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年度

學術活動

2019年3月18日由龍浩磊博士主講的學術研討會「Decolonization and the Making of New Shanghai, 1949-1976」片段重溫

英國約克大學歷史學系的龍浩磊博士(Jonathan HOWLETT)以
「Decolonization and the Making of New Shanghai, 1949-1976」為題為我系師生及校內外人士演講。

龍博士長期關注自1949年以後中國共產黨對上海的「去殖民化」政策,其對外交、商業、文化與宗教等機構的查封與接管,以及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龍博士首先以一個沒有國籍的小人物,離開上海後被多國拒絕入境的故事,將聽衆的目光引向1949年後撤離和滯留在上海的外國社群。1949年初,毛澤東提出「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政策,上海的外國社群從約32,000人銳減至約12,000人(1950),再降至約3,000人(1954)。龍博士向聽衆講述了一些普通外國人撤離上海的故事:他們是中國政府認定的「殖民者」,但有些人一生之中大部份時間都生活在上海、甚至在上海出生,離滬後無「家」可歸。而那些因爲政治和經濟原因長期滯留在上海的外國人(大部份為白俄與猶太難民),則被政府集中安置。中國被認爲是「半殖民地」,因此龍博士認爲在政治制度層面上,其「去殖民化」的歷程與其他殖民地國家並不完全相同。我們仍然可以用比較史的角度,理解其在二戰後的全球非殖民化歷史中的意義,當中包括「去殖民化」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及其身份認同所帶來的影響。

 


歡迎鳥取大學地域文化學科成員到訪交流

鳥取大學地域文化學科柳原邦光教授及柳靜我教授於2019年3月19日來訪我系進行交流。歷史系系主任黎明釗教授及成員何佩然教授、張瑞威教授、張曉宇教授及賀喜教授出席交流活動。與會者互相交流兩地學習及研究的近況,了解我系的研究重點。

 


2019年3月21日及3月22日舉行之「中華貨殖論壇 2018-19」片段重溫

承蒙中大卓犖歷史發展基金贊助,本年度「中華貨殖論壇」邀得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余曦教授(Jean-François HUCHET)主講兩場有關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公開講座,
吸引了中大師生和各界公眾人士廣泛參與。

第一場講座題為「中國2049:繼承鄧小平經濟改革體系的必要性與困境」,由我系科大衛教授擔任主持,於3月21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余曦教授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是改革開放重要時刻。所謂經濟改革中的鄧小平遺產,亦即在這次會議中確立的幾項改革原則,包括取消計劃經濟、保留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控制、由中央掌握金融領域的決策權以及放鬆勞動力流動限制等。這幾項重大改革措施,支撐了此後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這種經濟增長模式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如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地方政府舉債、對煤炭能源的依賴、「中國製造」的貿易模式以及私企相對於政府的弱勢地位等。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推動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然而在經濟增長放緩、居民對社保體系缺乏信心而造成的儲蓄率高企以及人口紅利減少的大背景下,實難動搖十四大以來的改革原則,以超越鄧小平的遺產。

第二場講座以「中國經濟改革四十年:與西方資本主義匯流?」為題,由我系何佩然教授主持,於3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舉行。余曦教授首先指出,傳統經濟學理論長期以來忽略了經濟發展與歷史、文化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關係,因此忽略了資本主義經濟形式的多樣性。以中國為例,中國在貿易政策、私有化和控制金融市場方面有獨特的政治與社會考量,迥異於東亞其他國家。因此,或許有機會以獨特的改革措施克服世界銀行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2019年3月22日由漢金斯教授主講的學術研討會「Political Meritocracy in Early Modern Europe, or Why Matteo Ricci thought China was a Utopia」片段重溫

哈佛大學歷史系漢金斯教授(James HANKINS)獲歷史系邀請,透過演說與我系師生交流。

漢金斯教授闡述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對明代中國政治的描述如何影響近世歐洲對中國形象的理想化。利瑪竇的描述是近世歐洲學者認識中國政治的主要資料來源,儒家政治思想與歐洲人文主義政治思想的相似性使得利瑪竇對中國政治甚為讚賞,儒家政治思想落實於中國政治體制是精英政治的體現。因此,利瑪竇希望介紹中國的儒家政治思想與政治狀況予歐洲學者,以求推廣精英政治及批判當時的歐洲政治體制。

 


活動備忘

歷史學部一年級研究生研討會2018-19

日期: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1樓101室
主持:王家耀

講者 講題 語言
張倩儀 紡織考古與漢代絲綢之路貿易面目 普通話
易水涵 唐朝前期實錄修纂研究綜述及選題研究進展 普通話
譚曉君 學以致聖:宋儒顏回論述中學的轉向 普通話
史穎然 北宋中期祭天禮儀改革的政治意義 粵 語
葉健孚 「洛蜀朔黨」新考 粵 語
方慧雯 向民主吶喊:《自由人》與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研究 普通話

日期: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1樓101室
主持:王家耀

講者 講題 語言
汪伊喬 海洋貿易中的廣州:從朝貢貿易到天子南庫 普通話
王永曦 明清陝西清峪河流域的水利爭端與地方社會 普通話
藍 圖 甘州府南部的番漢問題和水源地問題 (1725-1911) 普通話
吳子祺 國民革命中的法國殖民管治:國民革命軍南征與廣州灣租借地 (1924-1926) 普通話
郭燁佳 「殤女」?「悍婦」?:官方語境下惠安女性的風俗改良與形象建構 (1912-1949) 普通話

如有查詢,請致電 3943 8541。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 chanfiona@cuhk.edu.hk
截稿時間為每週二下午四時正。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