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十分榮幸邀得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田率博士來訪及演講。田博士從紋飾、器形、銘文釋讀三方面深入講解了兩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天亡簋」和「虎鎣」。
「天亡簋」的器形及紋飾是西周早期的典型樣式。而其銘文則是研究西周歷史的一篇重要史料。周人以得天命伐商自居,「天亡簋」的銘文記錄了武王滅商後回稟天命的祭祀活動。
田博士認為「虎鎣」於清中葉出土後被地方官員進貢予清帝。「虎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軍人由圓明園帶走並於2018年從英國回歸中國。「虎鎣」一名源自器上的臥虎紋飾。田博士指青銅器的命名多依據其銘文,因此「虎鎣」應定名為「自作供鎣」(用在祭祀中奉獻的鎣)。而此器的龍虎紋飾雖為商周時習見,但其作法精美而特別,比較少見。最後,田博士分享了他將「虎鎣」由英國運回中國的過程。
歷史系十分榮幸邀得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王敬松教授為我系演講,並與師生進行學術交流。
《清史稿》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清史館所纂修的清史未定稿。王教授對清史館成立的歷史、《清史稿》的編纂及版本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同時,王教授也介紹了在2002年成立至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開展重修新版《清史》的工作情況。
歷史系十分榮幸邀得日本淑德大學三宅俊彥教授為我系演講,並與師生進行學術交流。
三宅俊彥教授基於中國、蒙古國、俄羅斯、日本、越南和印尼等地的大量出土錢幣,詳細分析這些唐宋時期錢幣的類型(主要分為中國鑄造的小平錢和大錢)、埋藏屬性和分佈範圍,並展示多幅統計圖表說明錢幣流通之特點。三宅教授假設東亞錢幣的流通模式可用三層同心圓形表示。以中國本土為中心的流通圈是東亞的主要體系,而日本、越南和印尼雖然也形成自有體系,但兩者並非互相獨立,而是在周圍或邊緣有所重疊。其中,日本北海道地區出土的窖藏錢和祭祀遺址錢幣可證明該地處於兩種體系的重疊範圍之內。三宅教授總結他希望以建立錢幣流通的模式去確立適用於歐亞大陸東部的「錢幣考古學」。
日期:2019年3月29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1樓101室
主持:張嘉樂
講者 | 講題 | 語言 |
彭 皓 | 崇禎末年行鈔考 | 普通話 |
劉文斌 | 以《山東經會錄》為中心的明代中後期財政研究 | 普通話 |
呂卓遙 | 清中晚期四川南部縣鹽業與地方社會 | 普通話 |
李冠智 | 李鴻章評價的轉變的歷史意義—以上海李公祠的發展為視角 (1901-1937年) | 普通話 |
詹婧予 | 1930年代廣州政府的社會教育事業與國民性改造 | 普通話 |
日期: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9時30分至中午12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1樓101室
主持:王家耀
講者 | 講題 | 語言 |
張倩儀 | 紡織考古與漢代絲綢之路貿易面目 | 普通話 |
易水涵 | 唐朝前期實錄修纂研究綜述及選題研究進展 | 普通話 |
譚曉君 | 學以致聖:宋儒顏回論述中學的轉向 | 普通話 |
史穎然 | 北宋中期祭天禮儀改革的政治意義 | 粵 語 |
葉健孚 | 「洛蜀朔黨」新考 | 粵 語 |
方慧雯 | 向民主吶喊:《自由人》與香港第三勢力運動研究 | 普通話 |
日期:2019年4月12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1樓101室
主持:王家耀
講者 | 講題 | 語言 |
汪伊喬 | 海洋貿易中的廣州:從朝貢貿易到天子南庫 | 普通話 |
王永曦 | 明清陝西清峪河流域的水利爭端與地方社會 | 普通話 |
藍 圖 | 甘州府南部的番漢問題和水源地問題 (1725-1911) | 普通話 |
吳子祺 | 國民革命中的法國殖民管治:國民革命軍南征與廣州灣租借地 (1924-1926) | 普通話 |
郭燁佳 | 「殤女」?「悍婦」?:官方語境下惠安女性的風俗改良與形象建構 (1912-1949) | 普通話 |
如有查詢,請致電 3943 8541。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 chanfiona@cuhk.edu.hk 。
截稿時間為每週二下午四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