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 Journal of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Journal of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HKUST


Chinese , 2021/04

254 x 170 mm , 188pp ISBN : 1682-7880

  • US$8.00


In Stock

Journal of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is published biannually, in April and October, jointly by the Centre for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the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ticles with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in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and book reviews on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are included.

  • This Journal is included in the Taiwan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Core (THCI Core)

Editorial Board

Chunsheng CH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Siu-woo CHEUNG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bo CHI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cheung CHOI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ristian DANIELS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nneth DE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Qingping DE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uiqian DI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Zhengzhen DU (Zhejiang University)

David W. FA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ris Boyd GILLETT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Henrietta HARRISON (University of Oxford)

Xi H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s'ui-p'ing HO (Academia Sinica)

Guoxin HUA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Xiangchun HUANG (Xiamen University)

Zhifan HUANG (Nanchang University)

Ya-ning KAO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wan)

Paul KATZ (Academia Sinica)

Yiwen LI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uizhi LIAN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wan)

Wei-ping L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ik-sang LIU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nghua LIU (Fudan University)

Zhiwei LIU (Sun Yat-sen University)

Yanchun LUO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Jianxiong MA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uk-wah PO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ng-kin PUK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oshifumi SATO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Chunlai W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Wing-ho WONG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o WU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i XIE (Sun Yat-sen University)

Bin XU (Wuhan University)

Guoan YANG (Wuhan University)

Kan ZHANG (Xiamen University)

Xiaoye ZHANG (Shenzhen University)

Yingqiang ZHA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iyu ZHAO (Peking University)

Zhenman ZHENG (Xiamen University)

Submission of Manuscript

  1. 《歷史人類學學刊》由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2. 本刊發表具有人類學視角的歷史研究和注重歷史深度的人類學研究論文。
  3. 本刊為半年刊,定期在每年四月及十月在香港出版。
  4. 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所有發表之論文均須經兩名或以上評審人審閱通過。
  5. 本刊發表論文稿件一般不超過三萬字。書評稿件不超過三千字。
  6. 來稿請注明中、英文篇名、作者中、英文姓名、所屬院校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聯絡資料,並附中英文摘要各約300字及中英文關鍵詞各3至5個。
  7. 來稿以打印稿為準,同時敬希作者盡量通過電子郵件提供文本格式之電腦文件。
  8. 本刊不設稿酬,來稿一經採用刊登,論文作者將獲贈該期學刊五本,書評作者則獲贈兩本。
  9. 來稿文責由作者自負。
  10. 作者投稿前,請自留底稿。投稿後一般會在兩個月內接到有關稿件處理的通知。為免郵誤,作者在發出稿件兩個月後如未接獲通知,請向編輯部查詢。
  11. 本刊編輯部設在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聯繫方法如下

