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主的禮物——張愛思 (‘15 MACS)

第69期校友專訪——2021年8月號

1999年至2009年於本院教牧事工部任職事工幹事,負責神學日感恩崇拜、籌款活動(包括步行籌款、音樂會等);神學院各式各樣的講座,包括傳經講座和龐萬倫講座、教牧研討會;出版通訊、會議書籍、晚間校外課程等等工作的張愛思女士轉職後,在香港崇真會任職執行幹事至今。她分別於本院和信義宗神學院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和道學碩士課程兩個學位。

「我兒子患有自閉症。」

首胎生了一名女兒的愛思,再接再勵,生下兒子,湊成了一個「好」字。隨着孩子長大,她和丈夫發現兒子的各樣發展相對長女年幼時有異。不久,兒子就證實患上了自閉症。「他是一個所有感官都極度敏感的孩子。無論是環境、溫度、聲量、質料或味道等都可以令他受刺激並感焦燥不安;他的一些日常習慣或路線,不得由你隨意改變;衣服穿好了,若哪裏有不妥當,他堅決要重新穿一次,最高紀錄重穿五次;時間花多了,到校巴站時,校巴自然已經駛走;烈日當空,他要在原地等校巴45分鐘,不願坐其他交通工具,直至他接受,才願意離開。」愛思無奈地苦笑着說:「真是半點也由不得我。」有一次,兒子因為數數字而過了巴士站,忘記下車,當他發現時,巴士已過了平時下車的巴士站,回到總站了,但兒子不肯下車,堅持原車回去。司機拿他沒辦法,唯有報警了事。「阿Sir看情況僵持,於是請司機送他回中途站,好讓他下車;我們一家四口就聯同三位阿Sir一起坐着專線巴士回家,是相當『特別』的一次體驗。」

「上主是如何看待自閉症等特殊小朋友的?」

兒子出生後,愛思帶着疑惑和不解,傷心過、埋怨過、也痛哭過。「究竟上主是如何看待自閉症等特殊小朋友的?」帶着這個問題,愛思決定報讀神學院,希望找到答案。她曾在崇基學院神學院工作十年,對師資充滿信心,於是申請入讀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大學的資源豐富,而且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絕對是社會的縮影。故此,我們的學習可以不限於教會的框框;讀神學的人當中,有來自不同課程的同學,有來自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的、有來自神道學學士課程的,也有些來自哲學博士課程的同學;同學們走在一起,就一個議題會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而這些是在教會環境裏較少出現的。」

兩年的課程中,愛思共修讀了八科。「陳龍斌教授的課開闊我的神學視野;盧龍光牧師和劉忠明教授的教會管理實用技巧令我獲益不少;謝品然教授的聖經神學雖深奧,卻盡顯創意;禮儀科更令我發現新領域⋯⋯」愛思認為課程令她學習到的不單是知識,更是思考的方法和眼界。「每人都有自己信仰的框架,到崇基神學院讀神學後,我拆除了一些,又重建了一些,人彈性大了,更能接納和聆聽不同意見。」愛思深深體會到學習過程中,自己要主動去尋索。「神學的學習幫助我在職場面對不同的情況時,彈性更大,容易突破固有的框架,能向前多走一步。」

在崇基神學院完成課程後,愛思意猶未盡,在丈夫和戴浩輝牧師的肯定下,她確認自己的呼召,再次踏上進修之路。2021年,她於信義宗神學院完成道學碩士課程。在漫長的神學的路上,愛思感悟良多。「萬物由上主創造,受造物的價值也自然由上主定義。社會上,大多人會從世俗眼光定義、標籤和評價自閉症等特殊兒童,有時忽略了他們或低估了他們,因為大部分人均從功能上去評定他們的價值。我沒有刻意美化這些小朋友,但我也沒有以可憐和同情的眼光看待他們,只真實地對待他們。」讀完兩個神學的學位後,愛思更多了解「上帝愛祂手所創造的」是什麼意思。

夫婦二人工作繁忙,鮮有合照,愛思笑言合照總是在家人的生日。
夫婦二人工作繁忙,鮮有合照,愛思笑言合照總是在家人的生日。
「上主的禮物必有良好的配套!」

在崇基神學院求學的過程中,愛思記得溫偉耀教授曾說過一句話:「上主把兒子安放在你家,自然是看得起你,祂必同樣賜給你其他東西來配合。」愛思深感上主的確賜下不少「配套」,讓她能夠有能力接受這份來自上主的禮物。「主診醫生特別愛錫兒子,讓我們常常感到安慰;乖巧的女兒自幼特別懂事,即使我們未能分配太多時間陪伴她,卻會常常主動幫助我們照顧弟弟;家姑也一直幫忙照顧整個家庭,讓我和丈夫可專心事奉;工作的地方也能給予我相當的彈性,這些不都正正是溫教授所說從上主而來的配套和補足嗎?」

愛思坦言,家人偶爾也會感到沮喪和無奈,但上帝經常給他們打氣。所以,她自己更要常常振作,擔當疏導者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和丈夫會擔心自己做的不足夠,但上主和身邊的天使們都會對我們的努力予以肯定,這是最大的鼓勵和安慰。」

2015年於本院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後,2021年,愛思在信義宗神學院完成神道學碩士學位。
2015年於本院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後,2021年,愛思在信義宗神學院完成神道學碩士學位。
「你們經歷的,我們都經歷過」

在崇真會總會的工作崗位上,她是全職同工,協助會長處理大小會務;在家中,愛思是一位母親,肩負起教養兒童的責任;同時,在教會,她是一位師母,關顧弟兄姊妹。身兼多職,愛思自言是一個講求效率的人,凡事都想「快」,但偏偏和兒子一起時,她快不起來,因兒子有自己的速度。「在兒子的工作排程中,他每日大概只能完成一件事,而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協助他完成。」愛思更在兒子身上明白人是有限制的,並很脆弱;她常常提醒自己,兒子是從上主而來那份珍貴的「禮物」。有時教會的弟兄姊妹家中遇有相同的情況,都會向愛思討教。「我們其實並不比任何家長優秀,只是這條路,或你們所經歷的,我們都曾經走過,也曾經歷過。」愛思笑言,現時,她和女兒帶着兒子逛街時,已絲毫不顧「面子」,時常作好準備,向途人道歉。

愛思感恩一直有家人的支持,令她能兼顧學業、工作和家庭。
愛思感恩一直有家人的支持,令她能兼顧學業、工作和家庭。
後記:

訪問前一天,愛思的兒子情緒不穩定,父親無法控制身高已171.5米高的兒子,無奈之下撥打了999報警,動用了警車和救護車。三名警察和三名救護員合力把兒子綁上擔架,防止他受傷。在醫院陪伴和安撫兒子一夜的愛思,翌日中午接受訪問,仍精神飽滿,氣定神閒。「如果我們坐的是爛船,無論你信心多大,船也是不能把你送到目的地;但我坐的船是由上主所造,並由上主掌舵,祂就一定能把我送到岸上。」憑着對上主的信心,愛思無懼任何困難和挑戰,昂然接受上主而來的禮物。

(訪問、撰稿:李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