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世間萬象充滿變數,而溫忠麟教授的方法研究,試圖把變數之間的關係剖析得明明白白。
社科領域的研究會大量運用到各種不同變數,每個變數有不同定義與功能,研究員很多時會關注一個變數會否影響另一個變數。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博士畢業生溫忠麟教授說:「但隨着研究愈深入,僅僅知道會有影響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如何影響,這就需要中介效應分析。」
他舉例說,有研究發現父母的社經地位會影響兒女的社經地位,後來有人研究是如何影響的,結果發現兒女教育程度是一個中介變數,即父母的社經地位會影響兒女教育程度,進而影響兒女的社經地位。
在以上的例子中,父母的社經地位是所謂自變數x (independent variable),兒女的社經地位是所謂因變數y (dependent variable)。x與y之間肯定有關係,但卻未必是直接的因果關係,中間可能有一個或多個中介變數m (mediator variable) (兒女教育程度)。透過中介變數分析,更能剖析現象之間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關係。相比單純分析自變數x對因變數y影響的研究,中介分析不僅可以推進同類研究,更可得到更深入的研究結果。
溫忠麟現為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在中大攻讀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時,一位老師問他:「中介變數和調節變數如何區分?兩種效應又應怎樣檢驗?」當時國際上有不少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和方法研究,但方法各異,而國內很少人研究中介變數,他也未檢索到有中文論文檢驗中介效應。
溫忠麟用了幾個月閱讀文獻,歸納、比較當時國際上十幾種中介效應檢驗方法後,提出了一個中介效應檢驗程序。經過多次審稿和修改,他與導師侯傑泰教授、張雷教授合力在《心理學報》發表論文〈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1。這是國內首次以研究方法的角度討論中介效應的估計和檢驗問題。
溫教授說:「我們推出的程序簡單可行,計算量少,比當時的方法都好用,可以避免研究者在繁多的檢驗方法中無所適從。」自此,論文被國內心理、行為、管理、教育等領域的論文大量引用,現在更成為中國知網最廣獲徵引的論文,截至2021年4月28日,論文被引用達9,634次,下載超過六萬七千次。
儘管「引用量第一」不像獲獎那樣得到官方認可,但溫教授覺得這比獲獎更難得,「獲獎是評委的認可,而最高引用量是研究人員對論文研究方法的關注和認可。」
他介紹說他們那篇論文的難度不在於研究本身,而在於如何寫作,才能讓讀者看懂和會用。寫畢初稿,他收集導師、合作者及同學的意見,「知道哪裏不易被普通讀者理解,再重新表述,盡量深入淺出。相信這是論文能廣獲徵引的關鍵。」
溫教授曾多次轉行,但他能發揮自己數理方面的長處,在不同的研究領域遊刃有餘。數學系畢業之後,他投身數理統計和研究教學,後來負笈英國修讀教育文憑,再從事相關研究。2000年,他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到澳洲做訪問學者,合作導師是侯傑泰教授推薦的Herbert Marsh教授。後來到中大教育心理學系正式師從侯教授,以「潛變數交互效應」為博士研究題目,是當時比較前沿的課題。
兩師徒的緣分可追溯至九十年代,「1996年起,侯教授每年都會到內地教授『結構方程模型』,很多人慕名而來學習。他是優秀的老師,身教代替言教,讓學生從中感悟,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
侯教授憶述,學生時代的溫教授求學認真,基礎扎實。有次吩咐他探究一個簡單的課題,他竟花了一個月鑽研相關文獻,並指出當年最新出版文獻中的數理謬誤。侯教授認為他是具備多元智能的學者,能運用數理概念建立新的分析方法,繼而深入淺出地表述複雜的統計學理論。
計量心理學學者有兩類,一類人擅長運用統計方法去演繹研究推論,另一類人精於鑽研新方法去解讀世上極複雜和互為連繫的數據結構,侯教授認為溫教授兩者皆是:「他是少數能夠建構新方法去拆解複雜數據的計量心理學學者,絕對是不可多得。」
1 溫忠麟、張雷、侯傑泰、劉紅雲.〈中介效應檢驗程式及其應用〉,《心理學報》, 2004, 36(5):614-620
By jennylau@cuhk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