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志豪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發展部主任及註冊中醫
功能性消化不良
香港人平時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亦要適應各種環境轉變,例如轉工、升學、移民等等,容易影響胃部正常蠕動,引起消化不良症狀,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灼熱感、稍為進食就有飽脹感,或食完正常份量的一餐後出現食滯感覺,影響日常活動。如果以上症狀持續出現,而經腸胃科專科醫生檢查後,又排除胃部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性或慢性胃炎、幽門螺旋菌感染等腸胃問題,你就有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種證型
目前西醫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線治療以紓緩症狀為主,可是大部分病人接受西藥治療後症狀仍然反覆,生活作息受嚴重影響。病人久醫不癒亦有機會引起抑鬱或焦慮症狀,害怕因進食而導致胃部不適,結果引致體重下降及無法集中精神,進一步令胃部症狀惡化,造成惡性循環。
然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卻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與中醫所謂之「胃脘痛」及「痞滿」病相似,多與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因素密切相關。近年有不少研究指出,無論是中藥還是針灸,中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均能使患者感到滿意。本團隊於2019年發表一項電針灸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之研究。我們把132位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電針灸治療10星期,共20次;另一組則為對照組。我們亦處方抗胃酸藥予兩組病人,並指示他們於有需要時服用。經過20次治療後,大概每兩位接受電針灸的病人,就有一位表示症狀得到明顯紓緩。換言之,電針灸有效紓緩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之胃部不適。
臨床上,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當下具體症狀去辨識屬於哪種證型,以制定相應治療方案,亦即是「辨證論治」。根據「2017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臨床上常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證型包括脾胃虛寒、脾胃濕熱、寒熱錯雜、脾虛氣滯及肝胃不和。
1. 脾胃虛寒:病人經常在按壓胃部後,覺得胃部不適得以紓緩。他們平時都會覺得手腳冰冷,精神不足,大便亦較爛。
2. 脾胃濕熱:病人經常覺得口乾口苦,但不欲飲水。他們亦會出現惡心、小便黃及大便爛等症狀。
3. 寒熱錯雜證:病人經常覺得口乾口苦,胃部有「囉囉攣」的感覺,亦伴有腸鳴聲,大便多不成形。
4. 脾虛氣滯證:病人經常出現噯氣(打飽嗝),身體困倦,欠缺精神。他們的大便亦比較爛。
5. 肝胃不和證:病人經常覺得肋骨兩側脹滿不適,伴有噯氣。他們亦會覺得心浮氣躁或者時常唉聲嘆氣,胃部不適會因為心情欠佳而發作或者加重。
研究計劃
農曆新年難免大吃大喝慶祝一番,如果你或者身邊親戚朋友有胃痛、胃灼熱、稍為進食就有飽脹感,或食完正常份量的一餐後出現食滯感覺等消化不良症狀,又於過去5年內曾進行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窺鏡檢查,歡迎參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證型研究計劃。參加者完成所有網上問卷後,會得到價值50港元的超市現金券及一次免費中醫體質諮詢。歡迎電郵到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或者致電9875 4962查詢參加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