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院长报告

蒙上主保守,本院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14-2015学年,同时迎向更大挑战的2015-2016学年。在此谨向各位报告过去一年各方面的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新同学

每年迎来一众蒙召到本院进修神学的新同学,我们感到无比兴奋。本年度取录了逾百名新生,包括修读学位的新同学共88名,其中BA 1名,BD 10名,MDiv 19名,MA (Christian Studies) 33名,MA (Theological Studies) 2名,MMin 6名,MTheol 9名,DTheol 3名。此外,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联同剑桥神学联盟合办学位PrD 5名,中大研究院宗教学部亦有3名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哲学博士生愿意加入本院的大家庭。在众多新生中,有17位来自中国内地,1位来自澳门,1位来自马来西亚,而本港同学分别来自40多个宗派及80多个堂会。(新生详细资料及其入学感言请参《点灯集》)。此外,我们为信徒而设的圣经研究文凭课程有新生73名,当中包括28名本地同学及45名内地同学、圣经研究高等文凭课程有新生10名、基督教生命教育文凭课程有新生12名,基督教研究证书课程及基督教研究文凭课程仍在收生阶段,于2013年起因收生不足而暂缓收生之基督教与中国文凭课程,已决定于2015年停办。

由于过去数年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宿位供不应求。为此,我们被迫将一些家庭宿舍变为单身宿舍,而且将双人房变为三人或四人房。自2010年开始,我们在西贡区的樟木头租赁了一幢村屋供16位同学居住,每月租金杂费支出超过30,000元。由2012至2015年间也曾在大埔芦慈田村租用另一幢村屋作为第二延伸宿舍。

(二)毕业生

今年我们有87位毕业生,他们的名单、资料及毕业感言请参阅《燃灯集》,愿上帝带领他们的前路。希望校友继续记念母院的发展及需要,切切为我们祷告。

(三)新教职员

服事本院十三年的吴炳华牧师已于2014年8月荣休,蒙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及梁发纪念礼拜堂的支持,差派王家辉牧师回校院服事,接任教牧事工部副主任及校牧一职。此外,我们每年皆邀请本港或海外的学者作访问学人与客座教授。本年客座教授有卢龙光牧师,客座副教授有谢品然博士及伍渭文牧师,客座助理教授有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差派的韩裔老师梁明浩教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王晓静博士及来自台湾长荣大学的吴慈恩教授。下学期我们有来自美国加州宣道会湾东堂的陈荣超牧师及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神学院(Virginia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叶约翰教授;暑期我们有来自非洲博茨瓦纳大学(University of Botswana)的Prof. Musa W. Dube。他们的参与,不但使我们的神学反思能与国际接轨,并且与众来自海外的同学一同提醒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普世性。

(四)事工开展

除了经常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外,我们有以下的事工开展:

1. 招生工作

为进一步拓展招生工作,本院自2015年起重新整合各项宣传工作,除原有的课程资讯日及献心营外,首次举办课程体验周,参加者可旁听各教授的课堂,体验本院的神学教育及训练。同时,为强化本院形象,又于2015年1月30日举办「复和以外—后占领时代的信仰探索」公开讲座,由本院老师主讲,从不同角度分析雨伞运动与神学的关系,合有320多人出席。《崇基载道》系列第一本「易筋篇」亦于2015年9月出版,正面阐述崇基神学定位。再者,为吸引本港青年信徒献身,特推出「时机青年神学奖学金」。

2. 传经讲座

第20届传经讲座将于2016年2月26及28日在循道卫理香港堂举行,是次讲员为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神学院教授林主荣教授 (Prof. Timothy H. Lim),主题为「犹太圣经的正典」(The Canon of Jewish Scriptures)。

3. 「我的故事,我的诗歌—一位失明诗人的传奇和诗歌」音乐会

「我的故事,我的诗歌—一位失明诗人的传奇和诗歌」共三场音乐会已于2015年4月11及12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收益约有港币30万元。扣除开支后,将拨捐本院「崇基神学教育基金」作增聘师资之用,其中十分一将捐予心光盲人院暨学校及视障人士福音中心。连同音乐会期间指定捐献予「崇基神学教育基金」的港币183,700元,基金合共款项为港币1,959,420元。

