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22年1月6日

中大醫學院證實「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 能準確診斷蝦敏感 表現更勝常規測試

2022年1月6日
分享
列印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病人血液樣本進行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簡稱「BAT」)」,表現更勝常規的皮刺測試和血液特異性IgE檢測。

左起: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以及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

蝦敏感患者曉嵐(螢幕上顯示Zoom直播畫面)表示,出外用膳時必須謹慎選擇餐廳和菜式,以免因誤食含有蝦成份的菜式,而出現皮膚紅疹和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是診斷蝦敏感的黃金標準,但存在高風險、人手需求大和成本昂貴的問題。

蝦敏感是本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除會引起皮膚和口腔的過敏反應外,亦可導致過敏性休克。常規蝦敏感測試包括利用蝦粹取物進行皮刺測試及檢測血液中的「蝦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但這些方法並不十分準確,過往曾出現不少被當成蝦敏感的誤診個案。因此,醫學界需要一種更可靠的蝦敏感診斷方法,以提升檢測的準確度。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病人的血液樣本進行「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簡稱「BAT」)」,靈敏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7%和94%,表現遠較現有的常規測試優勝。

該研究亦證明,「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雖屬於西方人中最重要的蝦致敏原,但不是最適用於測試華人蝦敏感的生物標記。相反,研究人員在虎蝦中發現了三種嶄新致敏原,在華南人口中更為常見和重要。研究詳情已在權威過敏科國際醫學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發表。

蝦是最常見導致兒童和成人過敏的罪魁禍首

貝殼類海產是最常見引致過敏的食物,當中以蝦為觸發兒童和成人過敏反應的罪魁禍首。一項中大和歐洲多國的合作研究發現,本港對蝦敏感的小學生比率為1.05%,而對雞蛋、魚和蟹過敏的比率分別為 0.2%1。中大醫學院亦在本地託兒所和幼兒園進行一項全港性食物過敏調查,發現1.28%的學齡前兒童進食貝殼類海產後出現不良反應2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表示:「蕁麻疹、皮膚瘙癢和口腔痕癢等症狀是對蝦敏感的常見反應。然而,蝦敏感亦是本港由食物過敏導致病人需緊急住院的最常見原因。長遠來說,蝦敏感的患病率不斷增加但難以根治,令問題日益嚴重,我們有迫切需要找出可準確診斷蝦敏感的生物標記。」

研究為確立蝦敏感的準確診斷方法奠定基礎

現有幾種常規的蝦敏感測試,但每種方法都各有局限。以皮刺測試和血液特異性IgE檢測為例,眾所周知,它們的診斷準確性不足,出現很多假陽性和假陰性的案例。而作為蝦敏感診斷黃金標準的「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則存在高風險、人手需求大和成本昂貴的問題。

在過去十年,BAT一直被視為「試管中的食物測試」。此測試方法以「流式細胞分析儀(flow cytometer)」分析來自測試病人血液中的嗜鹼性粒細胞反應。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解釋:「儘管『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的準確度很高,但基於成本和安全方面的考慮,在臨床應用上有所局限。我們目前的研究確立了蝦敏感的準確診斷方法,藉此減少對口服食物測試的需求。」

BAT 對診斷蝦敏感具有相當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是次研究招募了35名曾患有至少兩次食用蝦後出現即時過敏反應的個案。他們均接受了「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其中15人確診對蝦過敏,其餘20人則證實沒有蝦敏感。兩組參加者均接受了皮刺測試、血液特異性IgE檢測和BAT。各測試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結果如下:

 

靈敏度

特異性

皮刺測試

93%

28%

血液特異性IgE檢測

93%

35%

BAT

87%

94%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總結:「雖然皮刺測試和特異性IgE檢測的靈敏度都在90%以上,但它們的特異性卻相當低,表示這些測試的診斷能力很弱。相反,我們的結果顯示 BAT 是卓越的診斷方法,它在各項測試中具有相當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故此,只要進行BAT這個單一檢測,便可顯著提升診斷蝦敏感的準確性。」

成功找出華南地區常見的三種新型蝦致敏原

研究結果亦顯示,僅53%經食物測試證明對蝦敏感的受試者對原肌球蛋白過敏,表明這蝦類蛋白並非引起華人過敏的最主要原因。有見及此,研究團隊進行深入分析,並成功鑑定三種與蝦敏感有關的新致敏原,包括血藍蛋白(Pen m 7)、磷酸丙糖異構酶(Pen m 8)和脂肪酸結合蛋白(Pen m 13)。研究發現在南中國的蝦敏感病者常見對這些來自大虎蝦(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的蝦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

兒科過敏研究團隊已於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免疫學會聯盟的命名致敏原數據庫上註冊上述三種新的蝦類致敏原(http://allergen.org/),同時亦就利用丙種肌鈣蛋白(Pen m 6)和脂肪酸結合蛋白(Pen m 13)作為測試蝦敏感的嶄新生物標記,取得國際專利。

 

1 Li J,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Food Allergies in Children from China, India, and Russia: The EuroPrevall-INCO Survey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0;8(4):1349-1358.e16.
2 Leung TF, et al. Parent-reported Adverse Food Reactions in Hong Kong Chinese Pre-schoolers: Epidemiology, Clinical Spectrum and Risk Factors.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9;20(4):339-346.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病人血液樣本進行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簡稱「BAT」)」,表現更勝常規的皮刺測試和血液特異性IgE檢測。<br />
<br />
左起: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以及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利用病人血液樣本進行的「嗜鹼性粒細胞活化測試(簡稱「BAT」)」,表現更勝常規的皮刺測試和血液特異性IgE檢測。

左起: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醫生、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教授,以及副研究員衛懿欣博士。

 

蝦敏感患者曉嵐(螢幕上顯示Zoom直播畫面)表示,出外用膳時必須謹慎選擇餐廳和菜式,以免因誤食含有蝦成份的菜式,而出現皮膚紅疹和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蝦敏感患者曉嵐(螢幕上顯示Zoom直播畫面)表示,出外用膳時必須謹慎選擇餐廳和菜式,以免因誤食含有蝦成份的菜式,而出現皮膚紅疹和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

 

「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是診斷蝦敏感的黃金標準,但存在高風險、人手需求大和成本昂貴的問題。

「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測試」是診斷蝦敏感的黃金標準,但存在高風險、人手需求大和成本昂貴的問題。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