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日常:靠 foodpanda 揾食,究竟幾唔簡單? 51屆「風鳴」(21-22), 外賣平台特刊 文:wjw foodpanda 粉紅色的宣傳廣告可謂無所不在,其中一條最深入民心(?)的,莫過於「人人都可做『步兵』」——即是說,任何人,只要有合法的在港工作權,就可以「靈活」地為 foodpanda 勞動—— 下載官方的 app,提交資料,簽訂協議(注意,這裡簽訂的並不是僱傭合約),查閱 foodpanda 服務指南,購買鮮豔的衣服與保溫袋,你就成為了跟著 foodpanda 系統指引的雙手拎嘢、雙腳快行的 「步兵」。 「靈活」——這是近年平台零工經濟的一個噱頭。 按照 foodpanda 的說法,任何「步兵」都可以「自 由選擇上線時間」。我只需打開系統,查看「可上線的時段」並選擇其中的一些「更份」(shift), 然後在相應時段等待派單便可。不過,說起來如此,實際卻遠比這麻煩:假使你住在沙田,現在可供選擇的更份是「1:30am – 3:15am,田灣」和「6: 45am – 9:30am,將軍澳」,你選嗎?——既然是 「大家都有得選」,就注定了有些人沒得選 [1]。 這便是 foodpanda 系統造成的了。所有外賣員,都會在系統裡擁有一個從 1 到 5 的評級。評級由上線次數(雖然說是「自由上線」,但若你太長時間不做,評級便會下跌)、送餐效率等等因素決定的。評級越高,系統提供的可選擇更份也會更多, 住在沙田的「你」會發現系統裏出現「6:15pm – 8: 00pm,沙田」的更份可選擇了!每一單的「單價」 也會相應高些;評級低,那你就凌晨從沙田去港島 「搵食」吧。 但我們——在座各位,都無法得知這個「評級」系統究竟具體是怎樣運作的。也就是說,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權力不對等。我們只能通過一絲一毫的線索大致拼貼出一個評級的規則,但毫無疑問,foodpanda 的系統對每個等級都設置了一定限額, 換句話說,在平台的計算下,外賣員為了拿到更多更份、更多單價收入,便必須互相競爭著、催逼著彼此「共同進步」。 選擇更份上線後,系統便會給你派單。「接受」,系統顯示取餐地點與規定時間。取餐後,點擊「確認」,系統又給你顯示送餐地點與時間。到達送餐地點,拍照上傳給系統,恭喜你,完成一單。 但我的送餐經驗裡面,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為以上流程增添不少「奇聞趣事」: 衝到取餐的地點,而餐廳還未製作好外賣,只能等。等待的時間全部計算在「規定取餐時間」之內,相應地,這就代表你更份時間內可以送的單量減少,收入也就減少。 取到餐,真開心,往顧客住所走去,走來走去卻走不到。喔,為什麼沒有人行道?車來車往的大馬路 旁的鐵欄杆處有一個供消防栓通過的洞,鑽之(我真的鑽了),否則我要繞路,遲到 20 分鐘—— foodpanda 系統計算「取餐時間」和「送餐時間」 是平面地圖上的直線距離。意思是,你跟系統一樣都是二維存在,只需要負責「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的運動,而上山下海、穿梭商場、翻越天橋、遁地隧道⋯⋯那是三維存在的問題,自己解決。 到了送餐地點,某某大廈,稍微不幸,便又會遇到一場 humiliation。例如,我曾到大圍某私人住宅送餐,很可惜一切居民訪客都可進的大門,外賣員偏不可進。「外賣?後邊入啦。」保安對我用尾音拖長上揚的語調說。我努力不去思考「後邊入啦」 這句話帶來的性聯想,但是又忍不住想到什麼「租借」、什麼「外賣員與⋯不得入內」——再折騰幾分鐘,又是注定的遲到。 再或者就是,「我一定會努力的!」,興致高昂衝去取餐點,尋找門牌號 53A,53A,51 號,52 號, 52 號,54 號,55 號,61 號,62 號⋯⋯ 我:「唔該,呢度係唔係 xx 烤肉呀?」 收銀員:「xx 烤肉?唔係喎⋯我哋呢度係 xx 川菜館呀。」我:「但係呢度都係 53A ?」收銀員:「係呀 53A。你再 Google 試下?」 