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7年3月19日

中大研究揭示罕见神经系统病致病机制

2017年3月19日
分享
列印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类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左起:陈浩然教授、李丽博士及管进教授

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生命科学学院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最近揭示了一类罕见神经系统疾病──多聚丙氨酸疾病(简称polyA疾病)──的其中一个病因,成果已经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polyA疾病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当中包括眼咽肌肉营养不良症(oculopharyneal muscular dystrophy, 简称OPMD)和先天性中枢性换气不足综合症(congenital central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简称CCHS)。OPMD会引起迟发性肌肉营养不良,并会逐步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和近端肢体虚弱;而CCHS患者则会失去控制呼吸的能力。香港亦曾出现OPMD和CCHS病例,至今仍未有治愈方法。 

polyA疾病是源于在细胞核内的蛋白中出现多聚丙氨酸的突变性扩增(polyalanine expansion),而突变扩增的polyA蛋白会移位至细胞质,从而影响DNA到RNA的遗传物质转录过程,阻碍人体制造蛋白质。 

科学界虽已发现突变后的polyA蛋白会由细胞核移位至细胞质,但一直未能找到移位的原因。陈教授及其团队首次证明了突变扩增了的多聚丙氨酸具有出核能力,导致扩增polyA蛋白离开细胞核,同时发现了eEF1A1基因参与介导扩增polyA蛋白的出核过程,为了解polyA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见解。这项研究工作得到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和香港中文大学Gerald Choa神经科学中心的支持。 

陈浩然教授表示:「是次发现有助科学界研发能够抑制突变扩增polyA蛋白出核的药物,以延缓患者病情恶化,为生物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自1998年以来,陈浩然教授致力于罕见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2014年,陈教授为英国剑桥大学邱吉尔书院的访问学人,于当地大学实验室进行新的小脑萎缩症研究。其后,他建立了一个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症和亨廷顿疾病的研究协作网络,并与丹麦、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的合作者共同管理多学科研究项目,希望为更多罕见疾病找出病因,从而发展治疗方案。 

陈浩然教授简历 

陈浩然教授现为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兼生物化学及生物医学理学硕士课程主任。他于中大完成生物化学学士学位课程后,获香港裘槎基金会资助,负笈英国剑桥大学修读遗传学哲学博士课程。陈教授于英国毕业后,得英国卫尔康基金会支持,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生物医学博士后训练。自1999年起,他以果蝇及小鼠作为研究模型,致力研究小脑萎缩症的致病通路,其研究成果获广泛认同,曾获颁2009-2010年度中大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及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三届李汝祺动物遗传学奖。 

陈教授现为香港罕有疾病联盟的顾问,亦为香港小脑萎缩症协会的顾问及该会科学及医学谘询委员会主席。他为多个国际研究资助机构担任评审工作,亦同时为国际学术期刊担任编委。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类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左起:陈浩然教授、李丽博士及管进教授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类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左起:陈浩然教授、李丽博士及管进教授

 

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陈浩然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