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浮潛時拾到的角蠑螺
我受父親啟發,從小愛上海洋。他教會了我浮潛,我和哥哥便時時趁在水中撿拾貝殼類海產。這個角蠑螺是我初中時在西貢龍蝦灣找到的。角蠑螺的肉十分鮮美,但近年因濫捕而幾近消失。小時的我可說是海中獵人,但對海洋生態認識多了,便明白海洋生物的意義不只在供人獵食。牠們是海洋的一部分,各有重要的功能。我希望牠們能夠繼續在海中繁衍,而為了留住海洋生機盎然的美景,我鑽研起海底攝影。
帶我到海洋深處的潛水裝備
浮潛很好玩,但局限於淺水區域。水肺潛水就不同了,能讓你像魚兒一樣徜徉於海中,為世人拍下海洋世界的千姿百態。
用以攪拌珊瑚精子和卵子、促進受精的長柄勺子
我致力研究海洋,對修復和研究珊瑚尤其關心。每年我們都會待香港東北部海域的珊瑚產卵,然後收集起來。珊瑚大多是雌雄同體,每年發放一次精卵束。研究人員把它們採集起來後便要帶回實驗室攪拌,將精子和卵子分開,促進受精,此時長柄勺子便派上用場。
珊瑚每年只產卵一次,而且是在颱風頻仍的夏季,故此研究珊瑚有一定風險,研究人員也承受不少壓力。要是產卵時節颳起颱風,往後一年安排好的研究就要告吹。儘管如此,做研究就必須把目標定得高,不怕失敗。遇到壓力,我便告訴自己:「盡力而為,成敗就交託給上帝。」
珊瑚學院培育了兩年的珊瑚樣本
氣候變化對珊瑚影響至巨。為推廣珊瑚保育,我在2018年成立珊瑚學院。我們歡迎本科生和中學生領養珊瑚,在家栽培,一段時間後我們便會將其移植至赤門海峽作復育之用。這個計劃讓年輕人知道自己也可為香港的海洋生態出一份力,有助提升其保育意識,使他們關注水質污染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慶幸珊瑚放到赤門海峽後茁壯成長,這也印證了修復行動的價值。
大學通識課學生寫給我的明信片
這張明信片提醒我從事教育和推廣工作的初衷。我一直以研究和修復珊瑚己任,同時希望鼓勵人們改變生活習慣,保護海洋。要達成這個目標,教育不可或缺。也許我的學生畢業後便會忘記書本上的知識,但我希望他們對海洋的熱愛會持續下去。
我教過一門大學通識教育課,來到學期尾聲,有位學生送了一張明信片給我,上面寫滿鼓勵說話。她說我對海洋的好奇心和熱情對她有所啟發,驅使她更努力保護環境。我不時會談到海洋污染、過度捕撈、氣候轉變對大自然的破壞,這位同學便說上了我的課後,自覺應更愛護海洋。所謂自然保育,不一定是說要救天下於水深火熱。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時更為重要。
划艇隊制服
大一那年的暑假,我參加了划艇隊。隊伍由四個女孩子組成,只要有一人離開,整個隊伍就要解散。訓練非常艱苦,過程中我學會了堅忍。後來成功晉身決賽,我們自是欣喜若狂。划艇塑造了我的性格,教會我為着目標咬緊牙關,更將我的丈夫帶到我生命裏。
採訪/elizachan@cuhkcontents
圖/Keith Hi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