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你想必曾聽過徐悲鴻的鼎鼎大名,或者看過他異常受酒樓和商店青睞的各種駿馬圖。如果告訴你這個中國現代美術和美術教育奠基者也有小粉絲的一面,你會否好奇他的偶像是誰呢?
對徐氏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他平生最推崇的是清末畫家任伯年,曾有「故舉古今真能作寫意畫者,必推伯年為極致」之語,又稱他為「仇十洲(仇英)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任伯年於1895年11月4日逝世,徐悲鴻當時才幾個月大,不幸與偶像緣慳一面。但這無阻他按任氏照片為其繪畫油畫肖像和寫下《任伯年評傳》以表仰慕。徐氏兒子在一篇報道中更曾透露他最後一次看到父親買畫就是買了四張任伯年的精品,當時父親如獲至寶的笑容叫他難忘──那是在徐氏去世前一個月。
讓大師如此迷戀的大師是怎麽樣的人呢?任伯年生於鴉片戰爭爆發的1840年,出身貧寒,父親任淞雲是小商人,也是民間畫師,任伯年本人也是終其一生鬻畫維生。不過與我們常聽的潦倒藝術家故事不一樣,任伯年二十九歲從紹興移居上海後,逐步建立了成功事業,在世時已是名利雙收。彼時十里洋場的多元文化和文人名家匯聚的交游圈滋養了任伯年的藝術,讓他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風格。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將之概括為「源出民間,化俗為雅;吸收文人,雅中帶俗;巧借西法,化西為中;融會貫通,自成家法」。任氏下筆瀟灑靈動,所繪造型突出且充滿戲劇感,構圖亦不囿於繪畫格式與媒介的局限。無論冊頁卷軸,均好以大特寫呈現物事,直使林木之風響沙沙可聞,華服之重墜伸手可觸,教人神馳廣闊無垠的畫裏大千之餘,顛覆破格處亦發人深思。
由2019年3月22日至8月18日,文物館新展覽「妙筆傳神:中國美術館藏任伯年人物畫特展」除合辦方中國美術館惠借的八十二項精選任畫外,也會展出徐悲鴻紀念館借出的任伯年油畫肖像,以及中國美術館吳為山館長創作的任伯年塑像,讓觀眾透過徐、吳兩位中國藝術傳薪者的目光了解任伯年這位重要藝術家,為展覽帶來更豐富的角度。
Heidi Wong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34期(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