4. 景教国际学术会议

由本院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合办,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协办「景教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JING JIAO),已于2015年6月10至12日分别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主题演讲由刘南强教授(Prof. Samuel Lieu, Macquarie University)主讲,题目为「From Rome (Daqin 大秦) to China (Zhongguo 中国) – the Xi’an(Nestorian) Monument as a Bilingual and Transcultural Document」。是次会议分别从艺术与科学、宗教影响及语言学与文本角度研究景教。研讨会期间,港大美术博物馆更公开展览珍藏的景教十架文物。

5. 「从圣公会历史看基督教妇女与华人社会」国际会议

由本院、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及香港圣公会明华神学院联合主办「从圣公会历史看基督教妇女与华人社会」国际会议 (Christian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The Anglican Story),已于2015年6月26至27日假崇基神学楼举行,主题演讲讲员分别为郭佩兰教授:「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妇女与圣公会」;李正仪博士:「香港圣公会的妇女与社会服务」及刘梦白教授:「『妇女的进步是国家进步的前提』:中国武昌圣希理达女中的社会福音(1929-1937)」。超过70人参加。

6. 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5

由本院主办,崇基学院校牧室及香港圣乐促进会协办的「圣乐与崇拜研讨营2015」已于7月20至24日举行,主题为「基督—荣耀的教会」。是次营会住宿安排于中文大学利树培堂,而主要活动场地则于本院圣堂举行。共150人参加。8月3至7日,内地普通话圣乐与崇拜研讨营于本院圣堂举行,住宿由香港圣乐促进会安排于校外,参加人数约180人。

7. 当代基督宗教教学资源中心

第13届「暑期学术交流课程」已于2015年7月19至8月15日举行,有42位来自内地大学的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住宿于神学楼。由本院多位教授分别讲授新旧约圣经概论及神学、基督教教义核心、基督教个人及社会伦理等课程。除密集课程及个别研究指导外,学员亦有机会参观香港基督教教会及有关机构。本届学员的心声,详参《特刊》。

8. 教牧事工部

由2007年起,教牧事工部举办周年牧养研讨会,藉此建立教牧同工及学者们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第九届周年牧养研讨会已于2015年9月15至16日假香港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堂举行,主题为「多元氛围下的证道与教导」,邀请了15位本地学者及牧者为七个专题进行探讨,包括:「多元氛围的探讨与分析」、「『证道』与『教导』」、「探讨不同神学范式对证道的理解」、「政治纷争下的证道」、「多元社会下的教与学」、「教会传统的承传:合一与多元」及「家庭多元氛围下的教导」,吸引了250多位教牧同工及信徒领袖参加。

教牧事工部推动「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为本地牧者提供教牧支援。是项计划为事奉15年以内(首要为10年内)的牧者提供具体而贴身的属灵指导与支援,以提升牧养能力,使牧者及教会皆得以健康成长。新一届「牧者菁英支援网络」计划之「菁英同行者」已展开,现有18位会员。

教牧事工部开办了「教牧与养生」及「《以赛亚异象》工作坊──以地方教会为本的传福音策略」课程。此外,自2011年1月起,与圣公会圣三一座堂于合办「圣经研究基础文凭课程」,第三届毕业典礼已于2015年3月22日假圣三一座堂举行,共有5位毕业同学。自2012年起为内地牧者和信徒领袖提供圣经研究文凭课程。

为使牧者有机会就牧养实践方面进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与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和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合作,在本港提供实践神学专业博士课程(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The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成员包括了英国剑桥的四所主要神学院:圣公会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卫理会的Wesley House等。此课程今年录取了5名学生。课程主要供本港在职牧者及信徒领袖在香港及英国进修牧养研究课程,学生需以实际牧养经验为基础作深入研究。课程包括到英国修读短期课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讨课。

