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or's Report 2021 (Chinese content)

神學日是崇基學院神學院一年一度的盛事。自1975年舉行首屆神學日以來,已是第四十六屆了,今年亦是崇基學院70周年校慶,更令人喜樂和感恩。隨著疫情有所舒緩,部份同學(畢業生、新生、得獎者)的親友及牧者可以親身出席。在此歡迎所有現場參與及網上參與的各位親友、牧者、弟兄姊妹。

回顧過去一年,實在感謝上帝豐盛的恩典。就以奉獻為例,雖有全球疫情持續以及香港政經情況變化,本院的同行者仍然積極支持:(1) 本院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興建費用尚有逾一千多萬的不敷之數(暫由本院其他基金墊支),因著熱心同行者、教會、校友等慷慨捐款,在剛過去的大學財政年度已全數籌足。校董、師生、校友等皆十分感恩。(2) 一年一度的步行籌款因疫情改變方式,由參與者以各種創意方式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迎向挑戰(可於https://youtu.be/hHvWDUCIdqc重溫),為「崇基神學教育基金」籌款。感謝上帝,今年無論在參與人數(180人)、贊助人數(接近1,500位)及籌款總額(超過203萬),均打破歷屆紀錄。(3) 有些同行者主動聯絡我們,捐款設立獎學金及助學金,支持同學的經濟需要。

本院老師的努力備受肯定,亦讓人感恩。例如,邢福增教授的研究計劃成功獲得研究資助局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2020–2021年度的優配研究金 (General Research Fund) 撥款資助;黃慧賢教授、王珏教授、任卓賢教授各自的研究計劃,皆成功獲得研資局2021–2022年度的傑出青年學者計劃 (Early Career Scheme) 撥款資助。此外,按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1,香港中文大學的「神學、神道學及宗教研究」(Theology, Divinity & Religious Studies) 世界排名第31位、亞洲排名第2位。以下謹向各位報告過去一年各方面的情況。

(一)疫情下的教與學及學生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於今學期起恢復面授課堂,9月6日開課後校園頓然熱鬧起來。同學可以在課室一起上課,下課後可以一起用膳、分享。9月9日的開學崇拜是疫情以來第一次全面現場聚會的周四晚會,大家皆高興和感恩。大學於開課翌日發出電郵要求全體教職員及學生接種疫苗。如因醫療原因無法接種,必須每兩周進行檢測。各人須於10月18日或以前提交疫苗接種紀錄或病毒檢測結果。同學表示關切,部份同學感到困難;本院老師及校牧部同工繼續牧養、同行。

(二)新同學

新生人數比去年略為下跌。本年獲取錄進入本院修讀學位課程的新同學共55人,包括神學文學士1名、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25名、神道學學士4名、神道學碩士10名、神學碩士12名、神學博士2名;另有1位屬於中大研究院宗教研究學部,從事基督教研究的博士生加入本院。非本地生共有5位來自中國內地,和1位來自馬來西亞,而本港同學分別來自19個宗派及44個堂會。(新生入學感言請參閱《點燈集》)。此外,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與證書課程全年收生,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分別有新生14名及9名。

(三)畢業生

今年我們共有70位學位課程畢業生,包括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36人,神道學學士5人,神道學碩士14人,神學碩士9人,神學博士1人;另有研究範圍為基督教神學或聖經研究的宗教研究哲學博士5人。至於文憑與證書課程畢業生則有13位。畢業生感言請參閱相關《燃燈集》。願上帝帶領他們的前路,讓他們在教會及其他崗位,成為識見僕人,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在聖靈的引導下,忠誠事主,作鹽作光。又願畢業生成為母校的美好薦書。

(四)教職員

德詩婷教授 (Prof. Naomi THURSTON),本年3月順利抵港,並於月底完成隔離後到神學院履新,正式成為本院助理教授。

本院副院長(外務)白德培牧師自2021年8月起,獲中文大學晉升為教授。

原擔任本院校牧、教牧事工部主任、實踐教育主任的王家輝牧師,已於2021年9月1日接任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職位。該會同意讓姚志豪牧師(中華基督教會葵涌全完堂主任牧師)明年二月中起以差派形式到本院擔任校牧及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本院助理校牧邵倩文姑娘於9月起獲委任為副校牧及實踐教育主任。王家輝牧師於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期間,擔任教牧事工部名譽主任。

