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是由心臟和血管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壓、中風、周圍血管疾病等。全球心血管病患者人數過去10年大幅增加,由1990年的2.71億,增至2019年的5.23億,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在香港,每5宗死亡個案中便有一宗死於心血管病,其中心臟病更是第三大致命疾病。
各年齡組別的人群均有可能出現心血管病,而且日趨年輕化。心血管病大多數是因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引致,例如吸煙、缺乏運動、超重與肥胖。此外,空氣污染、工作緊張及生活不規律,亦可能導致心血管病。據統計,八成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此,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促進心血管健康尤為重要。我們建議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 每周適當運動:世界衞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跑步等)。各人應依據自己的體質控制好運動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亦可以選擇適合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舞蹈、登山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然嚴峻,應盡量避免去人多擠迫的地方,進行戶外運動亦應選擇人群較少、空氣流通良好的場所。進行低強度戶外運動時,應全程佩戴口罩;進行高強度戶外活動時,則可以不佩戴口罩。
控制血脂
戶外活動期間,應注意與他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離,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掩蓋口鼻,避免用手接觸面部。做完戶外運動回到家中,應立即清洗雙手及面部。若住所位於高危地區,最好留在家中鍛煉,避免外出。
2. 擁有均衡飲食:避免高油高脂食物,戒煙戒酒,飲食以蔬菜、水果、堅果、瘦肉或動物蛋白和魚類為主。多食用含豐富葉酸的食物,如菠菜、小白菜、黃豆、玉米、哈密瓜、香蕉、草莓等,及含豐富不飽和脂肪的魚肉,如三文魚、秋刀魚、鯖魚、鯡魚、鰹魚等,這些食物都有助預防動脈硬化。此外,多食用有助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蒜、洋葱、香菇、燕麥粥等,及高纖維的食物,如萵苣、秋葵、黑木耳、燕麥、糙米等,這些食物都有助控制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與此同時,應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如食用牛油、豬油、奶油、蛋黃等,因為飽和脂肪會使血液更易凝結,引致血管硬化、心臟病等。
3. 保持心境平和:適當地處理生活和工作壓力,多做深呼吸、靜坐等有助放鬆心情的動作,避免不良情緒對心臟造成壓力。保持正常作息,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精神壓力,並透過準確可靠的資訊來源(如衞生防護中心「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了解疫情的最新發展。如果發現自己一聽到有關疫情的新聞便會感到焦慮不安,則應減少觀看有關新聞,避免負面情緒滋生。
同時,盡量關注生活中積極和可控制的事情,嘗試多做自己喜歡的運動,並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傾訴心中的擔憂和感受,從而將心中的壓力抒發出來。
家族病史
4. 了解家族病史:家族成員中若有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因此,應密切注意血壓和血脂情況,定期量度血壓和留意血壓變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按時服藥,疫情期間更應儲備多些藥物,如有需要應及時向醫生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