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香港劏房戶兒童聯校展覽
背景及理念
五所成員中學服務型學生領袖經過培訓和校本服務實踐後,於計劃的第二年,共同協議以關注香港劏房戶兒童作主題,由探訪、服務和探究,發展至倡議,舉辦聯校巡迴展覽,為弱勢社群發聲。安排貫徹整全的體驗學習模式:導入—經歷—反思
活動特色:
特色 | 理念和效益 |
服務型學生領袖作主導,發動校內支援 | 跨校服務型學生領袖協作,聯繫校內不同學參與協助,培育學生的軟技能。 |
以裝置藝術代替傳統展板 | 中學生不是專家和學者,卻最能代入劏房戶兒童的角色,以體驗式裝置來感染觀眾的心。 |
發揮學生多元才能,觀眾多感觀體驗 | 展品包括藝術裝置、原創MV、電腦造字、兒童遊戲和模擬劏房環境,透過刺激觀眾的聽覺、視覺、嗅覺等,了解劏房戶兒童的心聲和感受。 |
結合學科知識、校本靈活套用 | 不同學校嘗試結合不同學科,包括、中文、視藝、音樂、電腦、通識和常識 |
與小學靈活分享資源 | 小學同學雖然未有足夠技巧籌備和製作展覽,但計劃讓不同小學按校情安排到不同中學參觀,或將展覽帶入學校,結合校本課程和活動,培訓學生、老師和家長作導賞員 |
鼓勵學校結合不同校本活動,擴大影響力 | 不同學校除安排校內學生和家長參觀展覽,結合不同學科學習,更結合校慶開放日、學校資訊日及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讓校友、區內小學同學、老師和家長參觀展覽,大大增強展覽的倡議效果,亦為導賞員提供更多發展溝通技巧的機會,也深化了不同持分者對體驗學習的瞭解和認同。 |
實踐經驗
導入 | |||
1 | 探訪 | 探訪劏房戶手冊 | |
2 | 資料搜習和分析 | 在情意以外,讓服務領袖掌握相關資料,分析社會議題 | |
3 | 集思會 | 討論:
如何能達到倡議的效果? |
經歷 | ||
1 | 創作工作坊 | |
2 | 佈置場地 | |
3 | 展品 | |
4 | 導賞培訓 |
導賞員手冊 |
5 | 啟動禮 | |
6 | 接待觀眾 |
觀眾工作紙 |
經驗反思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