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學術探奇

敷傷續骨新法寶

邊黎明研發新型水凝膠

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分,但為何這些液體沒有蒸發或流走?中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師研究人體和大自然的構造如何保存水分,從而開發出送藥療傷的新材料。

邊黎明教授參考人體軟組織的功能運作,發現水凝膠的新特性。水凝膠是包圍在細胞外、具滲透性的水合聚合物網絡,容許營養進入並滋養細胞。水凝膠能像液體般改變形狀,自由流動。它是固體,特性卻甚似液體。

邊教授說:「人類就像一大個會行走的水凝膠。細胞內含有染色體的DNA、細胞本身,以至包含細胞的器官,都是水凝膠。

「果凍含大量水分,但這些水分不會流走。人也如是。如果我們的身體沒有水凝膠,就會枯乾。」

邊教授形容其研發的水凝膠為「智能」漁網。這種三維網原可固定細胞,但邊教授開發的水凝膠,當中連結可以因應情況變動,分子一鬆一合,便可組成不同的連結,三維網可以隨細胞擴張,細胞甚至可以透網而出。

這些連結是由客體分子金剛烷組成。當金剛烷與杯狀、以葡萄糖構成的主體分子環糊精結合,便會被緊密包接。然而,這個連結是可以鬆解的,而短暫鬆解後仍能完好無缺的恢復原狀。

金剛烷和環糊精可以大量購入,藥廠已用它們來製造一些緩釋型藥物。邊教授的團隊破天荒應用水凝膠中的可逆轉連結,製成動態、內含可培植細胞的水凝膠。

細胞生物學家常在平面的培植碟上培植細胞,但這些細胞的舉動與在三維自然環境中(如人體)的並不一樣。

這也是為何藥廠研發這麼多藥物,它們可以在平面培植碟上殺死癌細胞,但應用在真實立體的腫瘤上往往成效遜色。

邊教授希望他的動態「魚網」水凝膠可用於實驗室中建造立體的腫瘤模型,以評估哪些藥物於真實環境中見效。超過百分之九十在平面環境試驗的藥物都是無功而回,如果邊教授的研究成功,便可大大縮短研發藥物的時間並減低成本。

水凝膠也可用來修復受傷組織。水凝膠有機會培植出幹細胞,然後注入受損膝蓋的軟骨,修補並催生新軟骨。

目前差不多所有幹細胞在注入傷患處後數小時內便會死亡,因為幹細胞的周邊缺乏保護,無法適應新環境。水凝膠正好充當幹細胞的護盾,讓其存活更久,足以發揮效用。

邊教授強調:「我們既想這個構造在微觀層面很活躍,但又想它在整體規模上很穩定,情況很矛盾。」

邊黎明教授研發的新式水凝膠雖是固體,但能像液體般活動,有助加速藥物開發和傷口復原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邊教授能夠製造黏力強、任何形狀的水凝膠。換言之,這些水凝膠可以依附外露傷口或胃潰瘍,在傷患處形成保護層。如果水凝膠中加入治療傷口的藥物,便可在不作入侵性手術的情況下有效地送藥到患處,治療潰瘍。

年滿六十的長者,另一常見毛病是股骨頭壞死。當髖關節隨年月退化,連繫臀部的股骨骨頸細胞便會失靈。股骨頭和骨頸內部因而壞死,病人跌倒便會容易摔斷髖骨。

現時的治療需靠手術把死去的骨頭組織和積存的液體移除。萬不得已時,得置換髖關節,但創傷性很大,費用高昂,而且置換物使用期限短,很可能病人仍在世時已失效。

骨頭被侵蝕後產生空腔,水凝膠可以經由微創手術注入骨頭,填滿這些空腔,承托骨頭,還能刺激新骨頭生長。新水凝膠也可加入幹細胞,幫助修復和強化骨頭,這樣便可延遲進行入侵性治療,甚至不用更換髖關節。

邊教授強調:「我們可以在不損害骨頭表面的情況下傳送注入物,經由一個小孔把藥物和幹細胞傳送至密封的體內位置。」

往骨頭注入水凝膠的治療法效益甚高。骨細胞、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得以進入一個適宜的環境,加快療癒速度。

圖/Eric Sin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9年10月)

標籤
邊黎明 水凝膠 治療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