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料敵機先

馬青雲揪出亞洲人糖尿基因

糖尿病對亞洲人與西方人的影響,大不相同。東亞人士體重較輕,也會患糖尿病,中國糖尿病人患腎病的風險也高於西方糖尿病人。

馬青雲教授正致力研究其中原因。他發現了增加患糖尿病或併發症的遺傳標記,也發現了東亞人獨有並會影響胰島素分泌的一種前所未知遺傳改變。

例如PAX4基因變異與東亞人口糖尿病的關聯,在馬教授的研究得證實。他的研究團隊與亞洲區的其他研究人員,發現了超過五十個與糖尿病有關的新基因。

馬教授希望以這發現為基礎,研發一套算法,以便及早找出可能患糖尿病的人,並按併發症的嚴重程度,把病人分類,以便醫生盡快辨別最需要醫療的病人。

香港每十人便有一個糖尿病患者,而世上現有四億二千二百萬成年患者。中國糖尿病人約一億一千萬,佔全國人口10.9%,另有三億八千八百萬人屬糖尿病前期患者。

在1980年代,中國人只有1%患糖尿病。換言之,幾十年間,糖尿病患者增加了十倍;這或與飲食、運動、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而人均壽命較長,患者自然也較多。

馬教授說:「以此而論,糖尿病雖然歷來都有,卻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病。」

在香港,末期腎衰竭者逾半為糖尿病患者,須靠腎科透析活命。未期腎衰竭是最可怕的糖尿病併發症,腎科透析醫療費用由每年八萬港元至一百四十萬港元不等(即一萬零三百美元至十八萬零六百美元)。

從前,醫生無法預知那些病人會患腎衰竭,而需要腎科透析。

馬教授的目標,是按不同糖尿病人的需要,提供不同的藥物。傳統上,醫生會先用第一線藥物,如反應不良,則改用第二線藥物。馬教授希望根據病人基因,制定最適合的藥物。

香港現已成為糖尿病研究的重鎮。執掌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的香港中文大學陳重娥教授,於1995年成立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庫存的資料對馬教授的工作幫助甚大。

他研究了六千名糖尿病人十三年間病情發展的事例。

這些病人之中,84.3%病情轉差速度較慢,腎功能差速度也較慢。其餘患者卻患上較嚴重的腎病。

馬教授的研究發現,3.1%病人的腎衰竭情況尤其嚴重,腎功能幾乎全失。

他說:「有些人的情況特別差,我們必須及早找到他們。」

他的研究團隊現正利用二萬港人參與的資料庫及生物樣本庫,悉心研究。那些樣本連繫臨床資料,對尋找糖尿病生物標記大有幫助。

馬教授的實驗之一,就是審視基因圖譜內七百萬個標記。資料庫的資料來自二萬人,每人每年提供幾個數據點,而運算須用專門伺服器,計算能力也要特強。他笑道 :「那可不是桌上電腦做得來的事。」

馬教授正研究按二十四個遺傳標記,辨別腎病風險,以區分糖尿病人。他希望用遺傳標記來決定適合個別病人的藥物。

大部分糖尿病標記都顯示病情會怎樣發展,但有證據顯示,某些標記有「特別作用」,換言之,這些標記可以是糖尿病的成因。這發現有助研發新藥物。

馬教授任職於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最近榮膺2020年度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因此獲頒二百萬港元(二十五萬八千美元),以支持他的糖尿病研究。

該筆資金將有助提高糖尿病精準治療的水平。除了研究糖尿病風險,馬教授還會研究一種現在用於治療糖尿病的新一代抑制劑藥物,名為SGL-2。SGL-2保護腎臟和心臟,原因卻還不清楚。

馬教授說:「我們希望了解SGL-2為甚麼有效,以及為甚麼不同病人有不同反應。」用藥因病人需要而異,正是治療糖尿病的新趨勢。

圖/Eric Sin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20年5月)

標籤
糖尿病 遺傳 基因 腎病 馬青雲 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 陳重娥 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