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仲夏的某個週日下午,李偉能回母校攝製「中大秘舞」,在數個校園地標——新亞圓形廣場、邵逸夫堂外的金禧承澤園、醫學大樓旁的露天茶座等——隨着光與影、情與景即興地扭擺肢體。身穿黑衣黑褲的他大部分時間背對鏡頭,刻意避免靠面目表達情感,而是以肢體語言帶領觀者審視人的身體如何跟環境構成關係。短短兩分鐘的畫面呈現出尋常環境的不尋常角度。
李偉能是位本地編舞和舞者,2013年畢業於中大專業會計學課程,其後到英國倫敦進修當代舞。兩年前回港,正式開始以舞蹈為職業和生活的重心。「如果要我說舞蹈給我最重要的影響,那不止是表達心中情感,更是和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建立連結。」
在表演和創作的過程中,他發現城市人對身體以及空間的敏感度很低,往往是當身體出現負面情況時才覺察。「而舞蹈正正是由身體出發,去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也令自己對身邊事物的覺知更加明晰。」
當代舞常被視作抽象難懂的小眾藝術,但李偉能認為它能帶領人打開身體的感官,發揮創意,從而接受舞蹈的抽象性。「當代舞能把人帶回去某種更原始、也更純粹的狀態當中,用身體去思考和感受,感官變得敏銳,騰出更多聆聽自己和他人的時刻。」
他目前是不加鎖舞踊館的駐團藝術家,亦是獨立編舞人,致力於演出、舞蹈教育和發表個人作品。最引以為傲的作品是他為普及現代舞而設計的長篇獨舞《回聲摺疊》,曾獲邀到德國、北京、廣州,以及香港的各大藝術節中巡演。
回憶起三年的中大生活,李偉能說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人文學科與自由氛圍給予了他精神上的養分。從商科學到的知識也不時提醒着他該如何着手拓展當代舞這個不大的市場,如何聯結到更多的觀眾。「三年的課堂讓我多了一個務實的角度去看待舞蹈;而三年間結交到的朋友更是對我支持不輟。」
談及最希望透過舞蹈達致甚麼,他回答:「我想做的是令大家對舞蹈好奇,然後帶着好奇的心嘗試進入這藝術中,亦讓舞蹈藝術走入生命之中。」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5期(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