郵政地址

中國 廣東省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歷史人類學學刊》編輯部

郵政編碼:510275

電子郵件:hshac@mail.sysu.edu.cn

電話:86-20-84114831

傳真:86-20-84112122

第19卷第1期‧2021年4月

論文

佛教驅邪鎮煞祖師普庵(1115-1169) 的一個歷史詮釋

譚偉倫

水利秩序中的商業要素──南宋至民初徽州呂堨管理方式之演變

余康

明代理學社會化與祖先故事的再書寫──以香山黃氏為中心

吳澤文

清末臺灣新竹城隍廟的中元祭儀反映的社會動員與地方認同

林欣宜

書評

王聰明,《雙城記:明清清淮地區城市地理研究》

葉鵬

陳博翼,《限隔山海: 16-17世紀南海東北隅海陸秩序》

劉璐璐

劉彥,《姻親與「他者」:清水江北岸一個苗寨的歷史、權力與認同》

黎家啟

簡宏逸,《製作客家人:十九世紀傳教士的客家民族志》

李瑞璞

費晟,《再造金山:華人移民與澳新殖民地生態變遷》

李星皓

侯深,《無牆之城:美國歷史上的城市與自然》

侯新竹

趙晶,《三尺春秋:法史述繹集》

張仲元

第18卷第1期‧2020年4月

論文

王府之想像──臺南王醮中的衙署空間建構

劉懷仁

馬六甲華人甲必丹蔡士章與寶山亭之研究

阮湧俰、侯慧雯

霍亂與上海華人居民飲水的變遷,1920s-1930s

黃心禺

社會主義國家的華人組織——古巴革命以來華人社團的歷史變遷與現狀分析

楊新新

書評

Nianshen SONG,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 (1881-1919)"

劉建莉

前田正名著,楊蕤、尹燕燕譯,《陝西橫山歷史地理學研究》

張多勇

連瑞枝,《邊疆與帝國之間,明朝統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

段媛媛

任建敏,《明代廣東寺觀田產研究》

胡宇博

康欣平,《渭北水利及其近代轉型(1465-1940)》

宋永志

喬瓦尼‧萊維(Giovanni Levi)著,謝宏維譯,馬小悟校譯,《承襲的權力:一個驅魔師的故事》

張金林

周健,《維正之供:清代田賦與國家財政(1730-1911)》

王宇丹

杜正貞,《近代山區社會的習慣、契約與權利──龍泉司法檔案的社會史研究》

徐鈺敏

司昆侖著,何芳譯,《巴金〈家〉中的歷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會》

馬翎

井上徹,《華と夷の間:明代儒教化と宗族》

張葉

第17卷第2期‧2019年10月

論文

宋代朝貢與翻譯— 宋代朝貢的特徵與其地域史的意義

遠藤總史

從「相忘於江湖」到「分庭抗禮」— 淸初至當代基隆市客家認同的形成

陳麗華

開埠故事的塑造與傳播一一以新山華人社會為例

莊仁傑

述評

集體儀式空間的人類學考察— 中世紀末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

伊麗莎白・克魯澤-帕萬

書評

Matthew H. SOMMER, "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Judicial Interventions"

伍家熹

Judd C. KINZLEY,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New Frontier: Constructing Modem China’s Borderlands"

郭欣悅、張莉

羅兆均,《人神之間:湘黔桂界鄰地區飛山公信仰硏究》

王勤美

劉婷玉,《鳳凰于飛:家族文書與畲族歷史硏究》

溫春香

劉勇,《變動不居的經典明代〈大學〉改本硏究》

楊彥妮

羅曉翔,《陪京首善:晩明南京的城市生活與都市性硏究》

鮑純晨

謝景連,《「插花地」:生態文化、地方建構與國家行政— 淸水江下游地湖鄕的個案硏究》

王金元

錢晶晶,《歷史的鏡像:三門塘村落的空間、權力與記憶》

吳曉美

付海晏,《北京白雲觀與近代中國社會》

劉翔宇

王玉芹,《日本對中國東北醫療衛生殖民統制硏究》

呂梓菱

第17卷第1期‧2019年4月

論文

埠與墟──商業會館與清代粵西南地方社會

徐冠勉、吳子祺

近代溫洲的龍舟競渡與地方自治傳統

羅士傑

苗族、基督教與現代性──石門坎的民族學研究

黃淑莉

舊田新農──有機農業落戶香港的過程

鄭肇祺

書評

Fei HUANG, "Reshaping the Frontier Landscape: Dongchuan in Eighteenth-century Southwest China"

高雅寧

Yongjia LIANG, "Religious and Ethnic Revival in a Chinese Minority: The Bai People of Southwest China"