9. 交流项目

本院成立至今,竭力以本地关怀出发,汇通中西学术,让师生、牧者等接触多元传统,建立全球视野,并于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立常设伙伴及交流平台。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修班 (IASACT) 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赞助,为来自亚洲及北美学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资源。2015年开始由本院全面负责执行筹办工作,于5月31至6月27日进行。经过遴选后共有16位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学者参加,包括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缅甸、中国、菲律宾、越南、美国及香港。本院同时获得亚联董支持,将于2016年初出版学术电子期刊。此外,本院有5位神道学硕士生和一位神学博士缅甸生参加2015-2016学年的交流计划,其中2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 (Yale Divinity School) 学习一学年和一学期,1位神学博士缅甸生则交流一学年;1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 (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作一学年交流学习;2位神道学硕士生到美国圣公会神学院 (Episcopal Divinity School) 交流一学期。2015-2016年度有一位美国杜克大学神学院 (Duk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的学生到本院交流学习一学年,而下学期会有一位韩裔女同学来港作交流生。一位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和一位河南大学的博士生到本院交流学习。2015年暑期有12位同学到中国内地实习、2位到美国实习和1位到日本实习。这些海外学习机会不仅能扩阔同学的视野和经验,也扩大了本院学生日后的事奉范围。

内地交流方面,2015年5月15至22日,本院师生共35人组织成「福建交流学习团──基督教在福建」,探访福建省基督教两会、福建神学院、福州、厦门教会及福建师范大学等,并与当地师生、教会领袖及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信仰经验及学术交流,以了解当地教会、信徒和神学教育的现况。期间在厦门顺道举行首次内地校友重聚活动。

10. 使命实践支援计划

自2012年开始,《教会智囊》已改为电子版,透过本院的手机应用程式(App),直接传递往各手机和电脑使用者。《教会智囊》将更改出版的模式,推出较短的网上版本,以求更迅速回应社会上议题。

11.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简称「宗文社」)迁入神学楼,成为本院的姊妹机构,继续发展有关中国宗教与文化及中国基督教的研究、学习及出版事工。

由宗文社与其他机构合办的活动包括由任志强博士主持、邢福增教授回应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传道人』放映会」;及由邢福增教授主讲、胡志伟牧师回应的「拆十风暴下的中国教会──强拆、守护与维权」公开讲座。

由本社负责秘书工作的「中国基督教史学会」本年主办/合办的讲座__或研讨会包括「从威灵顿街到坚道──香港天主教艰辛开创的历程」、「重思社会福音──革命的基督教与中华现代性的批判」、第九届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学术研讨会(主题为「1949年后的中国基督教」)及「拆十字架的政治──浙江省「三改一拆」运动的宗教-政治分析」。

除国际学术期刊《景风》外,宗文社亦出版以华人教会和学术界为对象的中英文书籍,包括与中文大学出版社合作,本社负责编辑及制作的《吴耀宗全集》合共四卷七册,即将陆续出版。由宋军、姚西伊主编《更夫志、赤子心─汪维藩思想与事工之研究》,收集了多篇去年由中国神学研究院召开以汪维藩牧师思想为主的论文,即将由本社出版。

12. 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

本院在崇基学院神学校董会支持下,在2006年于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内设立「基督教研究中心」。中心旨在推动及深化基督教三大传统的研究,并在香港及中国的多元文化及宗教处境下,促进基督教与其他信仰传统及宗教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对现今的世界有所贡献。成立后,本中心即与「宗文社」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亦以合办形式与崇基学院或其他基督教团体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传经讲座」及多个公开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培训工作坊等,如由Revd. Dr. Michael P. Wilson主讲「Paul Jefferies: God's Silent Servant, Hong Kong 1952-66」;主题为「假如2017没有真普选⋯⋯从97到47─神学的回忆与远景的想象」的「香港神学探索会议2015」、由16位学者主讲的「终极关注:田立克、佛学、儒学会议」及由Prof. Brian Stanley主讲的「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ism: Friend or Foe? Reflections from East Asian Experi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3. 优质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于2009年成立优质生命教育中心,肩负基督所交付的「使命」(mission),践行「愿景」(vision),推行优质生命教育,引导教会学校的学生认识真理,鼓励他们为天国服务,为建立公义、仁爱的社会而努力,并以落实基督教教育理想,建立优质生命为终极目的。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会及教会学校的培育工作者、进行有关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举办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

