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淺談人類學與教育

中大是唯一設立人類學系的本地大學。系主任麥高登教授與學生講述研習人類學的原因和裨益。

麥高登︰「人類學的要務,就是顯示文化複雜的一面。」

歐洲敍利亞難民的窘境,說明族群關係和宗教引發政治危機,並不鮮見。族群衝突全球皆有,香港也難以獨善其身,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尊重其他文化的情操。說起文化,很自然的想到人類學;今期《中大通訊》訪問人類學系系主任麥高登教授及人類學學生,談談人類學對個人成長有何裨益。

人類學英文名稱「Anthropology」源自希臘文「anthropos」一字,解作人類。人類學旨在展現人類生活的千姿百態。數不盡的文明,曾經在不同時空中出現,「何謂人類特質」,莫衷一是,要下定論有如緣木求魚,亦可見民族或文化偏見之違悖情理。麥教授告訴筆者,文化難以界定,原因之一是文化常與許多其他因素糾結相連。

2014年的人類學系田野考察,師生訪問台灣台東都蘭地區。在為中大師生舉行的歡送會上,東道主正向學生解釋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食品和飲食風俗<br />出處:人類學系部落格(2014年12月5日)

「人類學的要務,就是顯示文化複雜的一面;文化與生物學、環境、經濟、宗教、政治結構等互相影響。」麥教授論及人類學的特色時,申明民族誌和參與觀察法的重要。參與觀察法是人類學家和民族誌學者常用的研究方法。

介紹居於亞馬遜熱帶雨林、非洲草原等偏遠地區民族的經典民族誌,使世人認識人類學和參與觀察法。流行文化裏的人類學家,都是穿上卡其裝,忙於寫札記或訪問。順帶一提,有商家甚至把卡其外套冠以「人類學家外套」之名,以廣招徠。

研究現代社會或自己的文化,也是人類學家的探索範圍之一。以麥高登教授為例,他的著作當中有些是介紹重慶大廈和日本生活的意義;其同事的著作,內容廣泛,有的介紹韓國的菲律賓籍表演者,也有論及中國教養兒童的道德觀等。雖然現代人類學家研究的題目和他們前輩的不盡相同,彼此的目標卻毫無二致:就是要為普通人以至被忽略的人仗義執言。

中大師生參與由都蘭天主堂舉辦的窮人聖母巡遊<br />出處:人類學系部落格(2014年12月5日)

中大是唯一設立人類學系的本地大學,中大學生應引以為榮。中大人類學系成立於1980年,現有十名全職教員和一百九十一名學生,當中七十九名為研究生。

人類學幫助我們從性別、宗教、語言、政治、飲食、醫療、物質文明、儀式、象徵等不同層面,審視生活的多種面貌,故此人類學能幫助我們擴濶認知層面。

劉抒曼︰「人類學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一時一地生活的羈縻。」

碩士班二年級學生劉抒曼說:「人類學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一時一地生活的羈縻。」近年,不少人喜歡從四川踏單車到西藏去,抒曼希望了解箇中究竟,便在該區進行了三個月的田野考察,並與一群單車手踏車到拉薩。這段經歷對她的研究甚有裨益,使她明白人們如何從單調的生活裏找到意義。

唐迪偉︰「人類學使我的觀察力更敏銳,思想更開明。」

抒曼對田野考察的意見,唐迪偉同學也有同感。迪偉在中大人類學系修讀本科和碩士課程。他的碩士論文探討香港的失眠問題,以及了解現代生活如何影響人們對失眠的看法。他在一所醫院的睡眠診所進行田野考察,與醫護人員合作,並訪問失眠患者。

迪偉告訴筆者,他最欣賞人類學的跨學科特色。

他說:「我以前曾修讀理科,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以另一角度重溫所學所知。人類學使我的觀察力更敏銳,思想更開明。我學到如何待人處世,有助我的未來發展。」

迪偉所說的待人處世,就是尊重其他文化、溝通技巧,以及搜集、分析、展示資料等能力,都是全人教育的一環,對學術和事業發展至為重要。中大人類學系畢業生徐斯筠,現於葵涌區某提倡多元文化的非政府組織工作。她認為人類學的訓練對她的工作益處甚大。

徐斯筠(右二)︰「我不會判斷自己不了解的行為,因為我從人類學學會尊重別人的文化。」

「我的職責是促進本地人和以巴基斯坦人為主的少數族裔人士互相了解。我不會判斷自己不了解的行為,因為我從人類學學會尊重別人的文化。當南亞裔居民與社工或政府人員來往時,我即充當他們的中間人。」

縱使我們深明種族歧視甚或仇恨的惡果,多元文化在香港並未受到重視。雖然斯筠的工作困難重重,但她慶幸經過兩年的耕耘,該區居民對巴基斯坦裔人士投訴漸減。

斯筠的工作給她帶來滿足感,也說明人類學的訓練,對有意投身公營機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大助力。人類學畢業生除可從事非政府組織外,也受僱於研究、教育、行政、旅遊及酒店業、金融及銀行業、出版、工程等不同行業。

人類學的圭臬之一是包容差異;今天,新科技能打破地域的藩籬,卻不能化解人與人的分歧。也許,有意義的溝通,關鍵在於親身體驗或面對面交談。卡其襯衣倒是不必了,以誠相待卻不可少。

文/資訊處盧惠玉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67期(2015年11月)

標籤
麥高登 人類學系 人類學 文化意識 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