蘭娟娟

周亞,《晉南龍祠:黃土高原一個水利社區的結構與變遷》

蔣淵

葉康寧,《風雅之好:明代嘉萬年間的書畫消費》

趙士第

劉錚雲,《檔案中的歷史:清代政治與社會》

杜翼

楊品優,《科舉社會、州縣官紳與區域社會──清代民國江西賓興會的社會史研究》

陳賢波

李達嘉,《商人與共產革命,1919-1927》

楊彥哲

朱曉陽,《地勢與政治:社會文化人類學的視角》

吳曉美

第16卷第2期‧2018年10月

論文

宋季忠義的歷史書寫研究──從袁桷《延祐四明志》未立袁鏞傳談起

熊燕軍

水運社會的地方文化網絡──以宋以來廣州府番禺縣沙灣司磚瓦業和龍船習俗為中心的考察

朱光文

空間構建與社會轉型──以內蒙古西部地區板申氣村為例

田宓

新加坡華人的宗族實踐與祖神信仰──以福建人為例

賴郁如

書評

Steven B. MILES, "Upriver Journeys: Diaspora and Empire in Southern China, 1570-1850"

黃瑜

Kwangmin KIM, "Borderland Capitalism: Turkestan Produce, Qing Sliver and the Birth of an Eastern Market"

趙佳文、張莉

Di WANG, "Violence and Order on the Chengdu Plain: The Story of a Secret Brotherhood in Rural China"

郭燁佳

楊國安,《明清兩湖地區鄉村社會史論》

謝寧靜

連玲玲,《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孔曉青

賀蕭著,張贇譯,《記憶的性別:農村婦女和中國集體化歷史》

王政

第16卷第1期‧2018年4月

論文

寺廟進村──閩西四保的寺廟、宗族與村落(約14-20世紀)

劉永華

書寫「西南」──兩種典範歷史的對話與建構

連瑞枝

從神明到祖先──清代桂林府臨桂縣茶洞地區的社會轉型

任建敏

書評

工管:新劇、工會與戲班──1950年代初的潮劇改造

林立

黃阿明,《明代貨幣白銀化與國家制度變革研究》

潘凱

陳瑤,《糴糶之局:清代湘潭的米穀貿易與地方社會》

張愛萍

吳琦等,《清代漕糧徵派與地方社會秩序》

唐金英

安東強,《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

周坤

陳麗華,《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

張琪

曼素恩著,羅曉翔譯,《張門才女》

林靜

許紫芬,《近代中國商人的經營與帳簿:長崎華商經營史的研究》

曾旭

張亮,《南海回村:三亞回族的空間觀念與社會實踐》

覃延佳

윤명철,『해양사연구방법론』

黃普基

第15卷第2期‧2017年10月

重探『帝國』與『地方社會』──『華南研究』與『新清史』的對話」專號

導言

陳博翼

土地、繼承與家族──八旗制度影響下的華北地方社會

邱源媛

雙面刃──清代施氏旗人家族與施氏漢人宗族研究

盧正恆

漳浦遷海考──堡寨所見遷界範圍與社會變遷

陳博翼

居國中以避國──大沙畢與清代移民外蒙古之漢人及其後裔的蒙古化(1768-1830)

蔡偉傑

從城隍到戍卒──定湘王在新疆

許臨君

國法與敎法之間:清朝前期對蒙古僧人的禁限及懲處──以《理藩院滿蒙文題本》中蒙古僧人坐罪案例為核心

孔令偉

評論

對專號的一些意見

蕭鳳霞

「國家」與「帝國」──「華南研究」與「新清史」對話的基礎何在

定宜莊

與專號作者交流

何翠萍

「華南研究」與「新清史」應該如何對話

趙世瑜

在清史中尋找內亞的連續性

羅新

第15卷第1期‧2017年4月

論文

鮮味與權力—海鮮在唐宋轉型期的位置

易素梅

明代向上社會流動再探

徐泓

19世紀岸裡熟番建醮意義考察——兼論內部關係與社會階層化現象

洪麗完

講了三遍的故事—一個苗疆邊緣族群的歷史、神話與現實

劉壯

書評

Igor Iwo CHABROWSKI, "Singing on the River: Sichuan Boatmen and Their Work Songs, 1880s-1930s"