Google:多謝您的支持,本店已經搬遷至油麻地。 點算?搵系統客服⋯⋯跟客服講解一通,終於,終於,「好啊,宜家已經幫你 cancel 咗呢張單啦。」 謝謝。儘管我跑來跑去消耗的時間與精力,儘管是 foodpanda 提供錯誤信息所致的 bug,我卻不會得到任何補償——只有顧客在下單之後「無合理原因取消訂單」,外賣員才會獲得原單價 40% 的補償。 再就是謎語一般的送餐地址:「xx 邨 xx 樓,1003,C」——提著湯湯水水,1 樓 3C,「咦,我哋冇嗌外賣喎」;10 樓 3C,敲門無人應答;打電話給顧客,沒想到顧 客留了別人的電話號碼,「吓?乜外賣?痴線嚟㗎?⋯⋯屌你老母」(真實被罵體驗) 再嘗試以平台給顧客發訊息,等了十幾分鐘,「C 座 10 樓 03 號房啊唔該」⋯⋯ 終於,還有 3 分鐘完成本次更份便可收工,精疲力盡,在交完單的住宅樓道喘氣, 手機訊號不太好,證明送餐完成的照片還在上傳⋯⋯ 「你有新的訂單!」 「???」 迷惑幾秒鐘,又趕緊接下這一單——理論上來講,我是可以「拒絕」接單的:比如太遠嘛,或者還有幾分鐘收工了。但是,實際上,拒單有風險。當一個外賣員的帳號拒單率超過 20% 的時候,評級降低、帳戶被暫停甚至被凍結等懲罰都可能出現。很多時候,為了不進一步失去本來就不充裕的可選擇更份與單價收入,再苦再累的單也要接下。結果是我那次在收工前 3 分鐘接到的單還是個「孖單」,即是,系統認為兩個取餐點、送餐點的位置很接近,於是派你取完 A 單接著取 B 單,然後送去 A 顧客家,再去 B 顧客家。「孖單」收入少於 A 與 B 單獨的兩單——foodpanda 的解釋是,路程重合度高,不能按照單獨的訂單相加計算——但實際上外賣員所付出的體力與時間,卻不比兩單相加的總和少 [2]。 本應 10:45pm 結束的更份,我終於在 11:23pm 用顫顫巍巍的手把外賣交給顧客。 三個小時(當然,實際上不止這些時間)工作收入$179,平均$60 時薪。樂觀計算, 每天工作 12 小時,每日收入$720,一個月收入$21,600,即係一般打工仔收入中位 數嘛,你有乜不滿呀?⋯⋯喂,你當真每天 12 個鐘,不間斷工作 30 天啊?更何況,人不是隨時吃飯喔,你未必有「持續不斷有單可送」的「福報」,等待拎單的時間,就是零收入囉。甚至仲有「負收入」:「車手」外賣員要趕時間送餐,搵唔到停車位,無啦啦食張百幾蚊嘅罰單,全數自己承擔,哈哈!外賣員作為城市生活中已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被繁多的規矩約束,為何反而自己最終成為了「破壞規則的人」? 前提是,你不會精神壓力爆表、不斷被迫違反交通規則卻從不遇到意外、手臂與膝蓋等身體部位已經鋼化加強⋯⋯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套「獅子山精神」——我仲可以努力多啲!」——千祈唔好覺得係個平台本身在無形中壓榨你。 「靈活」也是,如果只是像我這樣「田野調查」,「隨時隨地上線」、「空餘時間賺 取零用錢」,自然是「是旦」。但是,對於以此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來說,即使是全職員工,沒有底薪保障,全憑那套捉摸不定的「人工智能」來維持生計。而不斷擴張的公司早就通過所謂「自由度高」的假自僱關係將外賣員放在一個「你唔做仲有大把人做」的位置、規避承擔風險的責任⋯⋯所謂「靈活」,即是掌握規則與規則制定權的公司通過平台的「灰色空間」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自由」就是,「問題由你自己去處理吧,唔好又要做又要嘈」——外賣員與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平台」與「公司管理層」面前,究竟誰變得更加「非人」? foodpanda,點止搵食咁簡單?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 9 = 十六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