工友張耀祥先生自2001年起服務本學院二十年,於2021年7月底正式退休。本院仝人感謝他的貢獻。郭建紅女士於8月起接替張先生擔任工友。

張善寧小姐於2021年8月23日起接替馬小鈴小姐擔任本院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的計劃協調。

客座教授方面,本年度有陳家富博士、伍渭文牧師和任志強博士,以及來自美國加州宣道會灣東堂的陳榮超牧師。

(五)課程重構

全面檢視和更新本院神學教育的「課程重構」計劃,正進行一連串的諮詢。本院學生會於4月15日週四崇拜後,舉辦了有關課程重構的師生交流會,同學踴躍提出意見。同時,本院各支持宗派各派出兩位牧師為代表,出席10月4日的宗派諮詢會議,提出不少寶貴意見,包括如何增進神學院與教會的合作,如何培養神學生的信仰思考等。我們將繼續諮詢其他持份者的意見,以便提出較具體的課程重構建議。

(六)學院事工
1. 教牧事工部

2020–2021年度下學期「週一加油站」聚會已順利進行,錄影片段已上載至神學院網頁中,讓有興趣者可重溫聚會內容。由於聚會在線上舉行,故此每次均有來自內地或境外(如澳門、台灣、日本、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澳洲等)的同工、弟兄姊妹參與。

2021–2022年度聚會於每月第二個星期一早上以網上形式舉行。10月至12月份聚會由龔立人教授負責擔任講員,主題為「在自己地方被視為陌生人」。

2.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 開辦的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課程 (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及基督教思想及實踐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2021學年9月開始恢復面授課堂。本學年的上課地點為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

基於課程改革的關係,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及證書課程於2021年9月1日開始停止取錄新生(旁聽生除外)。

為使牧者有機會就牧養實踐方面進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與英國劍橋神學聯盟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 和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合作,為本港在職牧者及信徒領袖提供實踐神學專業博士課程 (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英國劍橋神學聯盟的成員包括了英國劍橋的四所神學院:聖公會的Westcott House及Ridley Hall,改革宗的Westminster College和循道公會的Wesley House等。學生需就相關基督教實踐領域作深入研究。課程包括到英國修讀短期課程和由本院在香港提供的研討課。此課程現有9名學生。

3. 校牧部

本院十分重視關顧學生。由於候任校牧姚志豪牧師尚未履新,現時校牧部的工作主要由副校牧邵倩文姑娘負責,並與支援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的校牧助理葉穎姍女士協作。

校牧部與神學院學生會有緊密協調,並負責新同學的性向測驗及靈命小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適應問題。

除平日的牧養外,邵倩文姑娘也協助統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辦的「普世合一運動社會牧職暑期實習計劃」,並關顧在不同堂會及基督教機構實習的同學。在暑假期間也會為個別同學、應屆畢業生及校友提供個人輔導或靈修指導。

4. 傳經講座

第25屆傳經講座邀得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榮休教授、聖經學者Thomas L. THOMPSON教授主講,暫定於2022年2月27日舉行,講座形式仍待考慮疫情發展及防疫政策決定。

5. 「未圓經課」

自本年一月起,本院開展「未圓經課」,每星期日早上在Facebook專頁發放經文分享,由本院專任老師、兼任老師、擔任牧職的校董、校友等,因應三代經課的經文撰寫,與大家一同反思上主聖言。

(七)研究、出版、交流
1. 研究合作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與本院合作,進行有關香港基督徒人口及市民對香港基督教觀感的調查研究,獲世界傳道會/拿打素基金撥款支持。調查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於本年七至八月間進行,現已得出初步結果,尚待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2. 出版事工

蘇成溢牧師的神學博士畢業論文《可見的合一》The Quest for Visible Unity: A Study of the Theological Understandings of Church Unity, from Organic Union to Conciliar Fellowship to Koinonia,已於9月底由本院出版。

由本院負責出版、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贊助的電子學術期刊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現正籌備第五期,預計於2021年第四季前完成。QUEST首刊於2016年發行,除了接受「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IASACT) 的學者投稿,也刊登多位研究領域與亞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關之學者文章。五期期刊暫刊登了31篇文章。