陳瑤

Barbara LOFTUS, Die Bürokratie Des Terrors: Eine Exhumierung

黃超

李碧妍, 《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

李丹婕

覃延佳,《儀式傳統與地方文化建構:廣西上林師公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杜樹海、鍾琳

丁蕾,《從私藏到公共展覽:民國時期廣州的博物館和展覽會》

黎麗明

劉永華主編, 《儀式文獻研究》

覃延佳

조세현 ,『천하의 바다에서 국가의 바다로——해양의 시각으로 본 근대 중국의 형성』

黃普基

第14卷第2期‧2016年10月

論文

「軍三民七」的確立和調適—明代漕船修造的料額制度

易嘉碧

僧人字輩與寺院繼承—以明清時期寧波府金峨寺為例

葛洲子

祖先與文字—清代以來湘潭族譜中靈官祭祀的正統化

陳瑤

衍化與變異——南臺灣內埔客莊的無主骨骸奉祀風俗初探

張永明、曾純純

書評

Kathlene BALDANZA, "Ming China and Vietnam: Negotiating Borders in Early Modern Asia"

魏超

Yee Tuan WONG, "Penang Chinese Commerce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ig Five"

莊仁傑

Nicholas L. TILNEY, "Invasion of the Body: Revolution in Surgery"

林紀璿

李新峰,《明代衛所政區硏究》

張程娟

宋烜,《明代浙江海防研究》

李賢強

胡恆,《皇權不下縣?——清代縣轄政區與基層社會治理》

趙思淵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 (1833 - 1898) 》

韋巍

村上衛著,王詩倫譯,《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國:福建人的活動與英國、清朝的因應》

段雪玉

吳滔、于薇丶謝湜主編,《南嶺歷史地理研究· 第一輯》

任建敏

佐藤量,《戰後日中關係と同窗會》

佐藤仁史

第14卷第1期‧2016年4月

論文

漢代羌人的社會政治組織與族群認同

朱聖明

「入湖權」的由來——明初鄱陽湖區的湖池「閘辦」與漁戶「承課」

劉詩古

清代水域上的徵課體系、產權與湖區社會——以湖北大冶河涇湖冊為中心

徐斌

社區遺產的記憶形塑、失真與再現——以花蓮豐田社區的地名與範圍為例

張育銓

書評

《高鄉與低鄉:11-16世紀江南區域歷史地理研究》

謝湜

《儒者思想與出處》

朱鴻林

《明代「問題皇帝」研究:一項基於社會類群的考察》

吳琦、趙秀麗

《乾隆皇帝的荷包》

賴惠敏

《販運者多 : 十八世紀湖北的糧價與糧食市場(1738-1797)》

謝美娥

《清季外官制的轉型與困擾》

關曉紅

《文化貿易:清代至民國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

包筠雅著,劉永華等譯

《二〇世紀滿洲歷史事典》

貴志俊彥、松重充浩、松村史紀編

《柔佛新山華人社會的變遷與整合:1855-1942

白偉權

第13卷第2期‧2015年10月

論文

明清四川軍戶的發展與宗族建構-以冕寧胡家堡胡氏為個案

龍聖

試論明清兩廣鹽區的潮橋體系

段雪玉

國家觀念與族群認同-以廣西北部「三王」形象演變為中心的考察

黃瑜

「靈力經濟」中的廟宇與社區-以臺灣竹山紫南宮為例

陳緯華、莊英章

述評

在中國進行田野調查及其風險的反思

王富文(Nicolas Tapp)

書評

Gordon MATHEWS,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鄧秀貞

葉崗、陳民鎮、王海雷合著,《越文化發展論》

康瀚予

王建革,《水鄉生態與江南社會(9-20世紀)》

李明慧

朱鴻林,《孔廟從祀與鄉約》

黃友灝

胡鐵球,《明清歇家研究》

張葉

安樂博(Robert Antony)著,張蘭馨譯,《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

劉曉聰

娜塔莉‧澤蒙‧大衛斯(Natalie Zemon Davis),《檔案中的虛構:16世紀法國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講述者》

