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八八年冬季

大學過去二十五年非凡的增長, 出香港高等敎育期內進展顯著。中大已經 作育出超過二萬位畢業生。今天中大的學生 人數,已達一九六三年的五倍。第四間成員 學院逸夫書院 現在也已經成立了。新辦的 商管、醫學、敎育,及電子學學位課程,擴 大了中大原來的偏重文科與理科的範圍。中 大也成功的開辦了香港第一個兼讀學 程,以適應已投身社會工作成年人的敎 要。 香港是個小地方,沒有甚麼天然資源可 言。但是,我們有最好的人力資源。我們一 定要全面利用及培訓 這些人力資源。這 就是高等敎育之所以在過去及將來,都會是 政府計劃裡的其中一個高度優先發展範圍的 原因。要維持這地區的富庶與活力,我們便 需要訓練出更多大學畢業生。我們更需要訓 練出具多方面才能,能應付日益複雜的社 會、與日益競爭激烈的世界的畢業生。香港 有許多年靑人到海外接受高等敎育,是因爲 我們學位不足夠。到海外尋求敎育並無不對 的地方,而且還可以說是好事。但我們需要 發展我們的高等敎育體制,務求能容許更多 想在本地接受高等敎育的靑年人有這樣的機 會。 至於究竟怎樣才能用最好的方式做到 這目標,自然有可以相差很大的不同意見。 這其實也是意料中的事。但是,討論爭議 這個問題時,我們要無時或忘整個社會以 及香港靑年人利益之所在。我們最好應怎 樣做,才能給予他們那些他們尋求的機會? 我們又要怎 ,才能用最好的方法幫助 們,使他們發展成明天的領袖人物?我 如何才能做到給予最多的人最大的 這些都不是容易解答的問題。而且這些問 的含義與影響,都遠超單是對一個個別機構 的影響那麼簡單。但政府衡量公衆人士對敎 育委員會建議的評論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些 問題。 大學並不單是敎學的機構。當然,學術 上的高水準與學術硏究,不論對個體與對整 個社會的利益來說,都是重要的事。但大學也 應當同時能夠做到提供個人發展的機會,使 年靑人進入世界 能盡量利用所學的東西。 我知道我們這所環境優美的大學,對這些更 廣大的展望,一貫極爲重視。 今晚我們共聚一堂,也要向背景不同的 六位傑出人士致敬意。但六位都有重要的共 同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鍾逸傑爵士、潘 永祥博士,和利黃瑤璧博士,都以他們不同 的方式,對香港人的福 作出重要貢獻。朱 經武敎授和趙忠賢敎授的學術成就,和兪振 飛博士的藝術修養,也充實了更廣大圏子的 人的文化與學術生活。 讓我在這個吉祥的周年慶典,以祝賀大 學及祝賀各位榮譽學位的領受人,以及祝福 各位將來萬事順遂,來結束我這篇講話。今 年已是我們的銀禧,我希望我們在將來二十 五年的時間裡,成功 進入金禧。 5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