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亭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院長及副教授、註冊中醫師
養生之道 動靜結合
2019/7/25
經歷千年中國古代文化長河的滋養,中國傳統養生之道流派紛呈,但就其養生方法而言,不外乎「清靜養生」與「運動養生」這兩種主要模式。
清靜養生的思想受到道家學說影響,他們主張清靜養神,反對「形勞不休」。其代表人物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形勞不休則弊,精用不已則勞,勞則竭」。運動養生的觀點則來自於「天人合一」的理論。先秦《易傳》將宇宙天道運行變化的自然屬性投身於人生,歸納出「動而健,剛中而應」,「剛以動,故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呂氏春秋》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他們主張通過運動形體,活動關節,以保持機體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可達到抗老延壽的目的。
那麼,是運動能延年,還是清靜能益壽?首先必須清楚人體衰老的原因以及養生的意義和基本原則何在。中國傳統觀點認為,人的生命活動過程,就是人體內陰陽的動態平衡過程。當陰陽任何一方出現偏亢或偏衰的情況,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就會逐漸衰老和產生疾病。而氣血的流通是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的必要條件。氣血的流通無阻,循環不已,不僅可以將精微營養供應給機體各個部分,而且可以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以維持機體陰陽的動態平衡。所以,養生的基本原則在於促使氣血流通。以此觀點來看待清靜養生和運動養生的實質,就可以發現,這兩個觀點並不矛盾,而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清靜養生的目的在於養神,心神安靜,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擾,使體內環境處於平靜狀態,就可引導氣血的正常運行。運動養生的目的在於養形。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壯體,更重要的是通過適量的運動可以防止氣血壅滯,促使體內的氣血流通無阻。
所以,不難看出,疏通經脈,促使氣血流暢是清靜養生與運動養生的共同效果。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兼修,形神共養,以期體內氣血流暢,陰陽平衡,長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