,他受邀到本地著名meme網站「9gag」當兼職,創作英語為主的meme。在9gag工作,他指最有趣的是看到自己創作的英語meme被翻譯成中文再轉載:「其實自己也是說中文,那張meme彷彿環遊完世界一圈,又回到眼前,非常神奇」。

對Aarrgh來說,meme不僅是一張搞笑圖片,更是一種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語言,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表達和溝通方式。

以meme代字 網絡新語言

Aarrgh上傳石修在電視劇集《隔世追兇》中的對白截圖作回應:「我當時很害怕,生命受到威脅」
對白出自石修在電視劇集《隔世追兇》(網絡圖片)

Aarrgh笑言「自幼由網絡養大」,每日平均花近五小時瀏覽Instagram,其中看meme的時間佔去不少。這讓他和朋友的交流方式也深受影響。曾有朋友在他的專頁上留言,開玩笑道「好討厭你」,他便上傳石修在電視劇集《隔世追兇》中的對白截圖作回應:「我當時很害怕,生命受到威脅」,以蒙混自己的不知所措。平日與朋友傳訊息,他也會用meme圖取代文字回覆。向朋友道謝,一張「謝謝你,不用謝」的meme足以傳意。

朋友間用meme溝通已成習慣,但亦有人反問過他是否不會正常地用文字傳訊息。Aarrgh卻認為:

好像人說話時有懶音一樣,它(meme)已經嵌入腦海中,是一種互聯網的dialect(方言)。

在創作內容上,雖然有為meme訂立不同主題,Aarrgh卻自嘲最經常出「情感垃圾屎」,宣洩生活和學習的壓力。他憶起中學文憑試溫習蘇洵的《六國論》時,溫習到迷惘之際,就創作了相關的meme,發現創作meme有助消化情緒。而這些私人發洩能在社交平台上獲得讚好及轉載,也讓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

相較於剛開設帳號時,三年後的Aarrgh認為自己「成熟了許多」,不只是用meme緊跟時事熱度,更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觀點。例如,農曆新年家庭聚會時,有些年輕人面對長輩購買「藍店」的食品往往陷入兩難境地,默不作聲似有違良心,直面指責又有失尊重。Aarrgh則在meme中加入第三個選項:「下次主動買食物,光顧好吃的本土餐廳」,用幽默的方式呼籲年輕人應用行動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怪罪他人。

meme濃縮細碎情感 一樣圍爐取暖

Aarrgh因為meme而與專頁「@ng_ho_sink_boat」的版主船仔(化名)結緣。兩人互相分享自身感情經歷後,成為了現實中的朋友。專頁名稱「唔好沉船」,名副其實,meme的內容有不少取材自船仔的感情經歷。

船仔憶述有次下定決心要與曖昧對象終止見面,但最後失敗告終,故有感而發,分析自己為何無法做到,並在meme中長篇大論地反思自己說「再見」的原因及習慣。對他來說,「再見」一詞太沉重正經。比起對朋友、家人說「再見」,他會選擇頭也不回地揮手道別,或留下短短的一句「bye」。專頁上的他看似情緒化,惟他自嘲「網上呈現的emo(情緒化)其實只佔現實中的數分鐘或數小時」。受訪當日,他總是面帶笑容。

修讀中文系的他平日會撰寫文章,藉文字抒發愁緒。然而,他認為閱讀文字對大眾來說更加吃力,且需了解具體語境;而meme則更易於理解,只要求讀者代入自身經歷。他有另一個分享文章的專頁,但相比meme專頁上萬的閱讀量,文章帖子往往只有數千。

meme只是將細碎的情感塞進圖中。

船仔的meme專頁於今年2月成立,至今累積接近二萬人追蹤。短短九個月,便有不少讀者私下向船仔傾訴感情煩惱。他坦言,當初沒料到會獲這麼多關注,「原來我的meme能說中他們的心聲」。經營專頁同時為船仔帶來一絲慰藉。有次在限時動態中透露自己心情抑鬱,有讀者特意傳訊息鼓勵他,稱感謝船仔創作的meme經常陪伴他渡過低潮,更祝願船仔的生活能過得比現在愉快,令船仔為之動容。

船仔坦言現實中並非情緒化的人
船仔坦言,很多人看了他創作的meme誤會他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但現實中並非如此。(劉妍攝)

語言不通 無阻凝聚「鬼佬」社群

除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亦有長居香港的外國人在港經營meme專頁。

Nancy是「@hkmehmeh」的版主,來自南韓,目前帳號有6.2萬人追蹤。2017年,她從香港大學的英文教育及語言學畢業後,至今留港發展近十年。雖然用英語受訪,但剛見面,她便笑盈盈地用不純正的廣東話說道:「你好,我是hkmehmeh,可以稱呼我為Nancy!」緊接著一句夾雜口音的抱怨:「講廣東話真的好困難!」但語言不通無阻她創作緊貼香港文化的meme。