杜金

呂曉玲,《近代中國避暑度假旅遊研究(1895-1937)》

楊堡棋

田中實加,《灣生回家》

黃永豪

河合洋尚編,《日本客家研究的視角與方法:百年的軌跡》

邱嘉露

第13卷第1期‧2015年4月

論文

從「剪桐封弟」兩種版本看上古故事流傳與地域政治進程

于薇

土酋、盜匪與編民-以雲南山鄉夷民為核心的討論

連瑞枝

「入譜權」背後的話語較量-以安徽涇縣朱氏系列族譜為樣本

張愛華

邊境與邊民的國家化-近代中英會審滇緬邊案制度

姚勇

書評

Johannes L. KURZ, China's Southern Tang Dynasty, 937-976

關棨勻

Hans Ulrich VOGEL, Marco Polo Was i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Currencies, Salts and Revenues (Monies, Markets and Finance in East Asia, 1600-1900)

蔡偉傑

Eugenio MENEGON, Ancestors, Virgins, and Friars: Christianity as a Local Relig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蕭芮吟

Shuk-wah POON, Negotiating Religion in Modern China: State and Common People in Guangzhou, 1900-1937

黃素娟

Mingming WANG, The West As the Other: A Genealogy of Chinese Occidentalism

毛迪

James WILKERSON & Robert PARKIN eds., Modalities of Change: The Interface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East Asia

楊梅

吳滔、佐藤仁史,《嘉定縣事-14至20世紀初江南地域社會史研究》

趙思淵

衷海燕,《儒學傳承與社會實踐-明清吉安府士紳研究》

張芳霖

梁勇,《移民、國家與地方權勢-以清代巴縣為例》

段雪玉

吳重慶,《孫村的路-後革命時代的人鬼神》

王婉雯

第12卷第2期‧2014年10月

論文

明代湖南宜章三堡的設立與屯田之展開

毛帥

通事制度、信仰與沿山邊區社會-清代臺灣吳鳳信仰的形成

鄭瑩憶

近代華南與東南亞華人社會間的互動關係-以一個華人移民家庭的僑批為例

陳麗園

從歷史敘事反觀敘事者及其社會-以一個「湘南暴動者」的故事為例

譚同學

書評

Tina Phillips JOHNSON, Childbirth in Republican China: Delivering Modernity

盧淑櫻

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

王晶

孫英剛,《神文時代:讖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

鄒怡

朱鴻林,《致君與化俗:明代經筵鄉約研究文選》

林展

馬健雄,《再造的祖先:西南邊疆的族群動員與拉祜族的歷史建構》

李立

譚思敏,《香港新界侯族的建構:宗族組織與地方政治和民間宗教的關係》

趙惠文

周湘雲,《日治時期臺灣熱帶景象之形塑:以椰子樹為中心的研究》

黃永豪

鄺智文、蔡耀倫,《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嚴智德

王利華,《人竹共生的環境與文明》

張子健

梁晨等,《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學生社會研究,1949-2002》

陳浩東

第12卷第1期‧2014年4月

論文

「再造華夏」—明初的傳統重塑與族群認同

杜洪濤

邊緣群體的認同—十九世紀以來廣西邊境上的京族社區

馬木池

金龍市傣的信仰與儀式空間—以黎王廟為中心

潘豔勤

祭祀空間與地域社會—雷洲雷祖祠及其周邊鄉村的靈物、神廟與祠堂

賀喜

書評

Erik MUEGGLER, The paper Road: Archive and Experience in the Botani-cal Exploration of West China and Tibet

楊晹

Jianxiong MA, The Lahu Minority in Southwest China: A Response to Ethnic Marginalization on the Frontier

