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改善「腸易激」 - 鍾志豪副教授

文章來源:晴報  - 中大醫說 16/02/2022

鍾志豪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發展部主任、註冊中醫師

中醫藥改善「腸易激」

 

相信不少市民都可能試過在緊張的時候,出現腹痛、急切想如廁的經驗。

 

但是,如症狀持續發生,在接受腸鏡、糞便分析等西醫檢查後,仍未能解釋症狀屬於器質性或代謝性病變時,就需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以反覆腹痛為主要症狀,根據排便頻率或糞便性狀情況分為4種類型,包括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其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專家普遍認為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腸—腦互動異常,即腸道和大腦之間的信息處理出現不協調,導致腸道動力紊亂、內臟過敏等,發為相關症狀。高風險的人群包括曾患有急性腸道感染、伴有抑鬱焦慮等病史的年輕成年女性。

 

腸易激綜合症在亞洲的發病率頗高,約有5%-10%,香港的發病率為6.6%,對患者的生活質素可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西醫的治療目標以改善症狀為主,例如減少腹部不適,緩和異常排便習慣對患者造成的日常生活影響等,常用的藥物包括腸胃抽搐藥、止瀉藥及瀉藥。

 

目前腸易激綜合症雖然未有根治的方法,但是有不少研究顯示,中醫藥治療亦可改善其相關症狀。其中一項逾900名參與者的研究指出,相比起胃動力西藥,中藥能顯著改善便秘型患者之腹痛、排便頻率、糞便性狀異常及總體症狀,並能減低復發率。另一項涉及10項臨床試驗及逾2,501名參與者的研究亦得到相似的結果,相比起安慰劑,中藥能在更大程度上紓緩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總體症狀。針灸、推拿等其他中醫療法亦獲得多個臨床指南的不同程度推薦。

Copyright © 2018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