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看新聞要「快」,所以我們會用手機看即時新聞;吃飯要「快」,所以快餐食肆大行其道;追趕潮流要「快」,所以速食時裝愈來愈流行。現在大家彷彿覺得「快」就等於「好」。香港的住屋需求殷切,興建樓房也要「快」,因此以「快」見稱的組裝建築技術近來也成為城中熱話。然而,組裝建築技術是否只限於「快」?
組裝建築有多「快」?中大建築學院的朱競翔教授便曾經在非洲肯亞運用組裝建築技術,只消二十八天便興建一所四百八十平方米、樓高兩層的小學;2008年,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黎克特制7.8級地震,災後百廢待興,朱教授便在翌年運用組裝建築技術,僅以十四天便重建了一所四百三十七平方米的小學。這些「快」固然是「好」。
然而,朱教授卻認為不應太吹捧組裝建築技術的「快」:「就像去到一家餐館,你知道餐館做菜很快,你可能懷疑:『這些食物健康嗎?有營養嗎?』房屋也是一樣。」
污染少 不擾民 用途廣
顧名思義,組裝建築技術就是房屋組件和設備都在工廠預先製造,然後在場地上直接裝嵌。這種建築方式衍生出其他既重要又實際的優點:「部分運用組裝技術興建的建築物不用打樁,因此沒有打樁的噪音;不會塵土飛揚,大大減少污染和建築廢料。另一方面,施工期短,鄰近路段不會長期實施車流管制。在人煙稠密的地區,組裝建築技術可以減少對周邊民眾的滋擾。」
組裝建築更可以循環再用,而且便於改變用途。舉例說,某城市因為舉辦國際運動賽事而興建一所媒體中心,賽事完結後,媒體中心便可以拆卸,在原地或異地建構其他建築物,例如展覽館、學校、辦公室等。就像積木玩具,同一盒積木配件可以砌出多款模型。
組裝建築技術可以改變建造業的工作模式。若以傳統方式建屋,工人須長期在戶外工作,日曬雨淋;採用組裝建築技術,工人只要在工場內控制機器生產組件便可,發生地盤意外的機會也大大減低。看似簡單的組裝建築技術,對交通、環境有所裨益,同時保障勞工的人身安全。
倒模生產或欠獨特性
然而,一枚硬幣有兩面。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利弊,組裝建築技術也是如此。預製組件大同小異,所以興建出來的樓房也沒有兩樣。朱教授打個譬喻:「就像《星球大戰》的白兵。」單位欠缺獨特性,就是沒有「身分」了。如果要生產有差異的預製組件,成本便會上升。另外,組件由機器生產,業界對紥鐵、築棚和泥水等傳統工匠的需求便會減少,或有礙傳統建築工藝傳承。
組裝技術建住房趨普遍
預製組件建成的樓房適合居住嗎?1999年,位於英國倫敦東部的Murray Grove興建了樓高九層的公寓,需時半年;荷蘭有社企和發展商於2006年建成貨櫃屋村Keetwonen,合共提供一千個單位,主要出租給學生。這些建築保留至今,仍然有人居住。
組裝建築會否太單調,只適合權宜之用?且看中環的香港滙豐總行大廈。這座由霍朗明(Norman Foster)設計的地標建築同樣以組裝建築技術興建,已在中環屹立了三十寒暑。現在香港的公共房屋都用上組裝建築技術,例如外牆、樓梯等,以節省建築時間;環顧四周,組裝建築其實就在你我中間,近在咫尺,也是大勢所趨。
僻壤創造「兒童樂園」
組裝建築技術不但適用於繁囂鬧市,在崎嶇嶙峋的地區也能大派用場。2015年,朱教授在甘肅省偏遠農村以預製組件建成兒童活動中心「格子童趣園」。該建築以一個個高低凹凸的方格單元組成,就像一個立體棋盤,讓兒童探索、玩樂。此外,若當地人遷離原居地,可以把「童趣園」拆卸、易地重建,並因應不同地理環境改變屋子外形;在內,兒童可以自由發揮,隨心而行,把木板挪移、開闔,塑造自己想看的風景。男女老幼合力搭建「童趣園」,過程中交流分享,也有助凝聚社區。若要在偏遠地區大興土木建造兒童教育設施,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童趣園」便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其後內地其他西部地區也先後引入,包括新疆、重慶、雲南,現時合共有四十餘幢,就像微微燭光,為當地兒童帶來點點溫暖。
2016年,朱教授獲邀參加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把「童趣園」稍加改造,並命名為「斗室」,已成為雙年展景點。一所「斗室」打破了簡單和美感不能並存的偏見,就如達文西一句名言:簡約就是細膩之最。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11期(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