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477
2 477 • 4.5.2016 T he popular belief in ‘human progress’ seems to have given rise to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s always superior to the bygone worlds of our ancestors, and this assumption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near extinction of ancient languages in our curricula. But the fact is ancient languages still impart to us important truths about who we are and whither we should go. To expose his students to a different culture and encourage them to pay better heed to their own cultural heritage, Father Louis Ha ,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Catholic Studies, is offering a course on classical Latin with a twist. I began by asking Father Ha what kind of Latin he taught, and the erudite historian and clergyman soon gave me a quick walkthrough of the history of Latin. While legend has it that the first Romans descended from Aeneid and his men fleeing the besieged city of Troy, what we know for sure is that the early Romans borrowed from Greek settlers the Greek alphabets, with the first proof of writing dating back to around 7th century BC. Monarchy gave way to Republicanism, which matured 特寫 Feature 學習拉丁文:高尚品味,抑或文化自省? Learning Latin: Not Haute Couture But Culture Shock 大 概不少人相信人類文明與日俱進,今時勝於往昔,古代語 言也可能因此幾近絕跡於學校課程。實際上,古代語文是 我們思索人生要義和人類何去何從等問題的線索。中大天主教 研究中心主任 夏其龍 神父,設計了一門別出心裁的拉丁文課程, 鼓勵中大學生認識別的文化之餘,也多認識自己的文化傳統。 我首先問夏神父他教的拉丁文是哪一種。專研歷史而學問淵 博的夏神父,即給我上了一堂拉丁文歷史速成班,初探拉丁 文發展的沿革。 羅馬人始祖據說是逃離特洛伊城的埃涅阿斯及其同伴。這 當然是傳說而已;羅馬人從希臘移民借來希臘字母作書寫之 用,卻是事實,其考古證據可追溯至公元前七世紀。羅馬曾 奉行帝制,帝制崩潰後則改行共和制,至公元前四世紀中葉, 共和制已趨成熟。羅馬欲成為地中海地區霸主,戎馬干戈實 現了統治者的願望,也把羅馬思想和文化遍播邊陲。拉丁文 成為了地中海地區不同語言和族群的共通語言,其形式也因 此改變。拉丁文既是羅馬世界的語言,也是少數菁英用於演 說修辭的工具。羅馬政治家和演說家西塞羅(公元前107至 43年)的文學作品,就是古典拉丁文的精萃,千古傳誦。 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因外族侵略而傾崩,但拉丁文並未 隨之湮滅,雖然不復聞於帝苑深宮,卻散落修道院裏,及後 歐洲大學成立,就成為了學術界的語言。 拉丁文與歐洲本土語文糅合而演化成今天所謂的羅曼語。據 夏神父所說,當時居於現今德國地區的人,他們所說的拉丁 文,相比意大利地區人士的拉丁文,較接近古羅馬拉丁文語 音,教人出乎意料。 「舉個例子說,C i ce r o的『c』音,在意大利拉丁文讀成 『church』的『ch』音,而德國拉丁文則讀成『car』的『c』 音。我教的拉丁文發音以德國拉丁文為準,」夏神父說。 這課程介紹古典拉丁文的概貌,但其主要目標,是對照古典 拉丁文和中文,使學生認清中文行文特色。他選取《左傳》等 古籍章句作對比,務求收立竿見影之效。 夏神父認為,現代漢語受歐西語言影響過甚,故此不適宜與 拉丁文作對比。近代西方以至日本的影響,改變了中文的句 法和用字。 雖然語言演變無可避免,我們應當心,許多我們慣常使用的 詞句,委實可簡潔一點,以貼近文言語法重寫。 「我希望藉課程闡述基本拉丁文語法,並提高華人學生對母 語的認識,」夏神父說。 「縱使古典拉丁文和文言中文大相逕庭,他們也有相似之 處,那就是言簡意賅。我想,那可能是由於古代文字須刻在石 頭、陶器、竹簡上,簡短豈不是比較划得來嗎?」 夏神父的說話,正好帶出現今文字工作者的處境:科技縮短 書寫時間,卻不保證思考和行文清晰。 拉丁文課程PHIL2400為選修科,於暑期授課。他的學生來 自歷史、哲學、英文、法律、物理、藥劑、生物學等課程。 夏其龍神父 Father Louis Ha 耶穌會傳教士Séraphin Couvreur翻譯《四書》等 中國古籍成拉丁文 Chinese classics such as The Four Books were translated into Latin by Séraphin Couvreur, a Jesuit missionary Photo by ISO staff 「我的學生覺得拉丁文難學和複雜。拉丁文動詞帶有二百六 十五個屈折變化,而形容詞則有三十六個。你還得要學習詞 形變化和組合。古典拉丁文講求準確,不容含糊,以中文為 母語的學生頗難掌握。但是,修習拉丁文後,撰文時便懂得 如何鋪陳和省略資料,以調節讀者的反應。」 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改變了國際政治秩序,也喚起了尋找新 「歐洲身分」象徵的呼聲,拉丁文當然是最佳選擇之一。 「歐盟崛起,如何團結語言、種族繁多的歐洲大陸,頗費思 量。在芬蘭即有一所無線電台每周廣播拉丁文新聞報道。會 說英文的人不少,選英文為歐洲身分象徵,固然不無道理, 但七成英文字 詞 源自法文,而法文的源頭則為拉丁文呢!」 夏神父說1962年召開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之後,拉丁 文不再是教會的法定通用語。不過,拉丁文仍然在學術世界 發揮影響力。譬如,新發現的植物或生物,通常以拉丁文或 希臘文字詞起名。學術以外,不少高尚住宅和運動用品等商 品,其名字皆取自拉丁文或希臘文字詞。 許多古代語文不復為今人日常所用,但卻是我們尋問古昔的 津樑,也賦予此時此地存在的意義。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