趙玉中

David FAURE and Ts’ui-ping HO eds. , Chieftains into Ancestors: Imperial Expansion and Indigenous Society in Southwest China

胡冬雯

章毅,《理學、士紳和宗族: 宋明時期徽洲的文化與社會》

杜正貞

石堅平,《創造祖蔭:廣洲瀝滘村兩個宗族的故事》

韋丹輝

吳佩林,《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

張亮

丁荷生、許源泰,《新加坡華文銘刻彙編:1819-1911》

賀晏然

黃永豪,《米穀貿易與貨幣體制:20世紀初年湖南的經濟衰頹》

張瑞威

何其亮,《個體與集體之間: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評彈事業》

鄭心羽

佐藤仁史,《近代中國の鄉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地域社會》

梁敏玲

第11卷第2期‧2013年10月

論文

殷商統治者屬外來的人種-試論在中華文明形成階段中族群的多元性

郭靜云

「層累、匯聚地造成的」地域古史系統- 以先秦越國歷史的敘述為中心

魯西奇

明代金門的制度變革與社會轉型-以鹽政改革為中心

鄭掁滿

書評

Khee Heong KOH, A Northern Alternative: Xue Xuan (1389-1464) and the Hedong School

洪國強

Tobie MEYER-FONG,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

胡簫白

陳明,《中古醫療與外來文化》

肖榮

任建敏,《從「理學名山」到「文翰樵山」-16世紀西樵山歷史變遷研究》

牛楷

楊國安,《國家權力與民間秩序:多元視野下明清兩湖鄉村社會史研究》

黃旭珍

梁其姿,《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

段雪玉

郝平,《丁戊奇荒:光緒初年山西災荒與救濟研究》

趙曉華

張思主編,《二十世紀華北農村調查記錄》 (第四卷)

楊龍

王建新主編,《南嶺走廊民族宗敎研究-道敎文化融合的視角》

覃延佳

黃應貴,《「文明」之路》 (三卷本)

黃瑜

第11卷第1期‧2013年4月

本期特邀執行主編:黃永豪

湖南專號

前言

黃永豪

北宋僧侶與資江流域的開發-宋熙寧年間湘中「開梅山」的歷史考察

呂永昇

文化的試探、協商與交融-以北宋時期洞庭湖區的風俗與信仰為中心

李鎮

帝國之在苗疆-清代湘西的制度、禮儀與族群

謝曉輝

爭水與爭地-湖南大通湖天祜垸個案研究

黃永豪

論文

移建文昌宮-清代雲南東川府的景觀再造與空間爭奪

黃菲

述評

穿梭時空的歷史建構-《「文明」之路》的例子

黃應貴

書評

Angelina S. CHIN, Bound to Emancipate: Working Women and Urban Citizenship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nd Hong Kong

冉琰杰

Frank N. PIEKE, The Good Communist: Elite Training and State Building in Today's China

錢霖亮

Laura M. AHEARN, Living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Antroopology

