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寒減痹痛 - 盧嘉言醫師

文章來源:晴報專欄 - 中大醫說 18/01/2018

盧嘉言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助理講師、註冊中醫師

冬季防寒減痹痛

18/01/2018

患者一般知道春季潮濕天氣可使關節舊患「風濕」發作,然而冬季的寒冷氣候同樣會誘發「痛痹」,甚則影響活動,亦應多加預防。

以肢體關節及肌肉痠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屬中醫的「痹證」範疇。痹,指閉阻不通,而痹證則是因風、寒、濕病邪侵入人體經絡,留於關節,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不通則痛。其中風邪較盛者為「行痹」,特點為痛處游走不定;濕邪較盛者為「着痹」,以肢體痠痛沉重為主;而寒邪較盛者則為「痛痹」。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具凝滯和收引的特性,使氣血運行遲緩,凝滯不通,從而引起劇烈的疼痛。如寒邪侵犯經絡,更可使筋脈攣急,疼痛之餘還伴有繃緊感。患者往往因此舉步為艱,難以維持日常活動,只好多坐多臥。但這樣會使本已凝滯的氣血更為不順暢,加重病情,造成惡性循環。

幸而痛痹雖遇冷加重,但遇熱則得減。患者如積極防寒,保護患處免受寒邪,可有效減少疼痛發作的頻率及程度。萬一真的受寒冒雨,可以用生薑數片煎水服用以散寒。冬季時亦可於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辛溫的香科如茴香、花椒、丁香和肉桂等。疼痛劇烈時可於患處熱敷或施以艾灸,祛寒止痛。疼痛緩解後,應適度活動患處,有助防治痛痹。然而每人體質各異,如有任何疑問,應請教註冊中醫師。

(以上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20周年院慶科普文章系列)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