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伍玮玮
新冠肺炎(武汉肺炎 COVID-19)疫情持续下,不少人都减少外出聚餐,也在家工作,很多家庭或者OL上班族都宁愿储存数天的饭餸,雪柜食物充足但储存的方法是否正确?有何食物比较容易滋生细菌?中大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副教授陈裕丽及博士后研究员梁慧仪拆解,抗疫时在家中储存食物的卫生风险。
中大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副教授陈裕丽指出,不同食物保质期有长短,食物中储存过久会滋生的细菌、酵母和霉菌都可能会令食物腐坏, 甚至会引致食物中毒。
食物存放的温度和时间,以及食物的原材料等都是重要的因素。例如在室温下搁置时间过长的各种食物,特别是米饭和剩菜,汤等会繁殖大量蜡样芽孢杆菌大量并产生引致呕吐的毒素,她解释这些毒素非常耐热,可能抵受摄氏126度长达90分钟,即使彻底翻热食物,也不能将之消除。蜡样芽孢杆菌导致两类中毒!
其中蜡样芽孢杆可以令患者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出现呕吐等征状,另一种情况是患者会在进食有问题食物后的10至12小时内出现腹痛、水状腹泻等,这类中毒一般与肉类、奶类、蔬菜和鱼类等多种食物有关。
中大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梁慧仪表示,很多市民储存食物时都出常见谬误,例如经常在饭后没即时将需要留起的餸菜放入雪柜,而急冻食物的解冻过程过长,也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她提醒市民常见4大错:
处理食物常见4大错
在食物放在室温的时间过长,例如长于1至2小时就有机会滋生细菌,如果真是需要留起餸菜,应该尽快放入雪柜。
不建议作为隔夜餸菜,因为此类食物容易滋生细菌
从雪柜中取出的熟食要彻底翻热才可进食,避免只利用电饭煲的保暖功能翻热,未必足够80度的热力。
急冻的食物应该在之前一晚放于摄氏4度的雪柜格解冻,不建议从冰格取出后置于室温解冻或者放在水中解冻,会令解冻过程中增加细菌感染风险。
陈裕丽又解释,诺如病毒或者诺沃克类病毒是本港食物中毒个案中最常见的可引致肠胃炎的病毒媒介,征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轻微发烧及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