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日前在中大霍英東遙感科學館舉辦「南海沿岸與海洋中尺度過程國際研討會」。海洋中尺度過程指海洋中空間尺度為幾十至數百公里,時間尺度為數周的海洋動力學現象,比較典型的如海洋中尺度渦,它是一種海水的渦流,為南海一個重要的動力現象。它們的存在可嚴重影響周圍的海流、溫度和密度結構。海洋中尺度過程的調查是南中國南海海洋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
研討會開幕禮由中大太空所潘家禕教授主持,並由太空所所長林琿教授致歡迎辭。林琿教授表示︰「南海是連貫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重要水道,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此南海及沿岸水域的研究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上意義重大。」
美國馬里蘭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鄭全安博士在開幕禮上,以「南海中尺度過程研究進展」為題作專題演講。鄭博士總結了近年來在南海中尺度海洋研究中的重要進展,包括太平洋的羅斯貝波進入南海的動力特徵、南海中尺度渦的產生機制,以及呂宋海峽海洋內波的傳播途徑等。
多位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廈門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中大的學者參加是次研討會。他們在會議上發表了近三十份報告,分享在珠江河口動力學、呂宋海峽中尺度渦的演變、西太平洋的羅斯貝波對南海的影響、南海內波過程等各方面的進展與成果。通過是次會議,與會代表見證了南海沿岸與海洋中尺度過程研究的重要進展,並認同應推動數據共享,進一步加強各院校及研究所間的科研合作。
中大太空所沿岸及中尺度海洋研究簡介
沿岸及中尺度海洋研究是中大太空所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香港是典型的沿海地區,近岸水域的海洋環境對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香港水域的鹽度、溫度、水流和波浪的變化都會直接對近岸的水產養殖、海洋環境保護、沿岸海洋工程、海上交通航行、沿岸的災害防護、海上旅遊等各方面造成影響。中大太空所潘家禕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獲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和教資會研究資助局的支持,成功開發出香港沿岸的海洋波浪及潮流預測系統及海洋風暴潮漫灘預測系統,這些系統可就香港沿岸的海洋波浪、潮流、風暴潮作出72小時的預測。
南海沿岸與海洋中尺度過程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合照。
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琿教授致歡迎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