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够好」这句话是与父母进行辅导经常听到的。不论他们的孩子是否有长期病患、自闭症谱系或行为问题等,父母时时感觉他们也许没有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内疚感会常常缠绕着他们。他们只注意到自己认为失败的部分,想找很多支持「我不够好」的证据及事实。往往很难与父母理性地辩论这些思考上的谬误。不难发现,父母不知不觉间给予这些负面想法一些力量。我们常常会听别人提倡保持正面思维,但抚心自问,愈抗拒所谓负面想法,是否真的可以停下来不想呢?
近期笔者们接触了由美国内华达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海斯提出的接纳与承诺治疗法(ACT),发觉ACT针对负面想法的部分有它独特的见解。ACT认为,负面想法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想法,例如「我不够好」纠结在一起,僵化在自我论述和自我观中,让思想过分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例如,当父母与「我不够好」的想法合为一体时,接着会用尽一切的方法给予孩子最好的,但结果与预期有落差时,「我不够好」这种内疚的感觉又再次被强化了。ACT不是改变负面想法,也不是让负面想法消失,而是透过各种正念、隐喻及体验练习改变自己和负面想法的关系。举例,如果尝试将「我不够好」这个想法之前加一句「我注意到我自己正在有一个关于我不够好的想法」,虽然这句说话很冗长累赘,但是否觉得那些文字的负面力量削减了一些?
对于ACT来说,想法就是一串文字、影像,内容是真是假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觉察这个想法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行动吗?如果不能,与其抗拒或逃避,何不坦然如实地去面对和经历?
选择愿意与负面想法共存,才有更广阔的视野向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迈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