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原因】兒童肚痛可大可小 真假如何分辨
疫情好轉,小姪子終於可以返幼稚園上實體課。無奈,每天換校服準備出門時,他總會大哭大叫,聲稱肚痛。到底孩子肚痛有什麼原因?真真假假如何分辨?什麼時候需要看急診?
兒童肚痛原因多 可分為外科或非外科原因
詢問幼童有否肚痛,回答「沒有」代表沒有,回答「有」不代表有;加上七情上面,影帝影后滿街皆是,令家長無所適從。所以建議父母多觀察孩童的反應:肯玩肯吃的話便可以放輕鬆一點,先觀察再説;而有嘔吐、發燒便真的假不了。
常見令孩子肚痛的原因有很多。視乎孩子年歲,外科的原因包括:腸扭轉、腸套疊、急性盲腸炎、便秘等。非外科原因包括:病菌/病毒感染、糖尿型酮酸中毒、乳糖不耐症、炎症性腸病等。
相關文章:【尿道炎】肚皮九宮格 估算肚痛根源
腸扭轉:醫生最怕BB有綠色嘔吐物?
年幼嬰兒若吐出綠色的膽汁,可能是腸扭轉(midgut volvulus) 的迹象,有機會導致腸壞死和短腸症。一般建議要徹底調查原因:寧可十次「小題大做」,也不能有一次延誤。
腸套疊:幼兒忟憎尖叫要注意?
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在5歲以下的孩子較常發生,特點是陣痛和嘔吐。然而,幼兒不懂清晰表達自己,往往以「忟憎」或尖叫代表陣痛,家長須特別小心。如及早發現,可用空氣灌腸復位術治療,或能避免做手術。
盲腸炎:跟飯後跑跑跳跳有關?
盲腸是處於人體右下腹的一個「死胡同」。當盲腸出口受到阻塞,便會引起發炎;所以,跟飯後做劇烈運動沒有直接關係。盲腸炎(acute appendicitis) 開始時是中央肚痛,然後慢慢轉移至右下腹痛。一旦確診,多數病童都能以微創方式把盲腸切除。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小朋友染疫發燒如何護理 4類常見傳染病家長要知道 小朋友眼敏感、鼻敏感怎辦?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家長需注意什麼病徵?
家長應留意肚痛的模式(連續不停地痛,還是間斷式的痛),以及與大便、飯餐的關係。如有嘔吐、肚瀉、發燒,也要注意病徵出現的先後次序。倘若孩子有肚痛、發燒,又吃不下東西,就算沒有嘔吐,都容易脫水。小便量減少、哭起來沒有眼淚、疲倦、昏昏欲睡等都是脫水病徵,嬰兒/幼童較容易出現,需及早求醫。
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繆蔚章醫生
-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系統及器官捐贈專題網站已優化(衛生處方)
- 【扭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 【認知障礙症】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2分鐘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準確度約84%
- 【低溫症】天氣轉涼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1月30日)
- 【二次感染】社區新冠患者二次感染比率3% 院友高達三成 學者倡優先接種二價疫苗
-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 【濕疹】轉天氣又發作 打破濕疹要斷尾的心魔 勿誤解類固醇盲從偏方(醫路同行)
- 【痛風藥】轉服別嘌醇後出皮膚紅疹、頸腫、發燒 停藥續惡化至「毒性表皮溶解症」彌留方知帶藥物過敏基因
- 【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 【立冬】4類體質偏性:實寒、虛寒、實熱、虛熱 初冬保暖方法有不同(養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