3. 當代基督宗教教學資源中心

「暑期學術交流課程」已舉辦16年。隨著中國處境的改變,中國基督教學術研究的前景及需要,經2019年諮詢會後,決定易名為「暑期學術交流工作坊」,並提供兩周時限作教研指導及研討,名額暫訂15位,對象均為中國內地年青教師、博士後或在讀博士生等學者,以培育未來人才,並安排資深學者為導師。原定於2020年暑期開展的交流工作坊由於疫情反覆暫停,預計2022年初按情況再作安排。

4.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自2000年起,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簡稱「宗文社」)遷入神學樓,成為本院的伙伴機構,繼續發展有關中國宗教與文化及中國基督教的研究、學習及出版事工。

2021年2月1日至3月29日由社長邢福增教授主講「福澤我城:尋找基督的足跡」網上課程,從區域空間角度,回顧殖民時代至今基督教(以新教為主)與香港社區發展的關係。報名人數有130位,其中全課程有119位。

「第十二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2021年8月12至13日及19至20日順利於網上舉行,是次由社長邢福增教授發長主題演講,講述「浴火重生:文化大革命與中國基督教」;並特別向資深學者魏揚波教授 (Jean-Paul WIEST) 與梁家麟教授致敬,表揚他們對學界的貢獻。另與會學者包括王政文、徐以猛、李惠源、朱益宜、柯學斌 (Anthony E. CLARK)、彭淑敏、黃彩蓮、周翠珊、胡清心、胡健斌、曾慶豹、王志希、松谷曄介 (Yosuke MATSUTANI)、李金強、嚴德良、Thomas Alan HARVEY, Chris WHITE、何明章及葉先秦。

宗文社負責「中國基督教史學會」的秘書工作,主辦或合辦的講座和研討會包括由中國基督教史學會新任會長麥金華教授於2020年12月5日主講「未竟之業:中華聖經會與聖經事工本色化」專題講座,講述1920年教會本色化與合一運動、聖經印刷與當年的政治變化,中華聖經會的歷史正好反映二十世紀中國聖經事工本色化的曲折過程。

國際學術期刊《景風》Ching Feng第十八及十九期已分別於2021年2月及8月出版。第十九期以按需印刷 (print on demand) 處理。由第20期開始出版文章將陸續於本社網頁先行發表,每期完成後再印刷出版。宗文社最新通訊收錄了〈邢福增:讀《宗教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存續與復興》〉,歡迎到該社網頁www.csccrc.org參閱。

5. 基督教研究中心

基督教研究中心與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由2020年10月23日至12月11日合辦線上「特邀教授」及「漢語神學研究」講座,讓參加者瞭解及討論神學知識。

「特邀教授」線上講座於10月10日至11月13日期間進行,共邀請了三位講員,包括,奧地利學者,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雷立柏教授 (Leopold LEEB)、荷蘭拉德堡德大學東方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Eastern Christian Studies, Radboud University) Prof. Dr. Herman G.B. TEULE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駱德恩教授 (Prof. Andrew T. LOKE),每次報名人數平均達100人次。「漢語神學研究」線上講座於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間舉行,共邀請七位講者,包括:溫偉耀教授、葉麗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客席助理教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兼任講師)、趙林教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李秋零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天綱教授(復旦大學哲學系宗教研究所教授)、張華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及游斌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平均每講超過300人次報名,反應熱烈。

本年8月18日基督教研究中心主辦的網上公開講座,由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博士生及本院校友洪善丰先生主講「留下來的人——衛理公會四位中國會督的終章」,講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衛理公會在大陸的不少工作都被迫中斷或轉型,黃安素 (Ralph A. WARD)、力宣德 (George Carleton LACY)、江長川、陳文淵四位會督的人生也經歷重大改變。講座超過90人參加。

原訂於2020年舉辦「第十屆『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由於疫情反覆,延期至2021年12月6至8日以網上形式舉辦。今屆共選出18位青年學者,分別來自香港、中國、台灣和新加坡、英國、美國等地的高等學府。學術顧問方面亦已邀得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系主任、榮休教授)、黃克先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與瞿旭彤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長聘副教授)擔任。

