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言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助理讲师、注册中医师
要发声 先护声
2019/12/19
步入秋季,风高物燥,许多人都感到咽部又干又痒,如仍需高声说话,轻则咽痛伴声音嘶哑,重则语声不出,中医称作「喉瘖」。
中医认为,气为声之本,无气则无声,声由气而发。《灵枢》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而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故喉瘖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外感、内伤或过度劳损使气道不调,出现声嘶。
《景岳全书》曰︰「音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瘖者,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瘖也」。一般来说,外感致喉瘖属实,发病较急,常伴咳嗽,应先治其风寒。而内伤致喉瘖属虚,发病较缓。《仁斋直指方》曰︰「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故除外邪闭肺可使声不出外,肺肾不足,也可致气虚无力扬声。如再加上津枯血槁,不能濡养咽喉,更会出现咽干痒痛。
秋气属凉性燥,最易伤津袭肺,若体本虚,加之频繁用声,更易诱发喉瘖。以下提供一些护声小方法︰
1.百合乌梅茶。材料︰鲜百合15克,薄荷、乌梅各3克,蜂蜜适量。做法︰上药以开水冲泡,焖盖15分钟,代茶频饮,可重复续水。
2.天突穴按摩。天突穴属任脉,为肺气通于天的烟囱,有宣肺祛痰止咳的作用。位置︰颈部,胸骨上窝中央,即两锁骨中间的凹陷处。按摩时配合呼吸做吞咽动作,吞下唾液,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