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豪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发展部主任及注册中医
功能性消化不良
香港人平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亦要适应各种环境转变,例如转工、升学、移民等等,容易影响胃部正常蠕动,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灼热感、稍为进食就有饱胀感,或食完正常份量的一餐后出现食滞感觉,影响日常活动。如果以上症状持续出现,而经肠胃科专科医生检查后,又排除胃部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或慢性胃炎、幽门螺旋菌感染等肠胃问题,你就有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种证型
目前西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线治疗以纾缓症状为主,可是大部分病人接受西药治疗后症状仍然反复,生活作息受严重影响。病人久医不愈亦有机会引起抑郁或焦虑症状,害怕因进食而导致胃部不适,结果引致体重下降及无法集中精神,进一步令胃部症状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然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却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中医所谓之「胃脘痛」及「痞满」病相似,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均能使患者感到满意。本团队于2019年发表一项电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研究。我们把132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电针灸治疗10星期,共20次;另一组则为对照组。我们亦处方抗胃酸药予两组病人,并指示他们于有需要时服用。经过20次治疗后,大概每两位接受电针灸的病人,就有一位表示症状得到明显纾缓。换言之,电针灸有效纾缓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之胃部不适。
临床上,中医师会根据病人当下具体症状去辨识属于哪种证型,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亦即是「辨证论治」。根据「2017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型包括脾胃虚寒、脾胃湿热、寒热错杂、脾虚气滞及肝胃不和。
1. 脾胃虚寒:病人经常在按压胃部后,觉得胃部不适得以纾缓。他们平时都会觉得手脚冰冷,精神不足,大便亦较烂。
2. 脾胃湿热:病人经常觉得口干口苦,但不欲饮水。他们亦会出现恶心、小便黄及大便烂等症状。
3. 寒热错杂证:病人经常觉得口干口苦,胃部有「啰啰挛」的感觉,亦伴有肠鸣声,大便多不成形。
4. 脾虚气滞证:病人经常出现嗳气(打饱嗝),身体困倦,欠缺精神。他们的大便亦比较烂。
5. 肝胃不和证:病人经常觉得肋骨两侧胀满不适,伴有嗳气。他们亦会觉得心浮气躁或者时常唉声叹气,胃部不适会因为心情欠佳而发作或者加重。
研究计划
农历新年难免大吃大喝庆祝一番,如果你或者身边亲戚朋友有胃痛、胃灼热、稍为进食就有饱胀感,或食完正常份量的一餐后出现食滞感觉等消化不良症状,又于过去5年内曾进行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欢迎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计划。参加者完成所有网上问卷后,会得到价值50港元的超市现金券及一次免费中医体质咨询。欢迎电邮到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或者致电9875 4962查询参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