6.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於2009年成立優質生命教育中心,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會及教會學校的培育工作者、進行有關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舉辦課程、研討會和工作坊等。因疫情緣故,學校未能回復正常上課,中心與學校的合作活動近乎停頓。雖是如此,但仍有機會參與香港體驗教育聯盟五周年會議(2021年5月)、為菲律賓Silliman大學教授生命教育課(2021年7月)。現時,中心正參與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 (ATESEA)《基督教教育—東南亞經驗》一書的撰寫,並計劃2022年生命教育體驗之旅。

7. 交流項目

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 (IASACT) 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贊助,自2015年開始由本院負責籌辦,為來自亞洲及北美學者提供住宿及研究資源。直至2020年6月1日起,本院龔立人教授獲委任成為IASACT的院長。

為了回應當下受到全球疫症影響,學者進行學術研究時遇到許多阻礙,今年IASACT雖然不會在暑期進行四星期連住宿的研修計劃,但改為於8月9日至11月5日期間以網上形式進行學術研討會。除了繼續為學者研究提供資助,同時邀請了分別來自美國和菲律賓的兩位資深學者擔任指導老師,對參加的學者提供學術研究上的意見。今年主題是促進學者進行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共收到54位學者報名,於7月下旬完成篩選,挑選出11位分別來自印度、印尼、蒙古、緬甸、菲律賓、泰國、斯里蘭卡和越南的學者。

本院原定有3位學生參加2021–2022學年的交流計劃,包括兩位分別就讀神道學碩士和神學碩士課程到台灣長榮大學進行交流,他們因應疫情下台灣的出入境政策和簽證問題而延遲到下學期才出發。另外,本院推薦的另一位神道學碩士同學原定於本學年上學期到台灣中原大學交流,同學同樣因為簽證問題而延遲到下學期才出發。本年度暫未有海外學生前來本院交流學習。

本院一直積極推動學習交流。由白德培牧師帶領之香港考察交流團已於2021年5月13日至20日及5月22至24日舉行,共探訪廿一間基督教會、宗教場所、宗教機構。除基督新教外,亦有探訪天主教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聖母聖衣堂、正教會聖路加座堂。也有探訪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猶太教莉亞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志蓮淨院、瑣羅亞斯德教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等。共25位同學及7位教職員參與。

(八)財政狀況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學院先賢的遠見,本院既是服事教會的神學教育機構,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單位。然而本院的財政並沒有接受政府公帑資助,除學費收入外,多年來,蒙各支持宗派教會和崇基學院校董會撥款支持,以及眾弟兄姊妹熱心奉獻,我們為此感恩。報告開始之時所述過去一年多各方面的熱心奉獻,更讓我們滿心感謝上帝,求主報答捐得樂意的各位同行者。另一方面,這些奉獻主要屬於特定計劃帳目(神學院新聖堂、崇基神學教育基金),經常費則仍有赤字。2020–2021年度本院有經常費赤字港幣五百四十九萬多元。神學校友會已拍攝短片及發信呼籲校友以每月自動轉賬方式支持本院經常費。同時,一位長期關心我們的崇基學院校友答允以配對方式支持:神學校友會每籌得兩元,他便捐出一元。請繼續記念我們的需要。我們祈求上帝,感動眾教會及主內肢體,樂意增加對神學教育的承擔,增強本院經濟資源的可續性。

(九)聖堂及容啟東校長紀念樓十周年

本院聖堂及容啟東校長紀念樓於2011年祝聖啟用,今年已是十周年,亦剛全數籌足興建費用。為此,我們將於12月4日上午十一時舉行聖堂十周年感恩崇拜,讓過去積極參與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的籌建與募捐的同行者,與本院校董和師生,一起讚美和感謝萬恩之主。屆時,神學校董會的新聖堂籌款委員會主席李炳光牧師,以及推動新聖堂籌建的本院前院長盧龍光牧師,將有感恩分享;另有回顧與感恩的短片。因應防疫措施的座位限制,感恩崇拜將以現場及網上形式同步進行。

* * *

全球疫情持續反覆,國際關係漸趨緊張,中國內地面臨不少挑戰,香港社會更經歷種種衝擊、丕變,移民潮的影響仍待浮現;我們不敢低估前面的困難。我們唯靠永恆不變的上主,全然仰賴祂帶領我們緩步前行。正如本人恩師、崇基學院前院長沈宣仁教授喜愛的聖詩《慈光歌》所言:「我不求主指引遙遠路程,我祇懇求,一步一步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