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黃定發教授成長於香港,唸完中五之後負笈海外留學,先後在加拿大及美國進修,學成在彼邦學界屢任領導角色,成績輝煌,去年回港出任中大工程學院院長。6月一個下午,黃教授透過Zoom,向《中大通訊》娓娓道出他一路走來的路,放眼前面的風景。
黃教授憶述他中學時代,對甚麼學科都感興趣,但卻說不上熱愛,除了數學一門。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沉迷那些數學趣題、難題,以最簡單的工具——他一個腦袋和私人時間——耐心拆解,樂此不疲。他對數學的熱愛至今絲毫不減。中五之後到多倫多大學升學,自然而然地便選擇以數學為專修科目。
多大畢業後,黃教授接着去了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先取得數學科學碩士,繼而攻讀電腦科學博士學位。電腦科學其時是一門新興科學,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電腦科學從那時直至今天仍是執學界牛耳。這門新興學問,把黃教授小宇宙中純數的幼苗灌溉成巍峨巨木,結出碩果纍纍。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他加入在工程學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開展了他的教研事業。一位矢志獻身學術的年輕學者,信步走來,與時並進,在學術的殿堂屢創佳績。
黃教授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的權威,專門設計對先進現代電腦與移動科技起關鍵作用的晶片及微型處理器。他特別專長物理設計,即是如何把晶體管連接安放在一塊細小的晶片上。試想想要把數以十億甚至百億計的晶體管,安排在如指甲大小的晶片上以進行複雜高速的運算是多麼艱鉅,但愈艱鉅愈具挑戰性。黃教授打個比喻,情況有如要為一座城市規劃設計,使其一磚一瓦運作無縫,令現代都市生活得以暢順進行,只不過晶片的設計比之更艱鉅很多倍。
據黃教授說,工程學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都是一門熱門學科,吸引資優學子。雖然這學科多年來經歷不少變化,但其實一些基本概念及原則相對變化不大。在黃教授眼中,工程學是一門「把科學及數學應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但實際問題因時而異,過去工程學的發展動力來自物理學及化學,到了今天,生物學對工程學的影響愈來愈重要。
轉了一圈,他又回到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任教,在2019年來中大之前六年間,他在母校的工程學院出任行政副院長一職,是一項全職行政工作,負責這所有着超過一萬二千名學生、四百五十名長俸教員的學府大大小小事務,實為學院的第二把手。任內他表現出色,院務蒸蒸日上,也為他日後來港出任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打下基礎、注入信心。
黃教授樂見中大工程學院在資源、脈絡以及師生質素方面的優勢。未來他希望可以做到兩點,一是進一步擴大學院規模。他認為工程學院的師資相當優秀,但規模畢竟比本地其他大學的為小,未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及境外出現愈來愈多的機會。第二就是創造一個鼓勵與業界合作的環境,而不是純粹依靠政府的研究經費。不論本地還是國內,不少私營機構都願意與科研實力雄厚的院校合作,開展提升專業、造福社會的研究。如能開拓這方面的合作機會,學院的發展必定更上層樓。
黃教授在工程學院的工作才剛開始,便遇上新冠病毒肺炎世紀大流行,他馬上要作出很多應變決定及行動,帶領工程學院迎接這前所未見的挑戰。新冠肺炎的影響,主要出現在學院與海外院校的交換計劃和招收國際生兩方面,都是在大流行下受旅遊限制打擊最深的項目。黃教授帶領團隊,密切注意事態發展,並作出9月新學期復課的種種安排。過去一個學期的在綫學習經驗,令他們知道有甚麼在虛擬課室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以及在恢復面授課堂(包括實驗課)時要作何種準備。
身為資深工程學學者,黃教授對有意攻讀工程學或視之為志業的人有如許建議:「在大學學到的知識未必在外面世界都用得上,反而最重要的是好好掌握工程學的基本原則及方法,培養出以邏輯及有步驟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拓闊自身的經驗及知識層面。」
展望未來,黃教授認為科技只會愈來愈先進,而且深入生活每個層面。自動化將成趨勢,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在很多工種上取代人類,而且不只是勞力的,還有文職甚至專業工種。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醫護上將見到更多應用科技的影子,譬如說,晶片將不只出現在自動駕駛車中而是也會在人的身體中。學科轉型也已出現,世界一些醫學院已開始在其課程中引入愈來愈多的工程學元素。
訪問過程中黃教授不時說事情愈簡單愈好。日理萬機的院長,起居簡單,品味隨性,把空閒時間留給家人,又或看看Agatha Christie或Martin Gardner的書(前者流行,後者專門),怎樣說也不算特立獨行。但神奇地,就是他這分簡約、這分專一,令他在不同崗位做出成就,不論是設計晶片,還是管理一所學院。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