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Search Result

搜索结果: 89

价目表

收费

定价收费 分项服务收费 一般医院服务 定价收费 内视镜检查程序 内视镜检查 手术程序 普通外科 妇科 眼科 骨科 耳鼻喉科 小儿外科 泌尿科 备注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定价收费涵盖相关手术/程序的一切费用,包括: 医生费用包括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和巡房的费用 病房费用 (适用于日间病房或四人房,不包括膳食费用) 手术室费用(包括临床及因手术复杂性所需的额外手术时间) 其他医院收费,包括: - 根据标准临床方案,住院期间必需及相关的诊断费用(包括化验及诊断造影) - 与相关手术/程序的治疗费用(包括紧急程序、输血等) - 护理程序费用 - 药物收费(住院期间及出院 7 天内与相关手术/程序的药费) - 基本仪器设备费用 - 基本消耗品、物料、及基本植入物料费用 - 如病人出现与相关手术/程序的并发症,须再接受手术#和深切治疗*,有关费用亦包括在内 #视相关手术/程序定价收费的终止条款而定 *当超过48小时深切治疗,定价收费将会终止 定价收费不包括以下项目: 陪床费/访客膳食费 同等床位的调迁 与该手术定价收费无关的额外手术、药物、诊断、专科诊治、及杂项费用 使用该定价收费前的任何费用及病人出院后的任何费用或服务 任何涉及已知或预先存在的症状及疾病的治疗或服务 定价收费价目取决于病人病情级别,基于病人的健康状况、接受治疗或手术的复杂性、及因术后并发症而需要的多 专科医生诊治、多专业照顾、及加护/深切治疗而厘定。 日间治疗 入院仅作日间治疗(膳食费用除外)。 如需过夜,将根据病人病情复杂性而定的住院治疗定价收费计算。 住院治疗 包括根据标准临床方案所需入住的标准4人房房费(膳食费用除外) 。 住院病人状况及程序/手术复杂性 级别 1 病人没有重大既有疾病; 根据标准临床方案治疗,没有出现需要多专科医生诊治或多专业照顾的重大并发症; 定价收费包括: 舒缓症状的药物,如止吐药、退烧药、镇痛剂、利尿剂,第㇐线抗生素、静脉输液、电解质。 进行全身麻醉的重大手术后,偏离㇐般复原轨迹,包括预设输血或血液成分、普通 X 光或超音波影像诊断、物理治疗、及床边伤口感染护理;但不包括电脑扫描 (CT)/磁力共振扫描仪(MRI) 、 手术、内视镜或放射介入程序。 级别 2 病人患有重大既有疾病; 治疗非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 CT 或 MRI 影像诊断; 不超过 48 小时、支扶单器官的加护治疗 (HDU) ; 涉及不超过 2 个额外专科医生诊治 / 多专业照顾 ; 用于严重感染的二线和三线抗生素; 紧急输血和血液制品; 不超过7 天的胃肠外营养。 级别 3 病人患有严重的既有疾病; 因治疗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而需要: 深切治疗 (需参照终止条款)*; 内视镜或放射介入程序(需参照终止条款*);不超过14 天的胃肠外营养。 * 当超过48小时深切治疗,定价收费将会终止 其他条款: 医生会根据病人之情况,全权决定定价收费是否适用于个别病人。定价收费只适用于入住日间病房或四人房的病人,并于病人出院时失效。 病人入院后,若诊断出有不同病因,需要接受与原订计划不同的治疗或服务,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可宣告本来的定价收费无效。在接受其他治疗或服务前,病人或其亲属或获授权人士会获通知新的定价收费,并签署同意其费用预算。 若出现与该手术或程序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如不影响病情级别,有关费用(包括相关住院费用)亦包括在内。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保留更改以上所有条款及细则的权利而毋须另行通知。如有任何争议,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保留最终决定权。 价格调整恕不另行通知。 如中、英文版本之间有任何歧义,概以英文版本为准。 住院按金: 病人入院时须缴付定价收费价目的百分之五十作为按金。 按金可用现金、易办事、信用卡(Visa、万事达、银联及美国运通)、电子钱包 (支付宝香港、微信支付香港)、香港银行本票或其他本院网页列明之收费方法。恕不接受支票。 付款: 日间治疗定价收费于入院时需全数支付。 付款可用现金、易办事、信用卡(Visa、万事达、银联及美国运通)、电子钱包 (支付宝香港、微信支付香港)、香港银行本票或其他本院网页列明之收费方法。恕不接受支票。 分项服务收费 房租及按金 四人房 二人房 一人房 图片只供参考 房租及按金 临床服务 [价格调整通知] 专业服务 专职医疗 眼科中心 急症医学中心 血液透析 临床化验服务 产科 肿瘤科中心 放射诊断服务 - 骨质密度测量 放射诊断服务 - 电脑扫瞄 放射诊断服务 - 乳房造影 放射诊断服务 - 磁力共振造影 放射诊断服务 - 平片X光 放射诊断服务 - 超声波造影 放射治疗计划 专科门诊 手术室 手术室房租收费 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定价收费 一般医院服务 申请医疗报告及病人资料 申请医疗报告及病人资料

