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頭條

看到鳥,看通了

林超英教授講解校園觀鳥的最佳地點與時間,以及欣賞雀鳥如何裨益智力與智慧。

林超英教授 <em>(Photo by ISO staff)</em>

以「綠」聞名的中大校園,花繁葉茂人盡皆知,雀鳥數目和種類之多也為大眾樂道。只要放慢腳步,不低頭看手機,不難看到鳥踪。有四十年觀鳥經驗的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為大家講解一些在校園觀鳥的竅訣。

林超英教授 <em>(Photo by ISO staff)</em>

校園觀鳥最佳地點

林超英熱愛觀鳥,曾出任香港觀鳥會會長,現為榮譽會長,觀鳥踪迹遍及世界各地。林教授說:「若不執着要看到稀有鳥類,校園到處都可以觀鳥。要想看到不同種類的鳥兒,就要選擇生態環境多元化的地方。由港鐵大學站出發,穿過崇基學院的舊牌樓聯石柱,沿着石塊路走,繞經水閘、未圓湖,再至何添樓一帶,這裏既有高樹、矮木,也有草叢和水源。按此路線繞行一圈,大概可看到二十多種雀鳥。」

林教授隨口便說出在此一帶活躍的雀鳥:「顏色鮮豔的普通翠鳥常出沒於水閘附近,我曾看見七八隻夜鷺站在康本國際學術園一帶的樹上,小白鷺、白鶺鴒、喜鵲在嶺南球場上踱步,未圓湖旁有白頸鴉,還有珠頸斑鳩、黑領椋鳥、麻雀,抬頭天上有麻鷹,甚或蛇鵰。」

此外,在大學圖書館築巢棲息的小白腰雨燕,是全香港最大的群落,早上抬頭張望,不難看到雨燕父母餵飼幼燕。

春秋與冬 皆宜觀鳥

夏去秋至,候鳥來訪。林教授指出,現在開始正是觀鳥的最佳季節。俗語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所言不虛,「雀鳥餓了一整晚,日出後會趕着出來覓食,所以在早上七至八時間,可以看到最多鳥兒芳踪。其次則是黃昏,有些雀鳥會再出動覓食,以渡過漫漫長夜。」他說:「其餘時間嘛,飽腹後,當然躲在樹蔭休息,只有愚笨的人類吃飽了還工作!」

由心出發 耳聰目明

林教授提醒大家,要能「觀」到鳥兒,不是先用眼睛「看」,而是先調整心態。「我們要視雀鳥為朋友,大家都是平等的,並衷心感謝牠們讓我們『看』。

「接着是放鬆心情,但又得提高醒覺,以心代目,聆聽鳥聲,感應周遭生物的微小移動,順而尋找鳥踪,最後才拿起望遠鏡。要是一開始便拿着望遠鏡到處找鳥,反而局限了視野,大錯特錯也。」

他補充,光憑雙眼也可觀鳥,要在校園更近距離觀察牠們的形態和動靜,一副十倍直身雙筒望遠鏡亦已足夠。

有說觀鳥者不宜穿上鮮豔的衣服,否則會嚇怕雀鳥,果真如此?林教授笑說:「也不盡然,只是牠們對環境非常敏感,稍有變動,即會規避。那樣你會看不到鳥兒!」他強調,觀鳥首要是尊重雀鳥,切勿干擾牠們的活動和生態環境,例如為了看清楚一點而除去掩護鳥巢的屏障物之類,更是萬萬不可。「我們應該保持安靜,悄悄地看一會兒便離開。即使是看不到,也要不動聲色。」

這位資深的觀鳥者認為,觀鳥不但樂趣無限,對個人也有不少得着。「置身綠樹草叢間,已令人身心愉悅,治療『自然缺失症』。新手上路,當然不會辨認雀鳥的品種,於是便記下形態,回家看書,有初步認識,又再去觀鳥。這樣反反覆覆的查證和觀察,是一個實踐和學習過程,讓你不斷有新的發現。還有,由於只有細心觀察才能辨識更多品種及其特性,觀察力也得以提升,對兒童尤有裨益。」

其實,林教授談起觀鳥時,臉上滿載歡欣,已是最好的印證。不過,要達到他口中的最高境界─「觀鳥時能與雀鳥四目相投,互相觀賞對方,而你甚至有時把自己視為鳥兒。」似乎要累積相當的經驗才成!還是一步步的來吧,張開耳目,從觀賞校園的雀鳥開始,不要平白錯過牠們的美姿。

認識更多中大校園雀鳥及其特徵和行為,請參閱《中大樹木計劃》網頁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64期(2015年10月)

標籤
林超英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校園雀鳥 小白腰雨燕 燕子 觀鳥 中大樹木計劃 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