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成語「胼手胝足」,原指手掌腳底的皮膚磨出了繭,以此形容艱苦辛勞的工作。中大為配合政府即將推行的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計劃,在過去八個半月翻弄來自不同部門的二萬多袋垃圾,分析內裏乾坤,以「胼手胝足」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這項翻箱倒篋的廢物檢閱行動由環保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屬首個獲基金資助的香港高校界大規模廢物徵費和審計試驗計劃,參與部門類別之多可謂前所未有,包括六個教學和研究部門、六個行政部門、五間書院和一百四十戶教職員宿舍,合共產生的廢物量約佔全校總廢物量的一半。
這亦是中大首次採用印有二維碼貼紙和無線射頻標籤來追踪每袋垃圾的源頭。貼紙和標籤由項目的廢物管理合作夥伴「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設計,用以追溯各參與部門產生的廢物量,並透過定期抽取廢物樣本,讓大學得悉各部門廢物的種類,以及廢物產生和循環再用的模式。
該項目名為「減廢有計在中大——廢物徵費和審計試驗計劃」,經過整整一年的實踐,現已完滿結束,廢物審計結果亦已知會參與部門。總括來說,這計劃成效如何?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經理范佐政先生表示:「雖然大部分參與部門都樂意將二維碼貼紙貼在垃圾袋,但要追踪全部附有貼紙的垃圾袋,最初並不容易,因貼紙和垃圾袋同樣是白色,很容易看漏眼,尤其是當有標籤和沒有標籤的垃圾袋同樣放在有輪垃圾箱時。後來,我們將貼紙改為較顯眼的黃色,並提供計劃專用的有輪垃圾箱予參與部門,大大改善了追踪成效。
「推動循環再用亦是此計劃的目標。除了製作展板、垃圾箱貼紙和海報,提高用家意識外,我們亦要求參與部門的前線員工,在將垃圾放進垃圾袋前,把廢物檢視一遍並挑出可以重用的。出乎意料的是,好些前線員工熱心敦勸用家將廢物回收,也甚為奏效。同事之間的直接溝通,有時是傳遞環保訊息的最佳方法。」
透過此計劃,中大部門可得知各自的垃圾類別,並按此制訂減廢措施。數個參與部門在茶水間增設了回收箱,反應不俗。例如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的幾個醫學院部門得知他們的廢物審計結果後,要求物業管理處協助安裝回收箱。生物醫學學院總技術員王有金先生說:「首輪審計發現我們的廢物樣本中有可重用的玻璃,令我們意識到設置玻璃回收箱的必要。到了次輪審計,廢物樣本中的可重用玻璃已基本絕跡。」
廢物審計也有助檢視現行環保措施的成效。物業管理處留意到,在新亞書院學生宿舍紫霞樓收集的廢物樣本中,廚餘量竟出奇地少,未及其他參與宿舍的三分之一。最可能的原因,是為了解決雪櫃放滿變壞食物這個宿舍老問題,紫霞樓在2016年9月發起了大膽的嘗試。名譽女舍監郭婉鳳女士說:「我們鼓勵宿生將即將到期的食物拿出來與其他人分享,每月定期沒收雪櫃內所有無標籤或已開封的食物。如食物標有房號,就會拿回給該房的學生。從廢物審計結果所見,這做法有助提醒學生要留意自己的食物儲備,不可過量購買食物。」
宿舍導師是宿舍環保計劃的靈魂人物,他們想出各式主意鼓勵宿生將沒用的物品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送出,包括在學期初舉行售賣二手宿舍物品的環保賣物會,又設置了甚受歡迎的「嘥零」資源共享站,讓宿生交換二手物品。
審計亦揭示了即將推行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在實際執行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中大好些部門要管理公共空間如會議室、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溫習室,他們發現在這些地方收集得來的垃圾,大部分不是由部門同事丟棄的。此外,公眾人士可能為逃避繳交廢物收費,將垃圾棄置在公眾垃圾收集站,這點亦值得關注。大學將根據參與部門的意見,編撰一套實務指南,供政府在制訂解決方案或微調政策時參考。
物業管理處處長林耀華先生認為,「減廢有計在中大」有助大學訂定恰當的廢物收費策略。「透過此計劃,我們更清楚不同用家的廢物產生模式,例如行政單位的廢紙比例較高,而宿舍廢物主要是廚餘。一旦開始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中大很可能會按校園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重量,向政府繳付『入閘費』。大學也會要求各部門使用指定的垃圾袋,以追踪每袋垃圾的源頭。
「這有助實踐『污染者自付』原則,辦公室用得愈少垃圾袋,付費就愈少。而最重要的是,隨着我們繼續審計廢物,更多有效而切合各部門所需的減廢和循環再用活動將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