【定價收費】系列 之《定價收費難》

【定价收费】系列 之《定价收费难》

传讯

多年前,一位听众打电话到电台的个人意见节目,诉说她进了一间私家医院照胃镜,医生预计的费用一万多,结果出院时找数要五万多,原因为做了很多其他的检查,她感到完全失去预算,好像任人鱼肉,觉得很无奈。 近年来,政府因为收到不少类似有关私家医院的投诉,於是要求私家医院公布 30 只常做手术的收费,还有在病人入院前提供服务费用预算,并鼓励定价收费。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增加价格的透明度,但对於病人掌握开支预算还是有很大的局限。私家医院能够真正提供定价收费的服务也不多,一般以日间手术为主。问题是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都很难准确地为每一位病人预测其医疗开支。 从我和许多私家医生的谈话中,知道他们很多都欢迎提供服务费用预算,甚至定价收费,减少和病人的争拗。医生为病人做手术,入院前给病人费用预算,不能预算的是病人病情的变化,手术期间出现不可预测的并发症,和有没有需要转介其他专科医生。医生也不能为病人住院方面的其他费用做预算,他们很多都不完全清楚医院各项服务多而繁杂的收费。所以,费用预算可以给病人,但定价收费就有困难。 医院也有医院的难处。病人按医生的指示入院,做什么检查,接受什么治疗,是医生的决定。医院靠医生把病人带进来,除非出现很离谱的情况,一般很少干扰医生的收费和他们的医疗决策。另方面,病人有时又会趁入院的方便,顺带做一些与治疗没有直接关系的检查。大家对私家医院的期望,和公立医院不同,不会在治疗程序完成后便匆匆赶病人出院。所以,医院的感觉是预算归预算,实际收费无从定价。 至於医疗保险,可能是最无所谓的一方。理得医生和医院收费多少,总之是每项费用都设有封顶,保不到的便由病人自己支付。医疗保险最著力的,是压低支付医生和医院的价格,有没有定价收费其实无所谓。这么说,透过推动定价收费,从而改善私营医疗的生态,像蜀道,难於上青天!

【定價收費】系列 之 《誰最著數?》

【定价收费】系列 之 《谁最著数?》

传讯

表面看来,定价收费最著数是病人。医疗诊治过程中有很多不肯定的因素,带来风险。医生的诊断是否准确,手术治疗会不会出现并发症,治疗的效果能否达到,定价收费起码能够让病人毋须担心住院费用超出预算,安心接受治疗。 但是,如果以为定价收费就会令医疗成本下降,从而减低病人的开支负担,恐怕就未必。制订定价收费,还是要看成本。在医疗成本因为精准医学分科、先进医疗科技而不断上涨的今天,单靠定价收费并不能够使更多人负担得起私营医疗服务,更遑论降低对公营医疗服务的需求。 有一位私家医院的老行尊曾对我说,他们不怕中大医院带来的竞争。因为我们为提供定价收费,一定要控制成本,只能招聘年轻资历浅的医生。到最后,这些医生还有他们的病人,还是会流向现时已经打响名堂的私家医院和医疗集团的大海。果真如是,定价收费对病人来说就不能说是最著数了。大家看医生,找医生做手术,总希望找位资历深厚,断症准确,医术高明的大国手。 对私家医生来说,不同人有不同的取向。有的很紧张赚钱,定价收费限制了他们的收入,肯定没有著数,多数不会加入我们的团队。有的很认同我们的理念,希望能促进公私医疗平衡,定价收费成为了吸引他们的卖点,只要支付医生的费用公平,他们不少都愿意加入或带病人进入中大医院。他们之中,不乏资历深厚者。 那么,甚么叫公平?在许多医生眼中,起码不要像保险公司一样以廉价支付他们的服务。能做到公平这一点,便无所谓著数不著数了。 在医院方面,实行定价收费,必须面对成本控制的风险。病人的行为、医生的决策、医疗的程序、耗材的价格、药物的选择、手术的繁复、保险的覆盖,往往都不完全由医院控制,定价收费对医院的管理营运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控制好成本,保障好质素,是医院营运者的责任,没有著数不著数的问题。 剩下来就是保险业界,他们怎样看定价收费?