Nancy憶述,成立專頁是為了述說外國人因不諳廣東話在港遭遇的日常窘境。她舉例,香港的小巴不像一般巴士有清晰的站牌,又沒有下車按鈴;要下車,就需要向司機直呼「有落!」。惟她常常錯失下車時機,故將乘搭小巴的困難創作成meme,成為當時最受外國讀者歡迎的meme之一。

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加上沒有太多與香港的聯繫,Nancy直言,自己在融入香港社區前,「覺得自己是『外星人』」。因此,她喜愛以「鬼佬」稱呼部分外國人,認為「鬼佬」一詞認可了他們在港的特定身份,帶來共鳴。

她曾向外國朋友透露自己是專頁的版主,起初對方很驚訝,但很快就找到彼此有共鳴的話題。加上,Nancy曾在專頁公開容貌,有讀者在街頭認出她,藉著專頁,她結識到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

比起對日常交流構成威脅,我認為meme能讓人們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作為外國人,Nancy在創作香港內容的meme時會請教本地朋友,時刻緊貼香港時事
作為外國人,Nancy在創作香港內容的meme時會請教本地朋友,確保能時刻緊貼香港時事。(劉妍攝)

寓諷刺於圖 藉meme傳遞信息

除了是meme創作者,Nancy也是meme的受眾,以meme接收新聞重點。她笑言自己只看喜劇,但「世界正發生的,只有傷心的新聞」。為了保持樂觀,她會用meme接收及婉轉傳遞訊息。在創作meme上,基於在疫情期間逝世的人數眾多,她變得更謹言慎行,用不會抵觸到人的幽默及諷刺形式,講述香港的疫情。

meme可以帶出發生中的重點新聞,這正是我需要知道的。我不需要去看一些很沉重的內容,例如是有人離世的新聞影片。

今年1月,政府禁止6點後晚市堂食,Nancy用了一段派對跳舞短片,並配文「Omicron在6點後獨自跳舞」,藉以諷刺禁晚市堂食的不合理之處。1月尾,因有倉鼠驗出陽性,為防傳染,漁護署宣布將「人道處理」約2000隻倉鼠。Nancy將新聞報道和一張用倉鼠作紙巾擦眼淚的相片放在一起,表達痛心之感。

反修例運動期間,她曾創作出不少與反修例運動有關的meme。但自《國安法》實施後,專頁上諷刺時弊的內容明顯減少。Nancy坦言,現時在創作時常常自我審查,即使對內容十分滿意,但礙於內容太有爭議性,最終並沒有在專頁上發佈:「這也是我現在最大的無力感。」

緊張社會風氣促港式meme湧現

研究傳統meme的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鄧鍵一介紹,在meme出現前,香港曾有「惡搞圖」,如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網絡流行的唐英年惡搞圖。但惡搞圖需要的技術要求高,用時長。而meme創作者則只需在眾多製作網頁(meme generator)中揀選模板,再加入文字就完成,創作過程不消五分鐘,加快了製作和傳播。

他觀察到,2016年冒起的專頁「老友memes」為較早期介入公共議題的meme群體。當年專頁的meme主要諷刺長者因受惠於「蛇齋餅粽」而投某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並介入港鐵車廂的關愛座引發兩代激烈矛盾。社會對「蛇齋餅粽」及「關愛座」的關注熱度令meme成為當時其中一個傳播載體。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社會再次借meme來傳播「721」的資訊。時任元朗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對記者鏡頭說:「你咁樣係唔會令到我驚㗎」後,便有網民將畫面截圖,加上不同字句,變成不同meme。

鄧鍵一指出,特定的社會氣氛令meme盛行。目前香港社會氣氛緊張、壓抑,很多人需要有渠道宣洩情緒,這成為meme大量湧現的契機之一。他認為meme主要有兩個角色:

meme主要角色及好處
(設計圖片)

「他們看到(提及時事的)meme,雖然未必會去了解具體發生了甚麼事,但至少會意識到發生過這件事。」

現時,除了網絡上瘋傳的模版,港式meme亦包含本地獨有的長輩圖、影視劇照,創意遠超於西方傳統模版式的meme,

「香港的劇照有時毋需再加文字,都能令好多人理解、會笑,例如張學友該幕「食屎啦你」,好多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對白出自1988年的港產片《旺角卡門》(網絡圖片)
鄧鍵一指,香港meme比西方meme更有創意,例如不少meme來自電影劇照截圖
鄧鍵一指,香港meme比西方meme更有創意,例如不少meme來自電影劇照截圖,為香港特有的風格。(劉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