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醫策縱橫:基層醫療(一):資源整合

2510月 2022

醫策縱橫:基層醫療(一):資源整合

馮康醫生信報

特首第一份《施政報告》,承諾重整醫療體制,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向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今年內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有關細節,拭目以待!

在外國,基層醫療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或地區,都有相應融資及資源配置系統,配合以基層醫療主導的醫療體制。荷蘭就是個很好例子,在全民醫保統一融資平台下,資源配置向基層醫療傾斜,公立醫院住院率保持在85%或以下,鼓勵社區照顧模式創新。新加坡剛在上個月發表「健康SG」白皮書,要加強加快基層醫療發展,背後有其獨有S+3M融資模式支撐,其中強制醫療儲蓄Medisave的作用,尤其重要。

我們歷屆政府一直以來,都說要發展基層醫療。政府在基層醫療投入的資源,其實也不少。《施政報告》中提到具體項目,就包括優化長者醫療券、慢性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加強中醫藥服務、促進精神健康、善用跨專業醫療人員服務等。過去幾年,政府在社區康健中心及長者醫療券投入的資源,尤其可觀。醫管局也一直有推行基層醫療公私營合作夥伴計劃。但這些服務始終未能產生協同效應,市民看病還是擠到醫院裏去。

我覺得基層醫療一直發展不起來,其中關鍵是我們沒有綜合融資及資源配置平台,涵蓋社區裏的基層醫生,促使他們在醫療體制內發揮更大作用。

要知道,社區裏的基層醫生,是我們醫療體制內寶貴資源。他們不能發揮作用,是社會資源莫大浪費。

《施政報告》提及的「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要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我想其首要任務,應該是制定基層醫療在醫療體制內之策略目標,整合投入的資源,協調資源配置,使各個環節產生齒輪般的協同作用。而重中之重,是如何強化基層醫生角色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