【定價收費】系列 之 《病情級別》

【定价收费】系列 之 《病情级别》

传讯

许多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Social Health Insurance, SHI)制度,都会采用「诊断相关群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 作为支付医院的方法。每个国家采用的 DRG系统都有点不同。我们采用的 DRG系统,全名叫「国际精确诊断相关群组」(International Refined DRG, IR-DRG),也是医管局曾经采用现仍保留的系统。 DRG 组成的基本原则,就是把成本相约的诊断及手术程序组合起来,作为保险与医院交易的货币。医院也利用 DRG自己监控成本和服务质量。全世界不同的 DRG系统,大抵上都把病人诊断及手术组成 1000 个左右的群组,IR-DRG 也一样。群组太少,群组内的成本差异就比较大;群组太多,系统就变得琐碎。 IR-DRG系统有一项特色,其他 DRG系统没有,就是把病人分成三个病情级别。病人身体基本健康,慢性病控制得宜,手术没有并发症,属第一级别。病人有慢性病,控制得不好,手术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属第二级别。病人病情严重,出现休克、电解质严重失调、器官衰竭等情况,手术出现像血栓般可以致命的并发症,属第三级别。可以想像,医疗成本是一级比一级高;病人的医疗成效是一级比一级差。 近年来,卫生署为提高私家医院收费的透明度,要求医院为病人提供服务费用预算,并公布常做手术收费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一般包括过去一年医院常做手术的平均住院日数,和医生费、医院费及总收费的 50 和 90 分位数 (percentile)。医院亦根据这些数据为病人提供费用预算,比较笼统。私家医院也有提供有限「套餐价格」服务,但都没有以病人的病情级别作为费用预算的准则。 以病情级别作为定价收费准则,意义不单在收费有更客观的标准,更重要是促使医院为病人进行手术时,尽量降低病人的病情级别,减少手术前后的临床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以达到临床的预期成效,也减低病人的费用负担。

【定價收費】系列 之 《保險伙伴》

【定价收费】系列 之 《保险伙伴》

传讯

医院很快便开始运作,投入服务,市场、媒体及公众密切地留意著我们公布的定价收费。因为开院初期的住院及日间服务以内视镜为主,第一轮公布的定价收费,只局限於内视镜服务。日后,随著服务的开展,我们会陆续公布其他手术程序的定价收费。因为手术种类太多(超过一千种),不能全部登录,只能选其中较普遍的来公布。 定价收费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有保险的配合,分担病人的财务风险。今时今日的医疗费用,没有政府的资助,无论如何病人都不会感到便宜。香港私营医疗保险给消费者的保障一向不足,政府自愿医保计划推行后,似乎稍有改善。但是,除非消费者购买较昂贵的全保方案,大病保障不足的情况仍然严重,病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另行支付保险覆盖后不足的余额。 我们以「诊断相关群组」的相对成本作为定价的准则,定价收费毋须受住院日数拘限,最初和保险业界探讨如何依据定价收费设计保险计划的时候,面对很多保留和疑惑。有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表示不懂得怎样计算风险,也有保险公司的高层认为按现有的市场规则营运最稳当。最终,我们还是能够以相对灵活的方式,和个别保险伙伴合作制定一些覆盖较全面、价格较合理的保险计划。这些计划有全新的设计,也有以现有计划为框架的设计,希望亦能随著我们服务的开展,陆续投入市场。 定价收费的推行,打破以往保险公司作为支付者,与医院及医生作为服务提供者,互不信任,又互相依赖的局面。以「诊断相关群组」为准的定价收费,变成医疗诊治交易的流通货币,除了为病人提供价格的透明度,更为支付者和服务提供者提供互相信任的契约基础,并且在这基础上争取共赢,有效控制成本,最终使病人得益。

【定價收費】系列 之 《保險怎樣看?》

【定价收费】系列 之 《保险怎样看?》

传讯

按道理,从定价收费得到最大著数的,应该是保险公司。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经常投诉医疗成本上升,导致保险的赔偿金额不断增加,而且加幅往往是接近甚至超过双位数字的百分比。 保险公司为了降低增加保费的压力,维持边际利润,於是运用各种方法控制成本,包括为各项服务设立赔偿上限、设置保险医生名单固定医生支付金额、与指定医疗集团协定收费标准等。即使如此,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方面的经营还是不容易。对消费者来说,医疗保险赔偿不足始终是个问题。根据政府每年公布的本地医疗卫生总开支帐目,私家医院出院病人自己支付费用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 定价收费不能一下子改变这个比例。但对保险公司来说,肯定有好处。首先是计算风险容易了,无论是病人个人的风险,还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都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化。其次是行政费用可以减少了,尤其是对每项病人开支和医生收费的监察和跟进。最后是改善与顾客及医生的关系,增加运作的效率。 所以,当政府推出自愿医保计划的时候,有保险业界的朋友对政府未能引入病人诊断相关类别(DRG)作为定价准则表示失望。但我过去一年多和保险界的频密接触,发觉推动保险业界作出改变其实非常艰难。有的说不懂得怎样计算风险,有的说他们的系统不能够以定价收费方式运作,有的说不能改变现有顾客的保险计划,有的说营业代表不懂得怎样跟客人解释。都有道理! 定价收费要真正给病人带来好处,一定要和保险业界合作。这一座山,还是要攀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