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歴史系 歴史系
聯絡我們
年度

系務消息

《歷史系訊》又與大家見面!
希望大家渡過了一個愉快的聖誕及新年!

 


今天為 2018-19 年度下學期的開課日。CUSIS網上改選期如下,有意修改選修科目的同學請於指定時間登入CUSIS系統辦理改選科目手續。

本科生課程:2019年1月14日晚上8時30分至1月20日晚上8時30分
研究生課程:2019年1月7日早上10時至1月21日下午5時30分

 


歷史系承蒙「中大卓犖歷史發展基金」捐貲,設立「中大歷史系本科生學術研究獎學金」及「中大歷史系學生升讀歐美大學獎學金」,為主修歷史之本科生提供往海外蒐集研究資料的經費,並資助歷史系本科及本地哲學碩士畢業生往歐美大學繼續進修研究的機會。

上述兩項獎學金已經開始接受申請。

• 中大歷史系本科生學術研究獎學金
   申請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

• 中大歷史系學生升讀歐美大學獎學金
   申請截止日期:第一期 2019年1月31日;第二期 2019年5月31日

詳情請瀏覽
本科生:https://www.history.cuhk.edu.hk/ug_scholarships.html
研究生:https://www.history.cuhk.edu.hk/pg_scholarships.html

 


人事動態

MORTON教授已於2019年1月2日履新出任歷史系助理教授。歡迎James MORTON教授加入歷史系!

James MORTON教授畢業於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於皇后大學(加拿大)獲文學碩士,並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哲學博士學位。MORTON教授下學期開授 HIST 1002 西方歷史之傳統與變革。

 


休假署任

學系主任黎明釗教授於2019年1月4-10日出席學術會議,期間由張瑞威教授署理系主任事務。

 


學術活動

2018年11月27日「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盛宣懷檔案網路電子版:研究與嘗試」片段重溫

2018年11月27日,歷史系邀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劉麗芝博士及數碼服務部主任廖穎康先生介紹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盛宣懷檔案的電子化情況。該批檔案是上海圖書館盛宣懷檔案未收錄的珍貴資料,經過專家團隊四年精心籌劃,2018年12月7日與讀者見面。

廖穎康先生率先介紹了該批檔案的背景資料及數碼化計劃的進程:1985年中文大學文物館於日本購得77冊盛宣懷與親友往來函電13,272封,約400萬字。1980至90年代,經王爾敏教授、陳善偉教授及吳倫霓霞教授整理編纂,先後五次出版了部份檔案。2014年夏,中文大學圖書館開始就該批盛宣懷檔案進行電子化掃描,並在2015年邀請曾參與上海圖書館藏盛宣懷檔案整理工作的專業團隊進行手稿識別及文字轉錄。在2018年5月,經過三年的努力,團隊完成了手稿識別和元數據錄入,並利用中文大學圖書館「數碼典藏」平台整理數據,完善檢索功能。

盛宣懷檔案網路電子版發佈後,讀者將可通過中文大學圖書館「數碼典藏」平台,以不同方式瀏覽、檢索檔案,方便了研究者瀏覽檔案,並有助於發現新的研究角度,提出新的研究問題。歷史系師生亦希望圖書館和文物館能夠利用這批珍貴檔案,與內地高校、圖書館、檔案館實現互惠,進一步完善中國近代史檔案研究的全景圖。

「盛宣懷檔案」請瀏覽:
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en/collection/shengxuanhuai

 


2018年11月29日由資深傳媒人張文欣女士主持的工作坊「撰稿基本功:如何運用自心?」片段重溫

資深傳媒人張文欣女士應歷史系邀請,在2018年11月29日與我系學生分享寫作和撰稿經驗。張女士從事傳媒工作十五年,她由自己多年的文字創作經驗出發,提出寫作應以讀者為中心,無論是新聞、文學還是學術作品,都應寫出與讀者有共鳴的文章。她亦分享了「倒金字塔」寫作基本功,認為寫作時應將最重要的內容放在導語或每一段首句,再提出證據,闡發論點,做到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張小姐列舉工作中的具體案例,解釋如何以讀者為中心,報導有用的資訊;而重點清晰的報導才能更好引導讀者運用自己的同理心和好奇心,有興趣去瞭解故事來龍去脈。案例生動有趣,大家亦熱烈地參與討論。

 


2018年12月8日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課程「白石燒烤聚會」片段重溫

由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課程舉辦之白石燒烤聚會於2018年12月8日舉行。當日超過30位師生及家屬一同參與活動,各參與者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感受吐露港之悠閒氣氛。

 


2018年12月10日由李弘祺教授主講的學術研討會「從學以為己到事事關心」片段重溫

2018年12月10日,歷史系十分榮幸邀得國際著名學者、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榮休講座教授李弘祺教授為我系師生進行主題講演,講題為「從學以為己到事事關心」。

作為研究傳統教育的專家,演講非常精到地以「學以為己」和「事事關心」兩個關鍵字作為觀察的線索,概述了中國傳統教育至於近代的發展脈絡,以及傳統讀書人對於讀書目的的認識糾葛與思路變化。李教授認為學以為己可以認為是近代以前中國人讀書的主要傾向,也是中國教育傳統的精神。這一發展受到儒、道、釋多家思想的影響,以非常強烈的道德修為作為前提,但是,科舉仕進與「學以為己」間所產生的功利主義聯繫,使中國讀書人受教的道德訴求也存在著無處安放的困境。宋代以後,書院、私學的出現與普及代表了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大眾教育被重視,天下之事逐步被認知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這樣的發展又通過明代王陽明的追求以及明末東林講學的內涵得到凸顯,成就了「事事關心」的概念。邁入19世紀,西方的知識傳統與教育認識再次賦予中國反思自身教育理念的新渠道,「救亡圖存」的實踐需求變成了學習和教育需要「事事關心」的感知基礎。

 


活動備忘

學術講座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Chineseness and China in Ontario (Canada’s) History Curriculum, 1945 to 1990
日期: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15分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潤昌堂1樓103室
講題: Chineseness and China in Ontario (Canada’s) History Curriculum, 1945 to 1990
講者:  謝耀東博士
悉尼大學教育及社工學院
語言: 英語
查詢: 3943 7198

 


學術講座

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
漢代時期東亞知識的傳播:以《論語》為中心
日期: 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
時間: 下午4時30分至6時15分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李達三樓2樓214室
講題: 漢代時期東亞知識的傳播:以《論語》為中心
講者:  金慶浩教授
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
語言: 普通話
查詢: 3943 8541

 


各老師及同學如欲投稿,請將中英文稿件以電子郵件方式傳至 chanfiona@cuhk.edu.hk
截稿時間為每週二下午四時正。

回頁頂