彭李菁

何淑宜,《香火:江南士人與元明時期祭祖傳統的建構》

鄧霆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龍偉明

鄒怡,《明清以來的黴州茶業與地方社會(1368-1949)》

趙思淵

馬俊亞,《被犠牲的「局部」-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1860-1949)》

易嘉碧

陳海忠,《近代商會與地方金融-以汕頭為中心的研究》

王惠

徐堅,《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

劉芝華

沈海梅,《中間地帶:西南中國的社會性別、族性與認同》

馬健雄

第10卷第2期‧2012年10月

論文

洞庭古祠考-中古湘水下遊的祠廟景觀

魏斌

賜封與勸忠-兩宋之際的旌忠廟

楊俊峰

鹽場與州縣-明代中後期泰州竈戶的賦役管理

徐靖捷

莆田僑鄉的跨國文化網絡-石庭黃氏家族的例證

鄭振滿、鄭莉

生活情境、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灣河婆客家移民的遊移身份

藍清水

書評

Janet Y. CHEN, Guilty of Indigence: The Urban Poor in China, 1900-1953

錢霖亮

李峰,《西周的政體:中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

于薇

徐斌,《明清鄂東宗族與地方社會》

童歐慧、趙蕊

肖文評,《白堠鄉的故事:地域史脈絡下的鄉村社會建構》

徐爽

楊念群,《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

趙思淵

山田賢,《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會史研究》

鄭俊華

林滿紅,《銀線-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李義瓊

劉統霞,《被表述的民俗藝術-對商河鼓子秧歌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段雪玉

夏其龍編,《墳場研究講座論文集》

劉翠璇

吳鄭重,《廚房之舞:身體與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

盧淑櫻

第10卷第1期‧2012年4月

論文

1683年的海外視角──明香人與越南禪法的發展

魏常樂

嘉南平原沿山熟番移住社會之形成暨其社會生活考察 (1760-1945)──以大武壠派社為例

洪麗完

「邊防三老」──清末民初南段滇緬邊疆上的國家代理人

馬健雄

「川人無路哭先皇」之儀式探源──兼說成都社會生活中的儀式性皇權符號

孫明

書評

James CAHILL, Pictures for Use and Pleasure: Vernacular 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

劉芝華

Seung-joon LEE, Gourmets in the Land of Famine: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Rice in Modern Canton

黃永豪

陳民鎮,《中華文明起源研究──虞朝、良渚文化考論》

陳嘉禮

鐘翀,《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態與發生史研究》

朱海濱

魯西奇,《城牆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

成一農

鄭宏泰、周振威,《香港大老──周壽臣》

黎傑長

何文平,《變亂中的地方權勢:清末民初廣東的盜匪問題與社會秩序》

楊銳彬

王詩穎,《國民革命軍與近代中國男性氣概的形塑,1924-1945》

何宇軒

李君山,《全面抗戰前的中日關係(1931-1936)》

劉慶霖

林玉茹,《國策會社與殖民地邊區的改造: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1937-1945)》

張程娟

第9卷第2期‧2011年10月

本期特邀執行主編:蔡志祥

「在邊境的社區:華南僑鄉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專號

前言

蔡志祥

權力遞奪:澄海冠隴的宗教與民間宗教

黃挺

神與鬼之間:粵東海陸豐地區的義塚信仰與其演變

志賀市子

模作他者:以香港新界東北吉澳島的節日、儀式和族群為中心

蔡志祥

流動的邊界與凝固的權利:中山崖口村的定居歷史與資源控制

黃健敏、劉志偉

書評

James ROBSON, Power of Place: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Nanyue) in Medieval China

陳瑤

Si-yen FEI, Negotiating Urban Space: Urbanization and Late Ming Nanjing

黃素娟

Tim OAKES and Donald S. SUTTON, Faiths on Display: Religion, Tourism, and the Chinese State

潘淑華

巫仁恕,《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

陳玥

王振忠,《明清以來徽州村落社會史研究》

鄒怡

安介生、邱仲麟主編,《邊界、邊地與邊民──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佈與地理生態基礎研究》

郭潤綠

李玉尚,《海有豐歉:黃渤海的魚類與環境變遷 (1368-1958)》

姚滂

李文良,《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 (1680 ~ 1790)》

陳麗華

吳滔,《清代江南市鎮與農村關係的空間透視──以蘇州地區為中心》

侯鵬

鄭宏泰、黃紹倫,《婦女遺囑藏著的秘密──人生、家庭與社會》

盧淑櫻

第9卷第1期‧2011年4月

論文

作為南越國考古學起點的龜崗和貓兒崗:發現與方法

徐堅

宗教組織與水利系統:蒙元時期山西水利社會中的僧道團體探析

王錦萍

評述

社會人類學調查中的歷史

末成道男

書評論文

論James Scott高地東南亞新命名Zomia的意義與未來

何翠萍、魏捷茲、黃淑莉

書評

Denis TWITCHETT and Paul Jakov SMITH,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5, Part One: The Sung Dynasty and Its Precursors, 907-1279