本中心于2015年1月31至6月27日期间,主办「教育生命叙事对话系列2015」,以十个重聚日的方式,进行十项主题的教育生命叙事对话,由中心荣誉副主任郑汉文博士主持。中心亦于2015年3月30至7月9日与汇基书院(东九龙)及台湾海星高级中学合办「香港台湾公民领袖交流团」,主题为「走过历史,确立自我」。是次活动由郑汉文博士领队,邝绮信女士协助,藉此增进同学对香港和台湾历史、文化、公民素质的认识;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领袖特质。中心于2015年8月1日与生命教育基金会合办「第五届青年研讨会」,主题为「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建构自我身份的冲击」。由郑汉文博士统筹「生命同行计划」第一期已于2015年8月29日正式展开,计划希望推行家庭为本、学校为本及教会为本的生命教育。内容除12次高中生聚会外,也为其「生命同行人」 (Life Co-Walkers)─家长、导师、牧者安排12次聚会,集合为一个年度计划。

14. 爱邻「社」服务学习计划

本院获周凯旋基金会捐助305万元,于2012-2013至2014-2015学年开展爱邻「社」服务学习试验计划。计划由沈祖尧校长及本院副院长关瑞文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由本院聘请专职同工负责策划及执行,与位于沙田、大埔及马鞍山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学校合作,鼓励中大全日制本科生及学生团体以服务学习项目来服务邻近地区弱势人士,同时教育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懂得尊重及关爱他人,将来回馈社会。

爱邻「社」服务学习计划于2015年1月3日举行第二届「杰出服务嘉许礼暨分享会」,奖励在计划中表现杰出的学生,并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于2014-2015学年,推行了74个服务学习项目,参与中大学生超过772人次。在过去三年,参与中大学生达到2035人次,而来自沙田、大埔及马鞍山区的弱势社群受惠人数达到7437人次。学生的学习亦得到以统计学为证的显著成效,而爱邻「社」的理念亦借着年度嘉许礼、嘉年华及手牵手围绕城门河等一连串活动,在中大校园及广大社区中得到广泛推广。综观三年来,本计划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并成功完成各项目标,于2015年7月,于计划发展至高峰之际圆满结束。

15.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5日成立,在本院及汕头大学的领导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举办各项学术活动,以推动中国基督宗教研究、推广国内全人生命教育、推进潮学文化研究和搭建国际研究平台为愿景和目标。2014年11月21至22日,由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__研究中心主办,本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三届区域基督宗教研究与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系列学术会议: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已在汕头大学顺利举行。除30多位专家及青年学者发表论文外,也有当地方政府、学术和宗教文化团体,以及汕头大学校内的师生出席参与。经过三年的努力,区域会议专案顺利完成,近百名学者先后参与会议,见证了中心及联合中心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心及联合中心在中国基督教研究领域的影响。

联合中心于2014年12月10至11日,与汕大基督教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第三届潮汕基督宗教国际学术圆桌会议:潮汕基督宗教研究方法与史料文献」。除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大陆等地的20多位学者参与会议外,也有潮汕本地及校内20多位嘉宾出席及参与讨论。与会学者深入探讨潮汕基督宗教研究方法和史料文献的运用,以期为学界贡献新的「地方」方法和观点。

联合中心2014-2015学年度访问学人系列活动于2015年4月6至8日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卸任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应邀访校;以「中西文化的互动与互鉴」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杨教授分别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及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公开讲座,并分别为文学院及医学院教师主办工作坊。系列活动共吸引校内师生及校外各界人士约400多人参加。

中心同时不定期举办「全人生命教育公开讲座」及「通识教育论坛」系列。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举办了9场演讲。嘉宾莅校期间,中心还与法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工学院、至诚书院合作举办了5场座谈会。合共1960多位师生参与。

本院于2015-2016学年录取了2名汕头大学毕业生,获本院全费资助入读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

16. 注册「崇基学院神学院有限公司」

本院以「崇基学院神学院有限公司」(The Divinity School of Chung Chi College Limited)名义独立注册程序已完成,将会向公司注册处申请略去公司名称中「有限公司」 (Limited) 一词的特许证。由2015年毕业班开始,原本由东南亚神学研究院(简称)颁发之学位将改由「崇基学院神学院有限公司」颁发。为争取本地资历认可,本院将跟进与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为神道学学士课程的学术评审工作。

