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四年春‧夏
以現代科技硏究古代文化 先秦兩漢一切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硏究計劃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世文獻極之豐富,現代 學者硏究古代文化,查閱資料,特別是原始資料, 殊不容易。一九八八年,本校中國文化硏究所劉殿 爵敎授與陳方正博士倡議建立古文獻資料庫,把先 秦兩漢傳世典籍凡一百零三部,約共九百萬字,悉 數輸入電腦。該計劃獲大學及理工敎育資助委員會 撥款一百卅五萬,並由大學之電算機服務中心提供 技術支援’全部工作已於九一年完成。 資料庫獨特之處 雖然大陸及台灣之學術機構也建有古文獻資料 庫,但在香港,此項計劃尙屬首創,而且硏究取向 及處理方法明顯與外地不同。本校建立的資料庫, 其獨特之處有二。 首先,此計劃以一固定年代(即先秦兩漢)之 全部傳世文獻爲對象,不論經、史、子、集,巨細 不遺。由於先秦兩漢傳世文獻乃我國傳統文化之精 粹,有重大的歷史價値。學者利用此資料庫,可全 面掌握中國上古時代之一切傳世文獻,利於探討該 時代之文化、歷史及語言。而斷代字典、辭典之編 纂工作者,亦可利用資料庫選擇書證,硏究訓詁。 其次,爲求「存眞」,資料庫輸入文獻所據版 本,均爲舊刻善本,當中大多爲《四部叢刊》本, 然後由硏究人員重新標點、校勘;凡經校改之處, 均加上校改符號。此舉目的在於建立原始文獻資料 庫,讓讀者淸楚知道文獻原底本面貌。 編纂逐字索引爲最終目的 建立資料庫之最終目的,乃爲編輯各種先秦兩 漢古籍之「逐字索引」。 編輯索引之工作,向爲出版及學術界所重視。 而所謂「逐字索引」,是以原書之每字爲目,下列 所有曾出現該字之句子,並附該字出現的次數,和 有關句子出現之章次、頁次及行次(見表一)。學 者利用逐字索引,可於短時間內尋檢某字或某句在 典籍中之用例,十分方便,尤利硏究語法句式及詞 彙。 中國學術界大規模編輯引得書籍,於三十年代 才正式開始。其時,洪業先生主持美國資助之哈 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爲六十多種中國傳統 文獻編輯引得,成績斐然。但其工作卻由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告中止。因此,在浩 瀚之漢學資料中,待編爲「逐字索引」之 典籍仍多。 劉敎授憶述,一九六五年間,他在美 國哈佛大學曾與哈佛燕京學社負責人楊聯 陞敎授談及關於中國古籍引得編纂工 作。當時,楊敎授表示,哈佛燕京學社已無意 再繼續此項工作。因此,劉敎授一直等待時機,繼 續當年因戰爭而中斷之古籍引得工作。 學術硏究 12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