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ulty of Scienc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

如何獲得諾貝爾獎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致力向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年人推廣科學。 除了科學普及講座之外,我們的團隊還會以社會的熱門科學課題進行講座。每年,我們均會就該年度頒發的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及生理學或醫學獎舉辦「如何獲得諾貝爾獎」這個特別講座。 目的在於介紹世界級科學研究背後的概念,希望啟發高中生及公眾對科學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投身科學的領域。

今年,「科學普及特別講座:如何獲得諾貝爾獎」將於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舉行。 

Poster 2021Poster 2021 2

日期: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時間: 下午四時至下午六時三十分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2號演講廳
(位置有限,先到先得)
報名及
截止日期:

register ch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查詢: 3943 1993 / sfo@cuhk.edu.hk

 

講座題目:

第一場  

我們從哪裡來?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背後的科學

許浩霖 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
廣東話主講

現代智人從何而來;以及我們如何與其他生物和古人類相關和不同一直是生物學的核心問題。今年,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Svante Pääbo,以表彰他“在已滅絕的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在這個40分鐘的公開演講中,我將介紹進化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古基因組學的發現以及現代基因組學時代使用的技術。

第二場

量子糾纏和貝爾不等式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背後的科學

王大軍 教授 (物理系)
英語主講

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開發新的量子技術,以利用量子資源實現更快的計算、更安全的通信和更精確的傳感,這場所謂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發端於今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的
工作。在本次講座中,我將首先解釋什麼是量子糾纏和貝爾不等式,然後我將介紹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相關實驗工作,以及他們的結果如何改變了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認識。

第三場

一「點」相「連」:以分子快速拼接探索生物世界
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科學

吳基培 教授 (化學系)
廣東話主講

化學家熱衷於合成各種複雜的分子作不同的應用。為此,化學反應必須在溫和條件下快速有效地進行,同時不產生副產物。Sharpless教授在2001年提出點擊化學的概念―以高效反應拼接建構組元,當中以由Sharpless和Meldal教授於2002年各自報導的銅催化疊氮―炔烴環加成反應最具代表性。其後,Bertozzi教授於2003年進一步開發了可於生物體內進行的點擊反應,為生物正交化學奠下基礎。它已在化學生物學中成為重要的研究工具,讓科學家能夠追蹤細胞中的生物機制,其潛在應用亦已擴展到診斷和靶向治療。本講座將介紹2022年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開創先河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