胡永光

Kenneth DEAN and Zhenman ZHENG, Ritual Alliances of the Putian Plain, Volume One: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Return of the Gods

胡川安

溫春來,《從「異域」到「舊彊」: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

李曉龍

邱彭生,《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

周琳

杜正貞,《村社傳統與明清士紳:山西澤州鄉土社會的制度變遷》

田宓

王健,《利害關係:明清以來江南蘇松地區民間信仰研究》

朱海濱

于志嘉,《衛所、軍戶與軍役:以明清江西地區為中心的研究

楊培娜

張應強,《木材之流動: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區的市場、權力與社會》

金弘吉

松浦章,《清代帆船東亞航運與中國海商海盜研究》

黃忠鑫

楊妍,《地域主義與國家認同:民國初期省籍意識的政治文化分析》

王日根

第8卷第2期‧2010年10月

論文

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

郭靜云

社會記憶與文化建構──以廣州府番禺縣瀝滘村「御賜屏風」故事為例

石堅平

「開鎮」故事的塑造──以嘉興府濮院鎮為例

潘弘斐

書評

Naomi STANDEN, Unbounded Loyalty: Frontier Crossings in Liao China

李怡文

Isidore Cyril CANNON, Public Success, Private Sorrow: The Life and Times of Charles Henry Brewitt-Taylor (1857-1938), China Customs Commissioner and Pioneer Translator

蔡思行

Robert CULP, 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Civic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litics in Southeastern China, 1912-1940

黎俊忻

Stephen C. AVERILL, Revolution in the Highlands: China's Jinggangshan Base Area

陳貴明

Helen F. SIU, ed., Merchants' Daughters: Women, Commerce, and Regional Culture in South China

張妍妍

Xiaobo SU and Peggy TEO, The Politics of Heritage Tourism in China: A View from Lijiang

盧惠玲

錢杭,《庫域型水利社會研究──蕭山湘湖水利集團的興與衰》

王大學

邱澎生、陳熙遠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

趙晶

黃宗智、尤陳俊主編,《從訴訟檔案出發: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

陳博翼

錢昕怡,《近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中國革命論》

劉慶霖

第8卷第1期‧2010年4月

「華北村社與宗族研究」專號

前言

趙世瑜

祖先記憶與明清戶族──以山西聞喜為個案的分析

王紹欣

「忠閭」──元明時期代州鹿蹄澗楊氏的宗族建構

韓朝建

里甲、清真寺與回回家族──以山西長治回回家族為例

丁慧倩

村社與宗族──明清時期中原鄉村社會組織的演變

李留文

唐宋以來高平寺廟系統與村社組織之變遷──以二仙信仰為例

羅丹妮

書評

Stéphane DUFOIX, Diasporas

劉宏

張原,《在文明與鄉野之間──貴州屯堡禮俗生活與歷史感的人類學考察》

李立

舒瑜,《微「鹽」大義:雲南諾鄧鹽業的歷史人類學考察》

段雪玉

Timothy BROOK, 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賴國棟

Gordon T. STEWART, Journeys to Empire: Enlightenment, Imperialism, and the British Encounter with Tibet, 1774-1904

趙敬邦

Stephen R. PLATT, 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

陳瑤

Jerry H. BENTLEY, Renate BRIDENTHAL, Kären WIGEN, eds., Seascapes: Maritime Histories, Littoral Cultures, and Transoceanic Exchanges

陳博翼

太田出、佐藤仁史編,《太湖流域社會の歴史學的研究:地方文獻と現地調查からのアプローチ》

潘弘斐

黃賢強,《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

曲曉雷

周榮,《明清社會保障制度與兩湖基層社會》

毛帥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