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 形象更新之聲明
各位中大同仁:
香港中文大學於2022年10月17日推出新形象設計,冀以新的視覺設計元素讓中大故事更鮮明呈現於不同媒介。
連日來大學收到來自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公眾的寶貴意見,我非常感謝大家對中大的關注及關心。我們聽到各位的意見,感謝大家對中大事務的關切投入,在大學迎來六十周年校慶之際,我們懇切希望與各持份者正面積極地溝通。我們衷心了解大家的憂慮, 在接下來的日子,大學定當加倍努力,繼續聽取大家的意見,投入充分的時間讓中大成員就大學的形象更新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探索及達成新方案當中的詳細經過,其背後的理念等,讓大家熟悉新設計元素的應用,而不會急切作出改動。我們會繼續用心聆聽。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澄清是次形象設計的更新絕對沒有捨棄或更改大學校訓,「博文約禮」一直都是,亦必將繼續是中大的校訓。在正式的校徽中,下方附有校訓的緞帶,象徵校訓乃大學重要的一部分,始終不渝。中大的官方紋章亦沒有改變,大學依然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
中大校訓代表孔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的規訓,充分反映中大德智並重的教育方針,亦是中大教育的一貫宗旨。
我們明白不少成員或對新的形象設計、其形成過程及正式校徽的應用存有疑問,盼望大家細閱我們在此聲明下方詳細回應。
我希望藉此聲明釋除新設計引起的部份疑慮。大學非常重視各成員的意見,我們衷心期待在未來的日子,持續跟大家進行具建設性的溝通,互相交流意見。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段崇智教授
中大形象更新歷程──時序及重要事件
2018年──中大邀請多位來自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傑出中大校友組成「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委員會),盼望讓中大廣泛而專業的校友網絡,助力大學發展。
2019年8月──委員會建議中大提升形象,讓大學在本地、全國以至全球高等教育界中的定位更鮮明,大學亦不時收到來自其他成員相似的意見及建議。大學隨後成立諮詢委員會,進一步討論與大學形象和聲譽相關的議題。
2020年12月──按照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中大行政與計劃委員會成立督導委員會及項目小組,專責討論加強持份者聯繫與大學形象建立工作相關的方向、重點和優先事項。督導委員會由大學管理層代表以及兩名學院及書院代表組成。督導委員會委託專業顧問公司開展中大形象探索歷程,該公司就大學應如何確立有效的定位向督導委員會提出建議。
2021年6 月至12月──在探索歷程中,顧問團隊與超過2,200名教職員、學生、校友、校董會成員、全球學界合作夥伴及公眾人士進行對話,了解他們對中大形象的看法,共同探索中大獨一無二的特質與價值。
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督導委員會考慮顧問公司所提供的建議,包括形象設計選項、標語及視覺設計。
2022年9月22日──督導委員會把最終建議向大學校董會執行委員會進行匯報。
如何應用正式校徽及校訓?
帶有完整校訓的正式校徽用於所有大學官方文件和重要典禮及活動上,包括:
1. 畢業證書及其他官方學歷文件,如成績單及證書等
2. 頒授學位典禮、榮譽院士頒授典禮等正式場合的活動佈景
3. 大學建築物上展示的校徽及標示牌
4. 紀念新建築物動土儀式或正式啟用的官方銘牌
5. 信頭和印刷版本的官方邀請函
6. 法律協議、合同和諒解備忘錄
7. 大學官方網站 (www.cuhk.edu.hk) 和其他中央網站的桌面版本
8. 官方大學刊物,例如《香港中文大學年報》
為何設有簡化校徽?應如何採用?
為配合數碼時代,簡化版的校徽設計更適合數碼時代的日常應用。此做法與多家國際知名大學一致。
事實上,這次形象更新並非中大首次採用不帶校訓的校徽版本。例如,大學多年來會在頒授學位典禮前後於百萬大道兩旁懸掛旗幟,旗幟上的校徽並不帶校訓;此外,崇基校園地標未圓湖旁邊的石橋上,亦刻有不帶校訓的校徽;1967年紋章院的文件上展示的校徽,亦是中心印有金鳳圖案的紫色圓形標誌。
在現今的數碼時代,大學希望確保其形象能配合時代需要,發揮最大優勢。大學於社交媒體、桌上簡報、電郵簽署及流動版網頁等平台上採用的正式校徽,對普羅大眾或不熟悉中大的人而言,尤其在使用手機或較小的電子屏幕上,「博文約禮」四個字較難辨識。簡化版校徽的設計用意是令中大形象能更清晰地在數碼平台上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