(五)财政状况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先贤的理想与努力,本院兼具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术单位及服事教会的神学教育机构的双重身份,成为主要华人社会(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内地)中独设在公立大学中的神学院校。然而本院的财政并没有接受政府公帑资助,悉数仰赖教会及私人捐献维持。一直以来,蒙支持宗派教会,崇基学院校董会及众弟兄姊妹支援下,我们在财政上并无匮乏,从2004-2005年度经常费的财政支出结算港币$6,733,000元提升至2014-2015年度的经常费支出结算为港币$14,121,000元。另外,为支持内地同学来本院进修,2014-2015年所拨出的内地生奖助学金超过$5,154,000,2015-2016年度预计为$3,595,700并为各同学安排教会实习,盼望大家奉献及代祷支持「中国内地神学生助学金」。2014-2015年度我们有经常费赤字港币$295,000元。盼望众教会及信徒愿意对神学教育作更大的承担,使本院能在财政上无后顾之忧,在获得稳定的支持下,专心发展神学教育。

随着圣堂暨容启东校长纪念楼在2013年使用,现时整个项目的预算开支修订为7,800多万元港币。为筹募有关经费,于2004至2011年每年3月份举行了共8次步行筹款,筹得的款项合共超过420万元。此外,自2004年起亦举行了5次筹款音乐会,合共筹得超过268万元。2010年7月校友会与本院合作,举行「环保感恩筹款晚宴」,共筹得善款125万元。2013年2月16和17日由校友会牵头、本院协办,举行「我的故事.我的诗歌-一位失明诗人的传奇和诗歌」音乐会,共筹得超过200万元。再者,个人及堂会捐献已超过2,380万元,其他奉献超过590万元,而支持宗派之捐献亦已超过1,331万元,崇基学院捐出500万元,连同利息,目前我们已筹得约6,820万元,由宗派教会认捐的约有750万元,仍需筹募约230万元,盼望大家继续踊跃支持。

(六)未来发展

五十二年来,本院数经改组,期间伴随香港教会及社会,渡过各种考验与挑战。如何让崇基神学在时代巨变中,扎根香港,关怀中国,面向普世,在在需要我们因应自身的条件,评估前面的困难,从而作出更适切的变革。

建立老师团队。一所为上主使用的神学院,需要异象、老师、学生及经费四大因素配合,缺一不可。其中优秀及委身的神学教育工作者,正是实践异象、教导学生的关键所在。而师资开支又占了神学教育经费的重大比重。现时本院有专任全职老师9人(教授职级8人,讲师职级1人)。为了回应当前发展及建立下一世代的团队,有需要增聘教授及讲师职级。为此,特新设__「崇基神学教育基金」,期望能在两年内筹得港币六百万元,为作为新聘四位讲师的三年薪津支出,以纾解经常费的压力。同时,我们又获热心信徒资款,成立「崇拜及圣乐老师专款」,期望进一步加强本院在有关方面的教学资源。盼望各位崇基神学教育的同路人,为本院的发展,特别是老师团队的建立代祷,并求上主为我们预备合适人选,供应我们的不足。

巩固学生素质。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有需要强化本院对学生(全时间及兼读制)的关顾。新任校牧王家辉牧师将主力在校牧工作及教牧事工部方面,作更大的承担。同时,本院已就文学硕士、神学硕士的课程作修订,并针对神道学学士及神道学硕士,筹备广泛的课程改革咨询。此外,我们将统整文凭课程,成立校外部,由专责老师主理,期望可以更好地回应教会信徒牧职的需要,实践信徒皆祭司的使命。

优化神学院硬件。随着圣堂启用,本院在空间上得以拓展。当下,我们已成立专责小组,就神学楼空间,作全面检讨,期望作更好的规划,以回应本院各方面的发展。

财务策略。神学校董会成立了长远财务策略小组,将因应不同需要衍生的财政及资源问题,提出建议,同时亦全面检讨本院的收支情况,期望能更有效地扮演管家角色,将上主藉众教会及信徒交托予本院的资金,作更合上主心意及运用。

展望未来,本院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改变及挑战,并作长远的企划。我们将以老师团队、学生关顾,及拓展工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重心。本院同人不敢或忘从上主领受的召命,期望崇基神学教育能够符合上帝心意。我们这一代的责任,是承先启后:一方面,我们承继了先贤的基础及资源,另方面,我们要为十年后的崇基学院神学院作好预备。为本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感谢上主及所有的支持者!更为未来的前路仰望上主的带领,我们需要您结伴同行。际此香港社会及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我们更须仰望从上而来的智慧、异象、勇气、信心及盼望,愿一切荣耀归给上主!

发表于二一五年度神学日庆典(201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