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年度

系務消息

《歷史系訊》又與大家見面!
希望大家都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及新年!

 


蕭錦華博士新書發佈

書名:

中日韓三國之融合與分歧

編者:

蕭錦華

出版社: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7年1月

 


人事動態

歡迎潘淑華教授加入歷史系!潘教授於2017年1月3日履新出任歷史系副教授。

潘淑華教授於香港浸會大學取得學士、哲學碩士學位,並於香港科技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加入中大歷史系前,潘教授曾於嶺南大學任教。潘教授下學期開授 HIST 2100 今日中國。

 


學術活動

2016年11月25日由葉漢明教授主講的學術研討會「華僑史的性別維度:自梳女與僑居地及僑鄉的案例」片段重溫

葉漢明教授通過對於自梳女群體,以及自梳女僑居地和僑鄉的長期考察,在原有婦女史和性別史視野下對華南自梳女傳統的形成、發展等議題的研究基礎上,將自梳女這一群體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僑居地生活與工作經歷進行微觀研究,更與宏觀層面的跨國移民問題聯繫起來。通過介紹「紅頭巾」建築女工、自梳女「媽姐」這些女性勞工群體,葉教授指出,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華工出國潮中,女性勞工群體也在其中佔有一定比重,這些女性華工依靠僑居地會館、宗族與姊妹群網絡,逐漸形成同業組織。葉教授又通過順德「冰玉堂」的個案,分析僑鄉自梳女傳統的形成和發展,如何影響自梳女在海外的生存策略以及晚年的人生選擇。葉教授認為,僑鄉原有地方社會對自梳女風俗的維護和支持,為自梳女能夠依靠地緣、親緣或者姊妹群等網絡在僑居地生存下來提供了條件,而跨國移民活動又使自梳女的傳統得以延續,因此在海外女性勞工的議題上,可以看到性別、階級、族群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同時,葉教授以多年來參與自梳女口述研究的經驗,對於口述歷史的方法亦進行了反思。她認為,儘管自梳女的研究倚重口述歷史,但有很多重要的信息是受訪的自梳女無法談論或不願意談論的,如與其所長期撫育的雇主子女之間的關係、自梳女的宗教信仰等,因此,應當在研究中綜合各種考察方式,在自梳女的口述之外搜集其他相關材料,探究口述中「隱而不談」背後的深層意義。

 


2016年12月2日由何佩然教授主講的學術研討會「城市規劃與香港管治效能(1841-2015)」片段重溫

何佩然教授以基礎建設、社會需求以及規劃與管治策略的制定三個層面,回顧了香港開埠一百多年來城市規劃的演變與發展。在基礎建設層面,通過分析港府如何在建立轉口港的目標下,以修建水塘、避風港、填海造地,來應對飲用水短缺,颶風肆虐以及土地資源短缺這三類香港自然環境所帶來的挑戰,何教授介紹了維多利亞城的選址原因,以及華洋生活區域「二元發展」這一特徵的形成過程。在社會需求層面,何教授以1894年香港鼠疫危機為例,分析了華洋分治在城市空間的體現,政府為控制疫情所採取的措施以及強制推行公共衛生政策過程中由於觀念差異而帶來的矛盾,由此揭示了人口激增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壓力,以及公共衛生觀念在城市發展中的正面意義。最後,圍繞政府對新界土地的長遠規劃以及開發土地的各類具體措施,何教授疏理了戰後香港城市多元核心的發展,以及以講求效率,以容納高密度人口為目標的香港特有的城市規劃模式的形成過程。何教授認為,香港自開埠以來經歷了從建立現代化都市,擴展城市核心,開拓工業區到發展多元核心的都市的過程,從戰前以模仿歐洲「花園城市」為規劃目標,到戰後逐漸形成了以香港本土具體需求的城市發展模式,成為今日的國際化都市,這其中既有科技的助力,也因政府在城市規劃和管治中具有長遠眼光,方能順勢而行。

 


2016年12月12日至13日舉行的「簡牘與戰國秦漢歷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6」片段重溫

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及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史學科BK事業團協辦的「簡牘與戰國秦漢歷史: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6」已在2016年12月12日至13日順利舉行。

研討會由籌備委員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黎明釗教授、武漢大學陳偉教授及國立慶北大學尹在碩教授主持開幕禮及致開幕詞。並由中央研究院邢義田教授及麥基爾大學葉山教授作主題演說。為期兩日的會議邀得約40名來至加拿大、韓國及兩岸三地學者,圍繞新出土的簡牘文獻探討戰國及秦漢時期統治機制與律令條文、中央核心區域與邊陲地區的關係和編戶民的生活發表論文或主持討論。與會者熱切討論,各抒見解,研討會完滿結束。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舉行的「十六世紀朝鮮戰爭工作坊」片段重溫

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合辦的「十六世紀朝鮮戰爭工作坊」於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順利舉行。大會邀請來自加拿大、日本、韓國、中國内地和香港的學者發表論文和交流意見,探討十六世紀朝鮮戰爭的歷史。

 


活動備忘

「香港殖民時期的廟宇、慈善與社會控制」講座系列

由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課程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的「香港殖民時期的廟宇、慈善與社會控制」講座系列,將於2017年1月份的星期六下午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舉行: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第一講
浮動的「境」:戰後香港都市移民的廟宇與節慶
日期: 2017年1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講題: 浮動的「境」:戰後香港都市移民的廟宇與節慶
講者: 呂永昇博士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
第二講
香港殖民時期作為社會控制工具的華人廟宇條例(1928)
日期: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講題: 香港殖民時期作為社會控制工具的華人廟宇條例(1928)
講者: 馬木池博士
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第三講
東華醫院的創辦人及其與殖民地政府的關係
日期: 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講題: 東華醫院的創辦人及其與殖民地政府的關係
講者: 丁新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

講座以粵語主講。不設留座,先到先得,滿座即止。如有查詢,請致電3943 7198。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 fionachan@arts.cuhk.edu.hk
截稿時間為每週二下午四時正。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